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mg·(m^2·d)^-1和72.52~93.79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山仔水库表层沉积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

  • 标签: 沉积物 氮负荷 释放速率 富营养化 山仔水库
  • 简介:摘要泥石流是由混杂的堆积所构成,其沉积的分析方法较为复杂。泥石流容重作为一项主要的泥石流参数,采取有效方式测定容重范围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与评估具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以泥石流沉积分析的方式评估泥石流容重的方法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泥石流沉积的分析与计算明确泥石流类型及容重参数。

  • 标签: 泥石流 沉积物 容重 百分含量
  • 简介:尽管针对洞庭湖沉积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针对其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比较少见。基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对洞庭湖9个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以及相关监测历史资料的收集,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中Cd、Hg、As、Cu和Pb的含量分别为0.60~20.7mg·kg-1、0.090~0.640mg·kg-1、10.4~83.7mg·kg-1、17.9~70.9mg·kg-1和16.9~95.8mg·kg-1,其大小顺序为Pb〉Cu〉As〉Cd〉Hg。洞庭湖表层沉积中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d和Hg为主要重金属风险污染,其中Cd为首要污染;全湖RI值在117.10~589.80之间,平均289.99,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根据Hakanson提出的分级标准,南洞庭湖区Cd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除Hg外,其它重金属生态风险均有一定上升,其中以Cd的上升趋势较明显,全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生态风险上升到中生态风险,提高了一个等级。因此,洞庭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湘江和资水的Cd为重点。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变化趋势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 简介:通过对武汉东西湖区典型第四纪钻孔ZK02孔沉积的粒度特征分析,重建了武汉东西湖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时期为河流相的沉积环境;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为河湖交替相的沉积环境;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为开阔的河流相沉积环境;全新世中期以来,整体处于湖泊沼泽相的沉积环境。区域上地层对比还显示该区全新世地层沉积厚达50m,可能是晚更新世晚期全球气温骤降,海平面急剧下降导致汉江水系下切侵蚀后快速堆积形成的,沉积记录显示末次冰盛期该区存在最深海拔达-22m的深切河槽现象。

  • 标签: ZK02钻孔 第四纪 粒度 沉积环境 武汉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口沉积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口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
  •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大连湾
  • 简介:以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盐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湿地沉积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5001TI湿地沉积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范围分别为12.98~31.32g·kg^-1、1.37~2.46g·kg^-1,不同盐淡水湿地沉积0C、ON含量的总体趋势分别为塔礁洲〉鳝鱼滩〉蝙蝠洲,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可交换态无机氮NH4^+-N、NO2^--N、NO3^--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6~11.69、0.05~0.34和0.20—5.72mg·kg^-1。总无机氮(TIN)含量则表现为鳝鱼滩湿地明显高于蝙蝠洲、塔礁洲湿地。有机C/N与pH值、电导率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盐度值主要通过影响ON来影响CN比,而含水率则主要影响OC;NH4^+-N、NO2^--N、NO3^--N与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N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沉积有机碳氮和无机氮与平均粒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盐淡水湿地 沉积物 闽江口
  • 简介:沉积-水微宇宙系统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颁布的化学品测试准则中推荐的试验系统之一,可用来测试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慢性毒性。为了在试验前对化学品的浓度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试验方法,以摇蚊慢性毒性试验系统为例,采用环境多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可通过化学品理化性质和试验系统参数,对化学品在沉积-水试验系统中浓度变化进行预测的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和文献资料,给出了模型中试验系统参数的推荐取值,并使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对模型进行编程和求解。以此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模型在3个方面的应用,即预测蓄积时间、预测平衡时间以及拟合试验数据。对80种已有或假想化学品的蓄积时间和平衡时间进行了计算,得出的范围分别为〈1~204d和〈1~73d。此外,适当修改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也可将其应用于其他暴露场景中。但使用模型对化学品浓度进行预测时发现,模型仅对沉积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而对水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差1~2个数量级。模型对浓度的预测精度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完善了沉积-水微宇宙系统试验方法。

  • 标签: 多介质模型 微宇宙 沉积物 预测 浓度变化
  • 简介:水体沉积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沉积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法通过对不同的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沉积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法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的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 标签: 沉积物质量评价 沉积物质量三元法 信息整合方法 证据权重法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
  • 简介:菊酯类农药已广泛用于农用、卫生、渔业等领域,因高疏水性累积于沉积中的此类污染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对环境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基于热力学平衡微损耗性方法测定了沉积孔隙水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同时将PDMS上菊酯类农药的浓度与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累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菊酯类农药在沉积孔隙水中的Cfree(23.3~255ng·L-1)并用于评价此类物质(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菲律宾蛤仔对四种菊酯类农药的富集系数(BCF)为27.8~301,相对较小;菊酯类农药在PDMS上的浓度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浓度满足lgCb,lip=11.64lgCPDMS-51.29(R2=0.980)的定量关系,相关性极显著(P=0.009)。但生物—沉积富集系数(BSAF)和PDMS-沉积富集系数(PSAF)的分析比较发现,基于PDMS和生物体内菊酯浓度极显著相关的仿生应用还有待污染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转化数据的进一步补充和校正。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沉积物 生物有效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 菲律宾蛤仔
  • 简介:天然气水合沉积层在常规叠后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似海底反射(BSR)特征,常作为水合识别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地震数据分辨率的限制与多解性的存在,类似的反射特征不一定是水合的表现。本文先从南中国海神狐海域地质条件分析人手,综述研究区域天然气水合发育的构造、沉积与运移环境;其次以加权方程与Zoeppritz公式的正演模拟为基础,讨论天然气水合与BSR特征的关系;然后选取经过三口已钻获天然气水合站位的地震测线,提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用于BSR的AVA特征研究;最后依据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同步反演思路,对水合重点赋存区域开展精细预测研究,获取了研究区域含水合沉积层稳定带的分布特征与饱和度数。该方法可作为采用多道地震数据估算天然气水合含量的一种有效技术。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研究复合离子液体中电沉积制备Ir的工艺过程,探讨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BMIC-BMIBF4复合离子液体黏度、电导率及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IrCl3在该复合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在不同电位下恒电位电沉积Ir层。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沉积层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MAC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黏度降低、电导率升高、电化学稳定性提高;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表明,Ir3+通过一步还原反应生成单质Ir的过程是受扩散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其平均转移系数为0.170,扩散系数为1.096×10-6cm^2/s;SEM显示,在还原峰电位处可以获得较为致密、平整的Ir层,而XRD谱表明Ir层为多晶结构。

  • 标签: 复合离子液体 N N-二甲基乙酰胺 电沉积
  • 简介:粉尘沉积是通风输送过程的常见现象,严重时常堵塞管路,本文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探讨高浓度粉尘在通风输送过程的沉积特性。得出水平直管内粉尘的沉积受风速主导,较大风速湍流强度大,边界层厚度薄,有利于外流区粉尘的悬浮和边界层内粉尘的再次悬浮;水平90°弯管内粉尘沉积具有区域性,弯头上游以有序沉积为主,弯头下游由于气流边界层分离产生了漩涡区使沉积量急剧减少,弯头外侧由于流动偏移对壁面的冲刷使粉尘沉积几率降低,而弯管内侧由于边界层分离和部分粉尘随气流的偏移使沉积量最小;水平三通管内粉尘沉积主要受支管角度与流速影响。通风输送高浓度粉尘的合适取值为:水平直管和90°弯管风速应不低于17m/s,水平三通角度30°~45°,支管风速不超过主管。

  • 标签: 通风输送 粉尘沉积 水平直管 90°弯管 三通管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沉积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沉积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岩石、岩相扩展到构造和生态,从常规能源矿产扩展到非常规和稀有矿产,从生产扩展到环境等。为此,在第五次(2013年)全国沉积学大会上沉积地质和沉积学专业委员会讨沦决定,有必要在4年一次的全国沉积学大会之间再增加一次全国性大会。

  • 标签: 沉积学 序言 专辑 论文 科学技术 能源矿产
  • 简介:含煤层系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气成藏的重要因素。通过岩心观察、区域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主要煤系地层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太原组主要为滨浅海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和碳酸盐台地环境,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环境。

  • 标签: 沉积环境 太原组 山西组 和顺区块
  • 简介:本文利用尖端集电原理,在射频平衡磁控溅射过程中通过施加衬底偏压沉积了Cu20薄膜。然后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施加的是正偏压还是负偏压,所制备Cu2O薄膜的形貌和结构相差不大,均呈现出疏松多孔和(111)择优取向的特点。进一步地,从尖端集电的角度对平衡磁控溅射沉积过程中的偏压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

  • 标签: 尖端集电 偏压 多孔薄膜 磁控溅射
  • 简介:类金刚石(DLC)膜是一种含有大量sp^3键的亚稳态非晶碳薄膜。类金刚石膜在化学、电学、热学、光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是微电子机械、医学、航空、汽车、光学等领域的理想材料,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DLC膜的结构、沉积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类金刚石(DLC)膜 亚稳态 沉积法
  • 简介:基于文献史料及近年岭南大量先秦高规格墓葬群的发现,提出中华民族夏朝至春秋时期之历史在珠江水系而非长江、黄河流域,商时期部分部族先期进入中原地区,春秋中晚期各国先后越过岭南山区,大规模举国北拓于长江、黄河流域。古籍之泰山、会稽山分别为惠州罗浮山与东莞银瓶嘴山,吴王阖闾墓在东莞境内,孔子、孟子故里在广东博罗,大禹治水、封禅发生于岭南珠三角。

  • 标签: 先秦时期 考古遗址 岭南 泰山 会稽山
  • 作者: 何秀娟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低碳地产》 2015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状况体现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水平。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经历着新的变化历程。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事业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下大力气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给水系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和稳定问题,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实现了较大的发展,施工质量稳步提升。但和日益提高的城市建设速度和建设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