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显像对于探测心肌梗塞、一过性心肌缺血及其它心肌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无创性简便、灵敏的方法。心肌SPECT显像已不只是被用于诊断冠心病,它在冬眠心肌的检测,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应用已得到临床公认。定量分析心肌灌注SPECT显像是将来方法学上的重点研究方向。心肌代谢、123I—MIBG等显像对预后估价、疗效判定、合理选择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适应症等是心肌SPECT的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 标签: 核素 心肌灌注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中采用相位分析获得简单的参数值来评估左室机械不同步性具有简便和可重复等优势,同时,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GMPI相位分析的应用前景广阔,其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向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其他多种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帮助制定临床决策以及预测疾病的临床结局等。笔者对GMPI相位分析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 冠心病 心肌疾病 相位分析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病(CKD)甚至是肾移植术后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心肌血流灌注的评估可以预测一系列的心血管事件,并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通过MPI早期识别并个体化治疗心脏事件高风险的患者可预防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最终达到提高该类人群生存率的目的。该文就MPI在CKD及肾移植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肾病 慢性病 心肌灌注显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特别是左心室局部功能,对于患者心脏病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显像技术,相比与其他成像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同时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情况、局部室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此,在这里从以下方面针对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评估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患者的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异常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流出道室早患者,研究其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PI资料,分析室早负荷、起源部位、联律间期、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与MPI心肌代谢减低程度的关系。结果入选12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48(37,54)岁,室早负荷14.1%(7.1%,21.9%),LVEF为66%(62%,70%)。47例患者表现为正常MPI(正常组),其余78例(62.4%,78/125)根据MPI代谢减低程度分为单心室壁代谢减低组(35例)、至少两心室壁代谢减低组(32例)和广泛左心室壁代谢减低组(11例)。Spearman相关分析示特发性室早患者的MPI心肌代谢减低程度与室早负荷呈正相关(r=0.290,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271,P=0.003)。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示,室早负荷是心肌代谢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61,95%CI 1.026~1.097,P<0.001),男性风险高于女性(OR=8.387,95%CI 3.819~18.419,P<0.001),右心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早导致心肌代谢减低的风险高于左心室流出道(OR=2.256,95%CI 1.062~4.792,P=0.034)。结论特发性室早患者的核素心肌代谢异常早于LVEF减低,其程度与室早负荷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室早负荷、男性、右心室流出道来源是特发性室早患者核素心肌代谢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代谢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的627例受检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GMPI影像及相关参数[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负荷积分(SS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分析结果。随访至出现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GMPI检查后60 d内行晚期血运重建术)。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无MACE生存率。结果纳入成功完成随访的受检者共505例,其中男235例,女270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6(52.0,60.5)个月,发生MACE者54例(10.7%),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7例、晚期冠脉血运重建术21例。MACE组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χ2值:4.126、6.021,均P<0.05),LVEF、PFR和PER绝对值低于无MACE组(t或z值:6.261、5.683、-4.246,均P<0.05),SSS、PSD、PBW及熵高于无MACE组(t或z值:5.024、5.874、7.119、-6.405,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BW异常(>80°)、熵异常(>58 J·mol-1·K-1)及SSS ≥12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795(95% CI:1.259~6.201)、3.213(95% CI:1.468~7.029)、3.640(95% CI:1.999~6.628),均P<0.05]。PSD异常(>26.7°)组、PBW异常组、熵异常组的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51.2%、63.2%和46.7%,明显低于PSD正常组(92.3%)、PBW正常组(94.2%)和熵正常组(92.8%), χ2值分别为77.768、77.741、117.437,均P<0.05。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31.7%,低于PBW正常或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的相应指标(80.1%~94.4%; χ2=185.4,P<0.01);熵和SSS联合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结论GMPI相位分析获得的左心室PBW及熵是预测冠心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GMPI相位分析有很好的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心血管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伴随着核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心血管核医学在临床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目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已成为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诊断和处理的常用技术,且已经被众多临床指南充分肯定。为促进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与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研究方法对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医学 心肌灌注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术的CAD患者30例,术前2周及术后3个月行99mTc-MIBI运动/静息G-MPI,对比手术前后心肌灌注异常节段、负荷/静息灌注总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及运动异常节段的变化。结果狭窄程度>75%的44支血管对应320个节段,心肌可逆性缺损(RD)患者的异常节段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31.867,P<0.001)。心肌固定性缺损(FD)患者的异常节段数术前和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8,P>0.05)。RD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负荷灌注总积分(SSS)、静息灌注总积分(SR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2.115,P<0.05),FD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SS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5),而SR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8,P>0.05)。PCI术后LVEF、EDV、ESV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0.032,0.022;P>0.05)。320个总节段中,运动异常节段数术前和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0,P>0.05)。结论99mTc-MIBI运动/静息G-MPI对于CAD患者PCI术前治疗方案确定、病例选择、危险度分层及术后疗效评估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8月到2013年9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0~80岁。同期选择本院检查的非慢性闭塞病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出闭塞疾病82例,未检出8例;而对照组中心肌灌注显像正常87例,显示闭塞病变3例(心肌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闭塞疾病的敏感性为91.1%,而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脉造影 慢性闭塞病变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评估远端缺血处理(RI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左心室心肌灌注心肌活性、心室重构、局部及整体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中华小型猪12头(雄性8头,雌性4头;6~8月龄)建立AM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C组和非RIC组,每组各6头。RIC组通过在后肢放置血压袖带充气诱导后肢缺血。所有小猪在术后第1天(1st,基线)、14天(14th,急性期)、28天(28th,亚急性期)和56天(56th,慢性期)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获得心肌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梗死心肌面积(Sca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分(SMS)和室壁增厚率异常总分(STS)及其与第1天相比的变化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各指标及其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共有9头模型猪存活并完成显像,其中RIC组5头,非RIC组4头。与非RIC组相比,RIC组28th的HM[(6.0±2.4)%与(17.0±4.6)%;t=-4.158]、TPD14th-1st[(-11.8±5.4)%与9.0%(4.5%,15.0%);z=2.449]、TPD28th-1st[(-15.3±3.9)%与(12.0±3.0)%;t=-10.071]、TPD56th-1st[(-18.0±6.5)%与9.0%(4.5%,12.0%);z=2.449]、HM28th-1st[(-10.5±6.9)%与(8.3±2.1)%;t=-4.507]、HM56th-1st[-15.0%(-17.5%,-8.5%)与2.0%(0%,7.0%);z=2.449]、LVEDV14th-1st[-0.5(-2.5,0) ml与(13.0±4.4) ml;z=2.470]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C可以在AMI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期可以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可以挽救存活心肌,从而保护心脏。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效能。方法通过PubMed、HighWire、CBMdisc、EMbas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SPECT-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数据。采用系统评价软件Meta-Disc1.4和S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加权合并效应量指标,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面积(AUC)、Q*指数;绘制漏斗图,并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本评价共纳入文献10篇,样本750例,病变冠脉855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6篇,患者360例,SPECT-MPI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8(0.83~0.92)、0.83(0.77~0.89),AUC和Q*指数分别为0.92、0.85;以冠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8篇,冠脉763支,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6(0.82~0.90)、0.89(0.86~0.92),AUC和Q*指数分别为0.94、0.88。结论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效能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 再狭窄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计52例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均在同期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对比两组图像特征与心功能参数。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表现为室壁变薄、左室心腔扩大、左室增大,在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显示左室收缩、增大,相位呈现出不均匀分布。在心功能参数上,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种方式无创、准确性高,这一检查方式值得在疑似患者群体中推广。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 有效性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计52例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均在同期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对比两组图像特征与心功能参数。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表现为室壁变薄、左室心腔扩大、左室增大,在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显示左室收缩、增大,相位呈现出不均匀分布。在心功能参数上,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种方式无创、准确性高,这一检查方式值得在疑似患者群体中推广。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 有效性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LVDD)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16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AMI后1 d行GMPI,经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占左心室的百分比(Extent,%)、左心室收缩不同步(LVSD)及LVDD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同期行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16头小型猪均建模成功。AMI后Extent、LVEDV、LVESV均较建模前明显增大(t值:-11.14、-4.55、-6.12,均P<0.001),LVEF、E/A明显减小(t值:10.16、2.18,P<0.001,P=0.046)。AMI后LVDD参数PBW、PSD[(142.25±72.06)°、(56.15±26.71)°]均较建模前增大[(33.06±8.98)°、(12.51±5.13)°;t值:-6.11、-6.60,均P<0.001],且与AMI后LVSD参数PBW、PSD[(109.06±62.40)°、(44.40±25.61)°]间存在明显差异(t值:-2.73、-2.20,P值:0.016、0.044)。AMI后LVDD参数PBW、PSD与E/A呈中度负相关(r值:-0.569、-0.566,P值:0.021、0.022),与Extent呈正相关(r值:0.717、0.634,P值:0.002、0.008)。GMPI相位分析评价LVDD具有很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ICC): 0.953~0.984,均P<0.001]。结论AMI后1 d即发生LVDD,LVDD可反映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灌注缺损范围与LVDD相关。GMPI相位分析是评价LVDD及舒张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核素显像阴性常提示良好的预后,然而,在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中,很难确定哪些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排除心肌核素显像的假阴性情况。本研究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显像阴性但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同时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心肌核素显像阴性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六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PI采用心肌17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评价;CAG按常规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窄,左主干(LM)狭窄程度>50%定义为严重狭窄。结果1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43%为女性。其中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33例(28%),这些患者中60%为单支血管病变。通过分析多项临床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身高、体重、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既往PCI史,得出以下结论MP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OR2.6,95%CI1.3-5.2)、年龄增长(OR1.9,95%CI1.2-3.5)既往PCI史(OR2.3,95%CI1.0-4.3)以及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OR2.6,95%CI1.5-5.2)。结论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及典型心绞痛症状是MPI阴性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这类患者大多数都是单支血管病变。

  • 标签: SPECT/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患者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计算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5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使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有43例阳性,敏感性为79.63%,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有39例阳性,敏感性为72.22%,心肌核素显像的敏感性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在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特征与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组(狭窄<50%)35例和CAG异常组(狭窄≥50%)68例。对2组病例分别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R-MPI)和硝酸甘油介入MPI(NTG-MPI),并应用ECToolbox软件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25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75个节段,CAG异常组181个节段(χ2=8.90,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2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137个节段,CAG异常组289个节段(χ2=1.09,P>0.05)。CAG正常组反向再充填62个节段,占30.7%(62/202);CAG异常组反向再充填145个节段,占32.7%(145/443);两组相比,χ2=0.26,P>0.05。CAG正常组患者R-MPI总评分(SRS)、N-MPI总评分(SSS)、SRS与SSS差异值(SDS)与CAG异常组相比,t值分别为7.57、7.74、7.46,P值均<0.01。103例T2DM患者中,SDS<0者57例,占55.3%;SDS>0者39例,占37.9%;两者相比,χ2=6.32,P<0.05。无论是SDS>0还是SDS<0,CAG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t=5.46、7.92;P值均<0.01)。结论NTG-MPI中心肌缺血节段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T2DM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损伤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硝酸甘油 放射性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