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对不同时期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神经系统中,随着人类的其他正常和肿瘤组织中同样也检测得到了NGF,神经生长因子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重视并均已得到了证实。NGF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与其受体的结合,根据NGF表面糖蛋白与凝集素结合能力的不同,其受体可被分为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A和低亲和力受体p75。TrkA与NGF结合后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主要有:①MAPK通路;②PLC-γ通路;③PI3K/PKB通路。而p75与NGF结合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①NF-κB通路;②JNK-p53-Bax凋亡通路;③神经酰胺通路。TrkA一般介导的是正性信号,如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等;而p75既可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也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但以后者为主。当TrkA与p75同时表达时,TrkA可抑制p75诱导细胞凋亡,使受损神经细胞大量增殖,所以其生物学总效应是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与孕妇血清、脐血和胎盘组织中转录因子NF-κBp65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57名足月妊娠孕妇及正常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38例(Ⅰ组)、正常孕妇56名(Ⅱ组)、正常未孕女性63名(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脐血中NF-κBp6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母体血清和脐血中NF-κBp65水平均高于Ⅱ组(均P〈0.05);Ⅱ组、Ⅲ组母体血清中NF-κBp6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胎盘组织中的NF-κBp65表达阳性率100.0%(38/38)高于Ⅱ组的12.5%(7/56)(P〈0.05)。结论NFKBp65可能在GD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NF-ΚBP65 脐血 胎盘组织 血清
  • 简介:该机由井农机(常州)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机操作简单,插植精确,作业效率高,根据农作物体系可以任意调节行距。单趟行驶可以插植2行,行距可以滑动调节,可适应各种各样种植作物的栽培体系。3600株/h的高效率作业,即使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用户也能满足使用需求。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2050mm×1500mm×1600mm

  • 标签: 移栽机 PVHR2-E18 栽培体系 插植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组织因子(TF)及凝血因子Ⅴ、Ⅷ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64例2型糖尿病病患,单纯性T2DM病患32例作为A组,T2DM合并CHD病患32例为B组,冠心病病患中急心肌梗塞(AMI)15例,心绞痛(UAP)病患17例。观察两组病患TF,凝血因子V促凝活性(FVC),凝血因子Ⅷ的促凝活性(FⅧC),血管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的聚集率(PAR),并针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B组病患FⅧC,FVC与TF的水平比A组明显要高,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C,FVC,TF以及PAR,vWF为正相关关系。结论FⅧC,FVC与TF水平均可应用在临床判别2型糖尿病病患合并冠心病的有效参照依据,组织因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患病情发展依据意义重大,临床方面应得到大力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组织因子 凝血因子 相关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著名的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关于转录因子Sox2在固有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篇论文:Sox2在中性粒细胞中能够充当胞内DNA传感器的作用,当Sox2结合了细菌DNA后,Sox2会通过激酶TAK1和转接蛋白TAB2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开始转录翻译一系列的促炎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HLFs分别经直线加速器0Gy、5Gy、8GyX线照射后,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筛选合适照射剂量。人肺成纤维细胞分为照射组(R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R组经直线加速器X射线,5Gy照射24h后,免疫荧光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中GSK-3β、p-GSK-3β表达。结果:X线5Gy照射剂量可使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增强,较0Gy、8Gy增殖曲线明显。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形态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α-SMA,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可能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X射线 放射性肺纤维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肺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异位妊娠进行血清β-hCG、E2及孕酮(P)检测,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100例异位妊娠产妇,将这些异位妊娠产妇划分为研究组;再选取近期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100例宫内正常妊娠产妇,将这些正常妊娠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中的产妇进行血清β-hCG、E2及P水平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相对于观察组而言,研究组中的异位妊娠产妇的血清β-hCG、E2及P水平要低于对照组中的正常妊娠产妇的血清β-hCG、E2及P水平,(P<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β-hCG、E2及P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血清β-hCG、E2及P联合检测法相对于单项检验而言,血清β-hCG、E2及P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的降低异位妊娠者及其孩子的死亡率,能够及时准确的诊断异位妊娠,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清&beta -hCG E2 及P 联合检则 异位妊娠 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frozenembryosthawingrecoverytransfer,FET)前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及内膜厚度,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临床资料,自然周期(组1)180例,激素替代周期(组2)18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移植前日血清E2、P水平和内膜厚度对FET结局的预测价值,确定其临界值及最佳预测指标。结果比较两组血清E2和P及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比较,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而组1血清E2、P对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2和0.84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4.4pg/ml和18.15ng/ml,均显著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结论移植前血清E2、P值及内膜厚度不能有效评估FET妊娠,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但自然周期E2、P值对FET的妊娠结局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两者可作为预测FET结局流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冻融胚胎移植 ROC曲线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分析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组织因子C(NuclearFactorI-c,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讨雌激素缺乏状况下两类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探寻雌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生原理。方法:3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A、假去势手术组(SHAM);B、去势手术组(OVX)。对A组大鼠行假去势手术,B组大鼠行去势手术。去势手术前、去势手术后1、2、3、4、5、6周及处死前称重,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卵巢切除术后1.5个月,采用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大鼠腰椎及股骨远中骨密度,处死后,取双侧后肢股骨进行Q-PCR,检测因子C(Nfic)、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去势手术前,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OVX组大鼠体重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5,P〈0.01,P〈0.01)。术前,两组大鼠腰椎及左股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OVX组大鼠腰椎及左股骨骨密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P〈0.05)。去势组大鼠的Nfic、Runx2、Alp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假去势手术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大鼠较正常组肥胖,骨密度减低,骨质改变,成骨能力减弱,成脂功能提高;Nfic基因与Runx2、Alp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

  • 标签: 绝经后 骨质疏松 雌激素 核因子C 核心结合因子2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其下游调控的II代谢酶、抗氧化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参与肿瘤耐药和抗氧化应激。本文从Nrf2与Keap1结构功能、Nrf2-Keap1-ARE信号通路调节机制等方面,就可作用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运用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 标签: 中药 肿瘤 氧化应激 NRF2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estrogenreceptor,GP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信号通路在双酚A促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SKBR-3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WesternBlot观察ERK1/2磷酸化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11~10-7M浓度的双酚A具有促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10-9M浓度的双酚A可诱导细胞增殖最大效应(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约38.84%,P〈0.001);预孵GPER、EGFR、ERK1/2特异性抑制剂G15、AG-1478、PD98059后,双酚A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减少,细胞活力与单纯双酚A(10-9M)处理相比降低约14.27%、12.23%和17.98%(P〈0.05);双酚A(10-9M)处理细胞0.5、1、3小时后,发现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双酚A可快速激活ERK1/2;而阻断GPR30和EGFR后,ERK1/2的磷酸化表达减少。结论:双酚A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GPR30-EGFR-ERK1/2信号通路有关,但不是唯一通路。深入研究双酚A对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双酚A GPER 乳腺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癌基因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功能对其抑制的异常是导致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最终结果及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检测宫颈癌、宫颈良性瘤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iASPP、ASPP2基因和HPV16/18DNA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HPV16/18感染和iASPP、ASPP2表达异常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iASPP、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但是ASPP2表达明显降低,iASPP、HPV16/18的表达与宫颈癌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ASPP、ASPP2、HPV16/18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iASPP ASPP2 HPV16/18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在卵巢早衰患者中的疗效及对FSH、LH、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克龄蒙治疗,观察组给予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症状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SH、LH显著低于对照组,且E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卵巢早衰患者给予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效果好,能够快速改善卵巢早衰症状,帮助卵巢功能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克龄蒙 坤泰胶囊 卵巢早衰 血清卵泡刺激素
  • 简介:探讨因子(N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5例甲状腺腺瘤、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S的表达。58例PTC组织中,34例NS蛋白表达为阳性,阳性率58.6%;伴淋巴结转移的30例中,23例表达为阳性,阳性率76.7%;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表达阳性率46.4%;25例良性甲状腺瘤组织中NS表达阳性率16.0%。NS基因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组织无显著差异性。NS阳性表达率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过程,高表达的NS基因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是其进展环节中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干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FINS、HOMA-IR、FBG、HbA1c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清热解毒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两组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TNF-、IL-6、FINS、HOMA-IR、FBG、HbA1c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NF-、IL-6、FINS、HOMA-IR、FBG、HbA1c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中试验组的TNF-、IL-6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能通过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IR,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 标签: 清热解毒方 中医药疗法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调节紊乱、B细胞高度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在发病及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细胞因子(IL-6、IL-10、IL-1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h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13-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