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验证研究循化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循化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遥感影像TM 循化县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通过将遥感技术和实测数据相结合,美国波士顿大学伍兹霍尔研究中心和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绘制了首幅覆盖非洲、亚洲和美洲全部热带植被的地图,

  • 标签: 热带植被 地图 出炉 存储 世界 马里兰大学
  • 简介:利用2006年南平地区二类调查数据,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计算南平地区各县市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南平地区中,建瓯和建阳的碳储量值最大,邵武、浦城、南平、武夷山、光泽次之,政和和松溪最低。

  • 标签: 生物量 碳储量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聚类分析
  • 简介: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a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上升,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各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顺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区增加更为明显,生态区23个站点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波动并不大,介于1.34~1.89之间;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湿润指数、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水平(P〈0.01)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排序为降水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降水的增多会促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累积,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3)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由南向北递减,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北坡,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近52a来,水分利用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 标签: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秦岭南北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的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的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的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对沙棘林下草本植被的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结果分析,从造林对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20%-25%为宜。

  • 标签: 沙棘盖度 砒砂岩 林下植被
  • 简介: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种的区系组成、科属种三级分布区类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湿地植被的特征。结果显示,维管植物有50科99属249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属有10个,种有13个。科属都为世界分布类型最多,除此类型之外,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占有突出的位置。种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显著减少,而以东亚分布为最多,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北温带分布居第三;中国特有分布中,中国亚热带分布为最多。从浅水湿地到草丛湿地植被,其建群种虽都以世界分布科为最多,但热带分布数量减少,而温带分布数量逐渐增多。河南省湿地植物区系与东亚和热带亚洲以及北温带的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中国南北方湿地植被的区系关系中较接近于南方亚热带的湿地植被区系特征。

  • 标签: 湿地植被 特征种 植物区系 河南省
  • 简介: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湿地植被类型相对比较丰富,但其群落较破碎,片段化明显。据调查,有湿地维管束植物369种,隶属于93科254属,其中蕨类植物18科23属31种(含种下等级,下同),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74科229属335种。湿地植被可划分为6个类型43个群系。简要分析了湿地保护保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湿地植被恢复及其演替规律监测研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保育管理机制等建议。

  • 标签: 乌溪江 湿地 植被类型 保护
  • 简介:根据云南省第3次(1992—1997年)和第5次(2002—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云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云南省森林总碳储量由1997年的679.10Tg(1Tg=1012g)增长为2007年的884.11Tg,年增长率为2.67%;乔木林的碳密度由1997年的46.80Mg/hm2(1Mg=106g),增长为2007年的50.58Mg/hm2,高于全国的平均碳密度水平。云南省森林以幼、中龄林为主,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5%以上,说明云南省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 标签: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云南省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PM2.5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对人类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PM2.5的研究成果,总结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对PM2.5的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对PM2.5的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的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地理国情监测已经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工作,必将对测绘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基本概念;从全面普查、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定期发布4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任务;并从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地理市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地理市情监测的框架体系。

  • 标签: 测绘 地理国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监测。方法对确诊的33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接受动态血糖监测及指血快速血糖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较指血快速血糖对低血糖的检出率分别是78.5%和10.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检测无症状低血糖,更好的发现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带来的不良后果。

  • 标签:
  • 简介: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研究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植物45科123属196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包含的植物属较多,分别占研究区植物属总数的17.07%、9.76%、7.32%和7.23%。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提出了采用天然湿地补水、湿地封育、人工种草和栽植湿地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实施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湿”等工程,进行湿地植被恢复。

  • 标签: 退化湿地 植被特征 生态恢复技术 黑河流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的监测和意义。方法我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并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对肿瘤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食管癌 血清IL-2 IL-6 IL-8 IL-18 slL-2R slL-6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感染患者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各网点医院2011年度上报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632株细菌,有标本来源信息的细菌17413株(70.69%),其中痰标本占48.87%,尿标本和血标本分别占11.95%和8.14%;细菌分布:革兰阳性(G+)菌7784株(31.60%),革兰阴性(G-)菌16848株(68.40%),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8%)、肺炎克雷伯菌(12.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6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敏感率90.2%~98.9%);非发酵菌中最敏感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为阿米卡星(敏感率80.0%)、鲍曼不动杆菌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77.1%);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0.5%~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占同菌种的37.4%、69.8%;在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敏感率98.2%),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最敏感(敏感率96.4%)。结论来源于无菌部位的标本偏少,无菌部位的标本送检率有待提高;细菌分布以G-菌为主,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针对可能的病原菌选取不同的抗菌药物。

  • 标签: 耐药监测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抗药性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中各类污染的日趋加剧,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监测与保护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环境监测监理工作能否有力有效的开展起来,就成为影响和制约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效果的关键。本文从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环境监测在促进环境监理工作顺利进行中的作用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环境监测 环境监理 控制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县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监测结果我县鼠疫宿主动物有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小家鼠、黑毛鼠、为常见鼠种,蚤类有3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7.69%,鼠体染蚤率为30.92%,总蚤指数为0.94;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通过监测未发现鼠疫,我县鼠疫处于“静息期”。

  • 标签: 鼠疫 监测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