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椎管麻醉对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46例择期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椎管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行切皮时(T1)、行切皮后1h(T2)及术毕拔管时(T3)4个时刻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 (Cor)、β-内啡肽(β-E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结果:T1、T2时刻,两组患者的 ACTH、Cor、β-EP 及 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T0,观察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椎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该2例患者分别因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和右下肢麻木半年就诊,MRI上表现为与椎管平行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最终术后病理诊断为椎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椎管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脊柱黄韧带囊肿是发生在椎管的罕见占位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和地域差异,多累及颈椎、胸椎和腰椎,以腰椎(L4/5、L5/S1)最为多见。黄韧带囊肿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因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引起神经类症状。如腰椎黄韧带囊肿患者可表现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相似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手术切除囊肿、解除压迫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近期我科收治1例患者,经过开窗手术切除囊肿,最终病理确诊为腰椎管黄韧带囊肿。随访1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黄韧带囊肿 腰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案椎管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358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这358例病人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179位病人。甲组的病人进行单纯的硬膜外麻醉,乙组的病人提供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以及产妇和婴幼儿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产妇提供了不同的麻醉方式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乙组病人血流动力情况更佳,产妇以及新生儿评分更好,P

  • 标签: 不同麻醉方案 椎管内麻醉 剖宫产手术 比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椎管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本文选取2021年06月-07月分娩镇痛分娩患者668例,其中产前产时发热153人,无发热515人,发热率为22.9%,通过对比年龄、产次、孕周、破膜方式与发热是否存在关系。以此为椎管分娩镇痛的应用推广,提供借鉴性的思考。

  • 标签: 椎管内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腰椎穿刺模型在椎管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2014级临床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成两班 (n =30 ):A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结合腰椎穿刺模型模拟教学,B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对两班麻醉实习生分别进行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的能力考核,评估教学目的和效果;同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A班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5.83±3.12)相比B班(87.31±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A班实习生临床麻醉的操作技能成绩(95.18±4.91)明显高于B班(83.4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穿刺模型 模拟教学 实习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椎管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随机的形式挑选8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10月间因椎管肿瘤在我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配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同时,观察组的抑郁质量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椎管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椎管内肿瘤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椎管硬脊膜的黏液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患者女,39岁。右侧背部疼痛、右小腿麻木伴行走不稳3个月;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椎管占位,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显微镜下于黏液背景中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体积中等大小,呈短梭形或星芒状,胞质淡染,细胞核轻微不规则;间质内可见薄壁、扩张的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STAT6和CD34,不表达脑膜瘤标志物SSTR2,不表达神经鞘瘤标志物S-100蛋白、SOX10和脊索瘤标志物Brachyury,Ki-67阳性指数约5%。二代测序检测提示其存在NAB2基因的第6号外显子和STAT6基因的第17号外显子融合。术后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黏液型SFT罕见,预后较好,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黏液样神经鞘瘤、脊索瘤、脊索样脑(脊)膜瘤、原发或者转移性黏液样单相型滑膜肉瘤以及原发或者转移性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存档的椎管SFT手术标本共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重新分级,对临床影像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31~73岁,中位年龄50.5岁。12例均为原发性,其中4例为首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WHO 1级8例、WHO 2级3例,WHO 3级1例。显微镜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间质富含大量薄壁血管,根据肿瘤级别不同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及坏死等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上,12例(12/12)表达波形蛋白及STAT6,STAT6均为细胞核弥漫强阳性;11例(11/12)表达CD34和bcl-2;7例(7/12)表达CD99。二代测序检测提示12例(12/12)均存在NAB2-STAT6基因融合。12例随访6~80个月,4例首发病例术后均无复发无转移,8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次复发,2例死亡。结论椎管SFT罕见,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诊断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STAT6是诊断该肿瘤较为特异的标志物。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建议术后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

  • 标签: 椎管 孤立性纤维瘤 STAT6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 年1月- 2021 年 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选取共80例,其中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40例设定为对照组,采取椎管麻醉的患者40例设定为研究组,对照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语言表达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可见椎管麻醉更有利于患者的机体以及语言功能的后期恢复。术后对照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MSE评分状况,可见麻醉后6h、12h,两组的评分中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椎管麻醉相较于全身麻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更小。结论:椎管麻醉相较于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于老年人的机体负面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超声引导在肥胖孕妇椎管麻醉穿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度2月至2021年12月选择98例肥胖孕妇进行调研,参与调研孕妇进行椎管麻醉,按照不同引导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49例孕妇。按照引导举措将其命名为常规组与调研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方案为传统手法进行定位,调研组则采用超声引导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引导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1)常规组穿刺成功时间与调研组穿刺成功时间对照,常规组用时较长,调研组用时较短,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 引导 肥胖孕妇 椎管内麻醉 穿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在椎管麻醉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抽选82例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行椎管麻醉患者,并对其进行麻醉前准备与麻醉中配合与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麻醉期间出现5例低血压、3例呕吐、2例心率减慢。结论:麻醉是手术的关键部分,护士应在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在麻醉中配合麻醉医师工作,有效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健康心态,提高患者遵从性,避免意外事件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士术后悉心护理患者,使手术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配合 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 标签: 全麻 椎管内麻醉 恢复期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节段椎管肿瘤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的手术护理配合应用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2.01)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为A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为B组进行手术精细护理干预。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的各项实验观察数据(手术、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实验观察与记录报告,可得出结论:面对长节段椎管肿瘤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患,采用手术精细护理干预,可以获得更优的护理效果,病患并发症发生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长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 脊柱内固定 手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