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肝损伤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外伤肝损伤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肝内血肿6例,肝挫裂伤9例;病灶肝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肝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肝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表现。结论:外伤肝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对判定有无肝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肝损伤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肾上腺血肿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外伤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肾上腺 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42例闭合腹部损伤患者护理,观察发现早期腹痛、腹胀、心率加快或血色素下降和排便感觉异常等症状,得出为尽早发现腹脏器操作而应采取护理措施是科学分析受伤情况关心体贴并取得信任,密切观察生命征,反复耐心询问患者感受及不适感,动态监测血红细胞数血经蛋白浓度变化,全面分析,认真记录等及地向医师报告,从而使腹内脏器操作得到时期发现,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机并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护理,配合诊疗。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早期征象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肺癌不同时期CT征象。方法搜集有CT随访资料早期周围肺癌15例,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其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5cm,CT值20~30Hu;进展期以圆或椭圆形肿块为主,平均直径4.2cm,CT值30~45Hu.瘤体内部结构空泡征多见于早期,空洞征进展期出现率高。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进展期亦比早期多见。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直径≤1.5cm,周边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空泡征,应提示早期癌症,且以腺癌可能大。

  • 标签: 早期周围性肺癌CT扫描动态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肠梗阻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42例癌肠梗阻近侧扩张肠管内多合并积粪,且梗阻移行段多呈“肩样征”。59.5%(25/42)合并回盲瓣开放,92.9%(39/42)合并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结论结肠瘤洼肠梗阻磁共振表现较具特征,多合并积粪且梗阻程度较重。

  • 标签: 结肠肿瘤 肠梗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业螺旋CT机来有效增强其相应扫描效果,并据此来对免疫胰腺炎其一定CT征象进行具体探讨。方法通过对25例自身具有免疫胰腺炎病患进行CT加强扫描,来对胰腺钙化以及胰腺假囊肿以及相应肾脏损害还有胰管扩张等进行具体评价,并据此来判断免疫胰腺炎其相应诊断价值。结果免疫胰腺炎在经过专业CT扫描之后,胰腺整体呈现出弥漫低密度患者一共有17例,大约占据全部总量68%左右,而胰腺局限性肿块在经过专业CT扫描之后,整体呈现出现低密度患者一共有10例,大约要占40%左右,另外胶囊样环患者大约要占16例,而胰周线患者大约为15例,另外胰周血管受累病患大约有11例,此外大约还有8列胰腺病灶钙化患者,大约有3例胰腺假肿囊,最后肾脏损坏大约有12例。结论自身免疫胰腺炎在经过专业CT扫描之后整体呈现出一种弥漫肿大而且呈现低密度,导致胶囊样环,以及胆管壁出现一定程度增强。与此同时,肾脏损害被视为当前对自身免疫胰腺炎进行诊断重要CT征象

  • 标签: CT征象 自身免疫 胶囊样环 肾脏损害 胰腺炎
  • 简介: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早诊断恶性结节。方法搜集经临床治疗后观察证实或病理证实65例孤立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35例(周围型肺癌);良性结节30例(结核球18例,炎结节10例,错构瘤2例)。所有病例行常规CT扫描,并对部分结节病灶进行HRCT检查。结果典型结节并具有深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对恶性结节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结论CT,特别是HRCT对孤立肺结节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孤立结节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磨玻璃影肺癌MSCT征象,以期减少误诊。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磨玻璃影肺癌病例,作回顾分析。结论磨玻璃影大小、形态、边缘、分叶、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对诊断小肺癌有特征表现。

  • 标签:
  • 简介:作者报道3例患者因酗酒引发4次炎症皮肤病。每个病例发疹特征相似。患者用润肤剂和局部用类固醇治疗迅速起效,但用锌替代治疗无效。未发现其他营养缺乏。此外,长期缓解依赖于酒精摄入减少。作者推测这是长期酗酒一个独立皮肤表现,这一症状可能比之前认识更普遍。

  • 标签: 皮肤征象 过度饮酒 炎症性皮肤病 长期酗酒 类固醇治疗 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骨皮质缺损(FCD)X线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19例FCDX线征象。结果19例共24个病灶,15例单发,4例多发,其中股骨远端15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2个、腓骨和尺骨各1个。病灶平均1.36±0.84cm,多为卵圆形和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有薄层硬化边,均无骨膜反应。8个病灶临床追踪复查无扩大。结论X线片对具有典型征象FCD可明确诊断,首诊不能明确诊断者必须密切结合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和临床追踪复查X线变化等综合考虑。

  • 标签: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胃癌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8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胃癌患者不同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表达情况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之间相关。分析胃癌CT征象与VEGF表达及MVD值关系。 结果 86例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0.70%(35/86)。VEGF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P<0.05);在肿瘤直径、腹腔转移上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胃癌M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指标VEGF、MV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侵袭、血管生成与患者预后辅助指标。

  • 标签: 胃癌 多层螺旋CT 血管内皮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活动肺结核患者X线和CT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确诊活动肺结核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病变位置、形态、大小、范围、类型等进行观察分析,比较X线和CT检查在活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应用价值。结果经胸部X线检查可以确诊为活动肺结核患者156例,占到患者总数73.2%,经双排螺旋CT扫描可确诊患者204例,占95.8%。通过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以对肺结核分型和发病位置进行判断。属于肺内及周围炎型病灶98例,属于肺段浸润型40例,属于干酪样病变29例,属于纤维化及钙化病变27例,属于粟粒状结节19例。经胸部CT扫描可见,有磨玻璃样密度影患者101例,有空洞影患者52例,有小叶中心结节影患者168例,有肺内实变影患者57例,有淋巴结增大患者9例。结论在活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CT检查诊断准确率比X线检查高,结合二者不同影像学征象,综合判断有利于临床诊断准确提高。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X线检查 CT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肿瘤CT征象与病理分类相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将我院近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39例神经源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经过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并对其注射流率2~3ml/s。对CT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神经鞘膜来自于肿瘤,其中,有15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有8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有6例良性,1例恶性;有7例患者交感神经节细胞来自于肿瘤龟例;其中,有2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腹膜后神经源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以及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神经源肿瘤所表现影像既有相同地方,又存在着一定差。因此,了解肿瘤病理基础,并突出其根本征象,再与其它征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

  • 标签: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 CT征象 病理分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x线征象。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10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将其按照性别划分为两组,均给予患侧膝关节普通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关节间隙变窄率以及x线诊断结果。结果男性组轻度病变和中度病变发生率分别是50.00%和30.00%,女性组轻度病变和中度病变发生率分别是30.00%和50.0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变窄轻度病变和中度病变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x线检查,对老年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可以实现及早、准确诊断,指导临床尽早开展针对治疗,提升疗效,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 退行性骨关节病 膝关节 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