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采集标本的操作及护理。方法对我院门诊需血液检查的100例血液标本采集操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局部严格消毒,穿刺点充分按压,保持局部清洁,及时送检。结论患者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有安全感并愿意接受。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注射原则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注射部位无血肿及感染等发生。采集的血标本符合检查项目要求,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 标签: 血液 标本采集 实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影响因素,以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采集前、中、后三个节点的影响临床检验样本分析的因素,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饮食、患者情绪,其中采集前受影响明显高于另外两个阶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正确的进行采集工作,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有效减少标本采集失误。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方法对347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分别为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分别从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部位各有优势。结论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当时局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标本采集的部位,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采集尿液标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研究其采集尿液标本的过程,分析在采集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好的针对性建议。结果本次对100例患者采集尿检的过程中,有23例患者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有10例患者留取尿量不符合要求,有12例患者尿液存在干扰物,还有20例患者出现了留尿时间的问题。结论民众对于尿检时采集尿液标本的认知度不高,护理人员在采集尿检标本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尿检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标本 采集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的人民23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参与研究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采集部位、采集时机、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空腹采集血液检验结果的准备率比其他时间采集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集部位、溶血、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程序,以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采集血液标本工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情况,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6年6月于我院搜集的血液标本中选取200份,对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然后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我院搜集的200份血液标本中,有20份血液标本在检验后出现不合格情况,其主要包括样本溶血、样本凝固以及样本采集错误,各占总例数的45.00%、35.00%、20.00%。结论针对不合格情况进一步加强采集血液标本的工作,从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可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液标本 工作提高 临床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集1h后送检的200份溶血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200份规范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钾、氯、肌酐、胆红素、CK-MB、LDH较对照组更高,钠、尿酸、AST、ALT、CK、GLU、α-HB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标本送检时间、溶血均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和标准,可减少误差,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需要血液检验患者作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对象,共采集98份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其中对照组49份,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采取常规管理;另外49份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采取细节管理;分析两组临床血液检验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性,临床血液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结果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观察组RBC、WBC、PLT、Hb、ALP、TBIL、LDH的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RBC、WBC、PLT、Hb、ALP、TBIL、LDH的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需采取细节管理,有利于提高对临床血液的检验水平,减小标本采集中相关因素对标本的影响。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标本采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为保证血液检验质量,为临床检验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血液标本采集而带来的危险,采集标本的基本链条是保证血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采集标本的过程影响到化验结果准确性。本文分析了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并阐述了采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患者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有许多疾病需要先进行标本采集、然后实施临床检验,这样能保证疾病诊断具有较好准确性,接着治疗也能有效强化治疗效果。临床检验标本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在采集前、采集中与采集后,这些临床检验标本如果出现误差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并间接影响疾病治疗,控制好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在提升检验质量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将重点探讨研究下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病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建议对策,从而不断的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能力,正确的指导交代患者如何正确的留取标本。结果提高了患者的标本的质量,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集的296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行不同处理,以同侧抽血、1h后送检并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为观察组,以严格按照规范采集送检的血液标本为对照组,比较各自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血液采集部位、是否发生溶血、送检时间等因素均可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侧上肢采集、发生溶血、送检时间过长可导致最终生化检验结果出现明显误差,为此,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确保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送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需进行病理标本采集的130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标本采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标本错误、凝血/溶血、试管错误、量不符合要求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病理标本采集 护理干预 采集质量 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