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阻断妊娠期间梅毒在母婴之间的传播愈发成为临床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实现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也能扭转不良妊娠的发生,同时对于预防先天梅毒的产生,保障母婴身心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护理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妊娠梅毒 母婴阻断 临床护理 不良妊娠 分娩护理 新生儿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妇前期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三病检测对于后期母婴阻断的价值。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100名受试者,所选对象为在我院预防保健科接受健康指导的孕妇,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到2021年1月,调取100名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比对孕妇和新生儿的三病检出率。结果:孕妇三病检出率(2%/2%/3%)高于新生儿(0%/0%/1%),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将传染病检测加入到孕期常规检查中,可以有效阻止发生母婴传播,值得在临床孕产妇预防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乙肝检测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母婴阻断中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12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艾滋病以及梅毒与乙肝检测的99例妊娠期妇女为例。全部入选者均接受抗体筛查、梅毒抗体检测、 检测,对检测检测结果统计,结果为阳性者为其实施母婴阻断,对比新生儿、妊娠期女性检测阳性率。结果:妊娠期女性检测阳性率高于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乙肝与艾滋病梅毒检测,能够为母婴阻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艾滋病梅毒 乙肝检测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知识宣教)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及婴儿HIV抗体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终止妊娠率为5.26%,明显低于观察组2.50%(P<0.05);对照组婴儿12个月HIV阳性率为13.89%,明显高于观察组0.00%(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艾滋病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母婴阻断项目“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某地区随机挑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作为常规组,在2020年1月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孕妇及其所生儿童作为研究组。对两组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活产新生儿干预情况、梅毒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有206例被筛查出梅毒,患者年龄在22-34岁之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有123例被筛查出梅毒,患者年龄在24-33岁之间。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后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要明显低于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前(P

  • 标签: 梅毒 母婴阻断项目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知识宣教)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及婴儿HIV抗体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终止妊娠率为5.26%,明显低于观察组2.50%(P<0.05);对照组婴儿12个月HIV阳性率为13.89%,明显高于观察组0.00%(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艾滋病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知识宣教)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及婴儿HIV抗体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终止妊娠率为5.26%,明显低于观察组2.50%(P<0.05);对照组婴儿12个月HIV阳性率为13.89%,明显高于观察组0.00%(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艾滋病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应用孕期抗病毒治疗、标准阻断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全年收治的1875例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2020年全年收治的1875例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研究,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30例采用标准阻断措施,观察组945例联用孕期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免疫成功率97.23%大于对照组90.72%(P<0.05)。观察组重症肝炎发生率2.83%、肝功能衰竭发生率0.64%、非生育住院率10.08%、终止妊娠率4.37%均小于对照组10.72%、4.16%、24.16%、13.28%%(P<0.05)。结论:孕期抗病毒治疗与标准阻断措施联合可有效治疗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孕妇,可阻断母婴传播,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乙型肝炎 高病毒载量 孕期抗病毒治疗 标准阻断措施 免疫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CHB)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以100例携带HBV孕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HBIG+乙肝疫苗)与对照组(乙肝疫苗),比较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结果  分娩时观察组HBV DNA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时、6个月、12个月HBV感染率分别为6.00%、4.00%、4.00%,低于对照组(24.00%、24.00%、24.00%,P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孕妇经孕期抗HBV干预以阻断HBV母婴传播,分娩停药后产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复发的特征及预测因素。方法招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慢性HBV感染孕产妇,收集孕期使用抗HBV药物前后资料,产后定期4~6周、12周、36周、48周、72周、96周的随访,完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检查。比较产后ALT正常组与异常组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ALT异常升高的风险因素。结果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到100例产妇,94例慢性HBV感染产妇均在产后12周内出现病毒学复发,并持续HBeAg阳性。发生ALT异常升高者达60%,大部分发生于产后12~24周内,大部分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但产后48~96周仍有27%的发生ALT升高。产后ALT≥5×ULN(upper limits of normal)再次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共24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分娩停药产后ALT异常升高(>ULN)与分娩时ALT升高相关,优势比为1.089。结论分娩停药后产妇ALT异常升高频率较高,大部分可自行恢复正常,但产后48周后仍有ALT异常升高且需再次抗病毒治疗者,因此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需要规范长期随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母婴阻断 谷丙转氨酶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筛选辖区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孕妇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A、治疗组B,分别在妊娠24-28周起分别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服用至分娩结束。比较治疗组A、B阻断成功率,婴儿生长指标和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B组,治疗组A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更高(P0.05);两组孕妇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服药全过程孕妇血磷、血肌酐等指标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替诺福韦酯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保护婴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健康成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替比夫定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临床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展开过程中,观察施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具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由本院接受诊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期间,乙型肝炎病毒产妇80例,收集成研究对象,经由系统抽样后,确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干预,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常规疫苗接种干预。结果 治疗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获得新生儿阳性率,其评估结果,观察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对象获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其评估结果,观察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施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阻断的干预工作中,干预所得评估结果更好,在积极的干预下,阻断效果相对较好,新生儿的阳性率明显下降。

  • 标签: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效果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铁这一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般来说,普通人群只需要保证膳食均衡,从食物中摄取铁元素就不会出现铁缺乏的症状,但是孕妇和婴儿作为特殊人群,孕妇由于妊娠期和哺乳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婴儿由于抵抗力低,因此这类人群是铁缺乏症产生的高危人群,针对母婴铁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因此,本文对母婴铁代谢与母婴铁缺乏症之间的关系简要分析,对母婴铁代谢与母婴贴缺乏症的防治展开研究。

  • 标签: 母婴铁代谢 母婴铁缺乏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通常被简称为乙肝疾病)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展开防范控制环节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依赖的主要途径,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约占总数40.00-50.00%的HBV病毒慢性携带者,是在母婴传播途径作用之下被感染的。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在阻断HBV病毒母婴传播途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针对新生儿实施HBV病毒疫苗免疫联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物质(HBIG物质)免疫,且也有临床工作人员为处在孕晚期阶段的携带HBV病毒的产妇注射HBIG物质,但是不同类型免疫干预手段实际能够获取的临床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新生儿乙肝阻断方法探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阻断 方法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在婴儿产出后,与母体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内,并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的保暖、喂养、换尿布等,同时在住院期间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对于该医疗与其他的操作两者分离不超过一小时,该措施对婴儿而言,可有效增强母体与婴儿之间的交流,保证两者的身体健康。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顾名思义,是在母婴同室的基础下,护工又将二人共同护理的同时,护工和母亲共同参与婴儿护理的新型产后护理方式。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母婴同室的婴儿,体重回升的更快,母亲则母乳更加纯正,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羁绊也将更早开始。总知,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好,好在哪,有什么正向作用反向作用,是笔者此篇文章深入探究的核心内容。

  • 标签: 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 正向作用 反向作用 新生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