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系剖面实测以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斜坡沉积特征。斜坡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砾屑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硅岩和页岩等,沉积构造丰富,沉积厚度远大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断裂带在宏观上控制了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古地理分区,台地区、斜坡-深海盆地区的古地理位置在寒武纪的不同地质时期基本保持不变。寒武纪持续拉伸的构造环境造成斜坡区持续下降拗陷,从而为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足够大的可容空间,同时来自台地区的沉积物补给充足,导致了斜坡区相对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而言具有巨厚的沉积层。

  • 标签: 寒武纪 扬子地台北缘 斜坡 同沉积断裂 沉积特征
  • 简介: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 标签: 构造模式 沉积特征 临南洼陷 控制作用
  • 简介: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 标签: 潭柘寺地区 北京西山 沉积环境和相 聚煤作用 石炭-二叠纪
  • 简介:电火花沉积工艺(ESD)是一种微弧焊工艺,电极材料沉积到基体表面,并于基体呈冶金结合.本文以冷作模具钢Cr12MoV为基体材料,利用电火花沉积对局部区域进行修复.研究了影响沉积层质量和沉积率的工艺参数,其中包括电容、电压和保护气.实验结果显示,虽然随着电容和电压的增大,沉积率提高,但同时也会使沉积层中的微裂纹和孔洞增加.因此,只有合理选择沉积工艺参数,才能达到一定沉积率的同时保证沉积层的质量.

  • 标签: 电火花沉积 沉积质量 沉积率 工艺参数
  • 简介:制作了准直型、L型及Z型等不同形状,不锈钢、花岗岩和水泥等不同材质的裂缝,测量了缝宽范围0~1.0mm、气体流速范围0~10m·s-1时的颗粒透过率,初步研究了亚微米颗粒在裂缝中的沉积行为.结果表明:准直光滑裂缝中颗粒沉积机理较简单,可以用经验公式较好地描述;曲折裂缝中碰撞机理的作用主要受流速的影响.材质对透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作面粗糙度的影响;对于工作面粗糙的裂缝,最易透过流速为1.0m·s-1,最易透过粒径为0.39μm.

  • 标签: 放射性颗粒 裂缝 沉积行为 泄漏 透过率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物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沉积物作为重金属污染物的源和汇,对水生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准确有效的建立沉积物的质量基准已成为当前水环境学的紧迫课题。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沉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tQualityCriteria,SQC)的建立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结合各种文献和国内外最新研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SQC的建立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性,最后详细介绍了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SQC的建立方法:相平衡分配法和生物效应数据库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对如何建立SQC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的SQC有所启发。

  • 标签: 沉积物 质量基准 重金属 水体
  • 简介: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古近系沉积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井下资料分析表明,昆仑山前古近系自下而上可分为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卡拉塔尔组、乌拉跟组及巴什布拉克组.古近系发生两次海侵-海退,每个组(段)发育有典型而相对单一的沉积相类型,自下而上发育海湾(阿尔塔什组)-潮坪(齐姆根)-碳酸盐岩台地(卡拉塔尔组)-潮坪(乌拉组).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前 古近系 沉积特征
  • 简介:《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洋化学调查》专题(908一SJ—HB-01-01-01)是河北省908专项水体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共包括海水化学、沉积物化学、生物质量和大气化学四大部分调查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河北省近海和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为海洋经济腱康快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基本依据;全面汇总本次调查以及以往调查的资料和成果,为“近海海洋综合评价”和“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项目提供基础数据。项目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承担。

  • 标签: 海洋化学 沉积化学 河北省 调查成果 资源开发利用 环境监测中心
  • 简介: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下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I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a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一细一粗一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序列 分布模式 河口湾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基于以往地质勘查成果报告,采用古地理、古构造含煤建造的沉积相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塔西地区侏罗系盆地聚煤规律、沉积岩系的岩石特征等进行研究,揭示康苏组、杨叶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展布规律、煤层发育的赋存特征。

  • 标签: 塔西地区 杨叶组 康苏组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 简介:采用ICP-MS方法对新丰江水库上游区域、铁帽顶矿山下游河流区域沉积剖面的31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中国水系沉积物、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以及中国土壤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数微量元素丰度都以本区为最高,特别是As、Cu、Zn、Cd、Pb,与国家二级土壤标准对照,已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分析认为,沉积剖面中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主要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化学风化作用强度有关,人类活动(包括采矿活动)导致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仅发生在近现代较短时期内。

  • 标签: 环境学 新丰江流域 重金属 河流沉积 磁铁矿区
  • 简介:针对华庆地区储层物性普遍偏低、邻近井区物性差异较大等特点,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2个方面综合探讨了该区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深入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储层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结果表明:多物源沉积是华庆地区长8储层物性平面差异明显的重要起因;北东物源的沉积储层特征整体好于西南物源;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参差不一。最后,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将成岩作用划分为3种组合:绿泥石薄膜胶结及溶蚀组合是研究区的优势组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特征;强压实及碳酸盐胶结组合严重破坏了储层的物性;高岭石/伊利石胶结及溶蚀组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

  • 标签: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长8储层 华庆地区
  • 简介: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对该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等分析表明,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一三角洲及湖泊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等微相;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一低渗、特低孔一特低渗,储集孔隙空间为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裂缝一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 标签: 储层 须家河组 沉积相 普光地区
  • 简介:本研究以杜塘水库大坝断面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对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好氧/厌氧连续培养模拟试验,比较灭菌与非灭菌条件下,上覆水中氨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变化以及沉积物中氨氮和总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并分析培养前后沉积物中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微生物对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菌组沉积物氨氮和硝酸盐主要通过上覆水-沉积物浓度梯度作用力进行扩散释放,较快达到平衡;而未灭菌组氨氮和硝酸盐的释放受溶解氧浓度影响,缺氧环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促进反硝化作用以及氨氮的释放,沉积物中含有10^4CFU/g的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暗示着沉积物中微生物作用下的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较为激烈.

  • 标签: 沉积物 释放 微生物 杜塘水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itapanClsaaical、Vitapan3D-Master与SHOFUNCC比色板在前牙金沉积冠修复中的比色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修复前比色,修复体制作完成后口腔外。内核对颜色的方法。对比三种比色板的比色效果。结果修复体制作完成后,在口腔内、外核对颜色时,使用Vitapan3D-Master比色板和SHOFUNCC比色板的满意度均高于VitapanClsaaical经典比色板(P<0.05),而Vitapan3D-Master比色板和SHOFUNCC比色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前牙冠修复中,配合金沉积冠使用,Vitapan3D-Master比色板和SHOFUNCC比色板颜色范围较宽,临床比色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比色板 比色 金沉积冠修复
  • 简介:以滇池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TN、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草海区域氮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Ⅰ区,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TN也以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Ⅱ区和Ⅳ区,草海间隙水的NO-3-N质量浓度仅为0.60mg/L,与外海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别。从垂直方向看,各种形态的氮在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中质量浓度相当,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TN质量浓度分别为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和6倍,间隙水中NO-3-N质量浓度与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在沉积物-水界面中,NH+4-N平均扩散通量为592.48μmol/(m2·d),呈现出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以NH+4-N为主向上层水体释放的趋势。

  • 标签: 环境学 分布特征 水体 间隙水 滇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治疗的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者是HBsAg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能够导致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通过岩心观察和露头描述,在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发现了大量遗迹化石,为该盆地沉积相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遗迹化石可分为3大类,即形态清晰的动物遗迹化石、逃逸构造和古植物根迹(主要为须状根迹)。形态清晰的动物遗迹化石可分为3大类7属10种(包括2个未定种):①居住迹包括Skolithoslinearis,S.verticalis,Arenicolitesichnosp.,Cylindriumichnosp.,ophiomorphanodosa;②进食迹包括Planolitesbeverleyensis,Pmontanus,Palaeophycustubularis,andPstriatus;③牧食迹包括Cochlichnusanguineus。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可识别出3个遗迹组合:①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主要由进食迹和牧食迹组成,形成于潮间泥坪沉积环境,局部地区发育沼泽;②Cylindricum-Planolites遗迹组合,以居住潜穴和进食潜穴为主,遗迹化石的丰度和分异度高,代表了潮间带沉积环境;③Skolithoslinearis遗迹组合.由长的垂直或高角度倾斜的悬食居住潜穴构成,形成于潮间砂坪和水下分流河道.环境水体能量随着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 标签: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