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注射重组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10-2016.10期间收治的64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2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注射重组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则为93.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佳(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则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STEMI患者应用注射重组尿激酶治疗时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得到改善。

  • 标签: 尿激酶 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对患者心绞痛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例数90例,选择时间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不同的治疗方式,分别为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别名称对应为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心绞痛及轻度出血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冠状动脉完全再通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心绞痛(2.22%)及轻度出血(13.33%)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2.22%)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33.33%、轻度出血发生率44.44%、过敏反应发生率15.56%),且研究组的冠状动脉完全再通率(77.78%)数据指标要高于对照组(51.11%),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及轻度出血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完全再通率。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尿激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应用重组尿激酶溶栓。比较两组间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判定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达峰时间、平均再通时间以及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的例数较少,且无缺血性卒中和死亡发生。结论重组尿激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也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尿激酶对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溶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66例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分析组( 33例)与对照组( 33例),分别给予重组尿激酶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 ST段回落情况和血浆纤溶因子水平。结果:分析组患者心电图 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组患者 t—PA显著高于对照组, PAI—1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P< 0.05。结论:对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尿激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促进心电图 ST段回落,并改善血浆纤溶因子水平。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血浆纤溶因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尿激酶、阿替普酶、尿激酶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2013.6-2016.6期间我院收治15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尿激酶(UK)组43例,阿替普酶(r-PA)组50例以及尿激酶(Pro-UK)组64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但是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在对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相比尿激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尿激酶原 心肌梗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报道1例注射重组白介素-2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射重组白介素-2作为升血小板药物常被应用于肿瘤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消退,但在某些患者中亦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觉,一旦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重组人白介素-2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讨论血栓通粉针剂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患者各50人。观察1组患者使用单一的血栓通粉针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栓通粉针剂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治疗脑梗死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血栓通粉针剂 联合 天麻素注射液 脑梗死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外用重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下简称rhAFGF),该产品是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使其高效表达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高度纯化制成的冻干制剂,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烧伤、创伤、慢性难愈创面等疾病,使损伤组织修复和再生。该产品的特殊性在于成品包含一支冻干品、一支稀释剂均为无菌制剂,其冻干品属于冻干粉注射剂,稀释剂属于水针注射剂。故其对厂房、设备设施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此为例,对车间的标准化设计进行阐述,以期为更多类似的车间设计提供助益。

  • 标签: 无菌制剂 冻干粉针剂 注射剂 车间工艺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原代培养干细胞,传代、分离;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特征;SCIENTZ-12N冷冻干燥机将细胞因子制备成冻干粉;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干细胞高表达共性标志CD73及CD29蛋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制备成功;结论通过使用SCIENTZ-12N冷冻干燥机对干细胞上清液进行若干小时冷冻干燥处理,能得到较好质量干细胞冻干粉

  • 标签: 干细胞 冻干粉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脑梗死患者使用血栓通粉针剂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到2015年接收的70名患有脑部梗死的患者作为临床的医学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的35名患者使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式,给观察组的35名患者使用和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治疗防治,另外增加了血栓通粉针剂和天麻素注射液一起治疗。在治疗前后将两组患者的日常行动能力和肌力进行数据记录对比;同时将两组患者的血清以及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对比。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个小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患者总体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日常行动能力和肌力也是观察组的要好很多,在血清等数值要比对照组低,差异符合统一学意义。结论给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时候同时合并血双通粉针剂以及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情况,将脑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这种方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使用。

  • 标签: 血栓通粉针剂 天麻素注射液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其症状消失时间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7天疾病控制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小儿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mmaya囊尿激酶注射并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及其对颅内感染、脑积水的防治意义。方法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管,Ommaya囊管穿刺置入并尿激酶注射引流治疗4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外引流置管时间4.2天,有效率85.71%,发生颅内感染4例(9.52%)。脑积水并发率16.67%,经Ommaya囊引流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v-p分流2例,死亡2例。结论本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脑室外引流时间;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有利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利于脑脊液的澄清,有效地减少脑积水的形成,为早期脑脊液分流手术创造条件。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出血引流 颅内感染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头孢呋辛钠与注射头孢唑林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观察组100例,痊愈6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100例,痊愈30例,显效17例,有效33例,无效20例,治疗有效率高达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100例,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上腹部不适2例),几率为5.0%,对照组100例,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皮疹4例,恶心呕吐9例,上腹部不适6例),几率为19.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注射液组(治疗组)和香丹注射液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香丹注射液?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银杏叶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公司不良反应投诉处理部门2015—2017年接收到关于注射奥美拉唑钠的投诉,探讨了临床使用中变色的原因,提出药品使用的建议途径。方法排除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包装破损事故,抽取一个正常批号的注射奥美拉唑钠冻干粉,考察了多因素(药液pH值、光线、溶剂、温度、剂量、配制时间)对药液色级的影响。结果本品在临床使用中如方法不当,会造成药液变色,影响正常使用,可能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负面影响。结论通过规范临床使用方法,加强护理,我公司的注射奥美拉唑钠可以正常使用。

  • 标签: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不良反应 变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注射盐酸头孢替安中发生不良反应40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主要以皮肤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注射盐酸头孢替安的合理应用,确保用药安全,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泡腾法联合旋转蒸发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影响因素,优化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马尔文粒度分布仪测得,制备的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262.2±3.87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9±0.004),Zeta电位为(-28.4±6.95)mV,以PEG6000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567.4±9.686)nm,PDI为(0.128±0.098)。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的体外溶出度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5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7倍,2h时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倍。结论通过泡腾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冻干粉,显著改善了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

  • 标签: 非诺贝特 纳米混悬液 难溶性药物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