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作者: 李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1520
  • 简介:分娩主要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整个过程,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部分。分娩疼痛是分娩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但部分产妇可能因为对分娩相关知识不了解、体质敏感等原因其造成在分娩过程中产生过于强烈的疼痛感。在高强度的疼痛刺激下,产妇容易出现过度通气,进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等症状,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保证生殖健康,是妇产科医学中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医师对分娩镇痛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果。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类和药物类手段,其中药物类分娩镇痛可分为静脉分娩镇痛、椎管阻滞分娩镇痛两种类型。椎管阻滞分娩镇痛因其镇痛效果良好、安全较高、对胎儿基本无影响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家庭的欢迎,成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式。

  • 标签: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的84例即将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在活跃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分娩结局中实验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相比活跃期,孕妇分娩更加顺利,新生儿状态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内阻滞麻醉 潜伏期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孕妇妊娠潜伏期时给予椎管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孕妇均来自我院2020年-2022年成功分娩的88例孕妇,2020-2021年随机抽取44例孕妇在活跃期给予椎管阻滞麻醉为参照组,2021-2022年随机抽取44例孕妇在潜伏期给予椎管阻滞麻醉为观察组,对比分析麻醉效果、分娩阵痛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产妇的疼痛度都很高,比较基本无差别(t=0.205,P>0.05);麻醉后10min到30min,观察组比参照组疼痛度越来越低(t=3.532、3.016,P

  • 标签: 潜伏期 椎管内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潜伏期采取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7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跃期实施椎管阻滞麻醉)与观察组(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对比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助于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值得采纳。

  • 标签: 孕妇 潜伏期 椎管内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应用于高龄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录入该时段内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共计52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两组均分,每组中均录入26名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接受麻醉时,采用喉罩全麻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完成后,分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差异,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本次实验结果中,两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股骨头置换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采用喉罩全麻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麻醉质量,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个体状况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喉罩全麻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股骨头置换手术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后是否可以垫枕头。方法:本研究选取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一枕头进行垫放,对照组不进行垫放。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程度和舒适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一例为脑脊液漏,另一例为头痛。结论:椎管内麻醉后垫枕头可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脑脊液漏和头痛。因此,建议在椎管内麻醉后避免垫枕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枕头,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或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35例),研究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35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分析讨论差异。结果 研究组苏醒(8.05±1.92)min、拔管(6.62±1.08)min、下床(20.17±4.96)min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区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及观察组(ULBD)各42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腰椎功能(JOA)]、CT影像学[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SS患者采用ULBD治疗,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优化CT影像学指标。

  • 标签: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32例,使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B组(32例,使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仙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4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7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  6453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麻醉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椎管肿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椎管肿瘤60例患者为对象,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度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结论 核磁共振在诊断椎管肿瘤中发挥出显著的优势,准确度比较高,结合相关资料能做出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提升治疗方案的准确度。

  • 标签: [] 椎管肿瘤 核磁共振 诊断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