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例2013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9.76%vs.29.2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腰椎滑脱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棒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椎弓根钉治疗的138例腰椎滑脱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腰椎滑脱的节段、是否伴有峡部裂、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连对椎弓根钉断裂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钉断裂或连接棒断裂共8例。L4滑脱断钉者2例(2/53),L5滑脱断钉者6例(6/58),L5滑脱断钉较L4滑脱者断钉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伴有腰椎峡部裂者断钉5例(5/55),不伴有峡部裂者断钉3例(3/83),伴有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其断钉的发生率明显较不伴有峡部裂者高(P<0.05)。椎间植骨组断钉1例(1/104),横突间植骨组断钉4例(4/25),未植骨断钉3例(3/9),椎间植骨组断钉率低于横突间植骨组(P<0.05);横突间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25),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113)。未使用横连组断钉发生率高于使用横连组(P<0.05)。结论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既与滑脱本身特性,即滑脱节段、峡部是否完整有关,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融合方式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过于强求复位等都会增加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风险。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钉棒断裂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 后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和潮阳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观察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3±0.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器械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优良率为91.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 简介:目的探讨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患者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骨科住院部所收治严重腰椎滑脱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纳入对照组中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常规治疗,纳入观察组中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相对椎间隙高度、腰骶角变化情况。结果以治疗疗效为评价指标,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26/40),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后相对椎间隙高度、腰骶角为评价指标,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对椎间隙高度为(76.3±3.2)%,显著高于对照组,腰骶角为(35.6±2.3)°,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疗效佳且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内固定 Cage植骨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椎体滑脱距离,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6.36%,显著好于对照组48.48%(P<0.05)。两组治疗前椎体滑脱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低于对照组15.15%(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疗效确切,可显著保持腰椎的稳定性,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植骨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于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5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 54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54例患者,随访 1年,优 39例、良 11例、可 3例、差 1例。结论:腰椎滑脱症可行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术中的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的坚固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内固定的应用可复位滑脱的椎体,并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站立式与卧式腰椎动力位(过伸过屈位)对腰椎滑脱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行站立式与卧式腰椎过伸过屈位检查,分别测量不同体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和腰骶角及过伸、过屈状态下的差值,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立式和卧式过伸过屈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立式的过伸过屈位移差值与卧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Z=1.993,P=0.046);立式过屈位时腰骶角较卧式增大(Z=2.074,P=0.038),过伸位时差别不明显,立式的过伸过屈位腰骶角差值与卧式的差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别(Z=3.180,P=0.001)。结论两种不同体位过伸过屈位所测得的腰5位移和腰骶角参数值不尽相同,站立位在判定腰椎滑脱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腰椎动力位,腰椎滑脱,DR摄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2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1例长期足趾背伸力减弱,1例并发脑脊液漏。结论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融合术式PLIF(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和PLF(postero1ateralfusion)在下腰椎单节段腰椎滑脱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并行腰椎融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4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融合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82人)和PLF组(60人)。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月、12月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指数(JOA),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纳入本课题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连续全面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及12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PLIF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及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并发症等指标中,PLF优于PLIF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JO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单节段的下腰椎滑脱患者来讲,使用PLIF能够取得较好的症状改善,融合率较高。但PLF同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个性化的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

  • 标签: 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融合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属于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较多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机体年龄存在较强的相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将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提供指导。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腰椎滑脱 手术 研究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采用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伤椎前缘高度,且并发症少,并能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弓根植骨术 影像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手术护理配合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手术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作为分析对象,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归纳分析,并且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手术时长在80~218min,平均为108.7min,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在22~60ml,平均为32.9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管狭窄以及腰痛并发症,并且无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迁延不愈等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后神经损伤均恢复至一级以上,其中2例患者有出现钉道松动,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结论在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手术护理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非常有利。

  • 标签: 手术配合 椎弓根治疗 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