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8例特纳综合(Tumer syndrome,TS)发生的类型、核型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外周血染色核型分析对特纳综合检出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核型分析病例,其中有308例确诊为TS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患者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308例TS患者中,279例患者社会性别表现为女性,29例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年龄1天~58岁,共检出32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131例(42.53%),嵌合体核型177例(57.47%);数目异常200例(64.94%),结构异常20例(6.49%),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88例(28.57%)。18岁以下未成年人133例(43.18%),18岁以上成人175例(56.82%)。结论外周血染色核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异常检测率,TS患者核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核型具有不同的表征,对身材与性腺发育异常的患者应及早采用染色核型分析进行诊断。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生长发育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分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分析3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患者的染色核型与疾病分型、免疫表型、国际预后积分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测定,依据MDS的WHO分型方案、染色核型以及系统(IPSS)将MDS患者划分为RA/RARS/RCMD组、RAEBI/RAEBII组;染色良好组、染色不良组;中危I组、中危II组、高危组。结果①染色良好组,RA/RARS/RCMD14例,RAEBI/RAEBII8例;染色不良组中,RA/RARS/RCMD4例,RAEBI/RAEBII11例。②染色良好组部分患者CD34、CD117表达阳性;染色不良组中,所有患者CD34、CD117均表达阳性,并且CD34、CD117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染色良好组高。③染色良好组平均国际预后积分较染色不良组低。结论染色核型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预后判断。

  • 标签: 染色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介绍了染色畸变对人类妊娠的影响,阐述了产生各种类型染色畸变配予的原因及由于染色畸变而引起的自发流产的种种情况.简单介绍了产前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 标签: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型 配予 妊娠 自发流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纳综合( Turner syndrome,TS )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患者早期诊断、干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线索。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TS患者102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在102例TS患者中,共检出14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60例(58.82%),嵌合体核型42例(41.18%);数目异常56例(54.90%),结构异常24例(23.53%),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22例(21.57%);20岁以下患者共70例(68.63%);20岁以上患者共32例(31.37%)。结论102例TS患者中核型复杂多样,以染色数目异常、非嵌合体核型为主,其中以X单体最为常见,不同核型的个体在临床上表现有一定差异,故早期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对疾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畸变检测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对80例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细胞培养染色核型检测,观察组接受染色畸变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和检测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检测阳性率90%、检测成功率92.50%高于对照组70%、65%(X2=5.0000、9.0383,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畸变的放射工作者,工作状态以及疾病情况,从而探讨放射工作行业的防护干预措施。方法:观察了1例本院核医学科的技师,连续两年的染色畸变和淋巴微核检查的情况,该工作者刚工作时指标无明显异常,工作二年后检测显示双着丝粒出现变异情况,并对其技师进行病情观察,定期随访。随访一年后诊断显示染色畸变情况明显,遂住院检查。结果:经临床诊断显示,放射工作者工作期间工作量大,自我防护意识较低,导致出现染色畸变情况。结论:在放射工作者工作期间,需提高工作者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管理,同时提高染色检测频率,便于提高放射工作中的工作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嵌合体核型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1例常规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26]/46,X,+mar[43]嵌合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SRY基因Sanger测序分析,明确其sSMC片段来源和存在形态。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26]/46,X,+mar[4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核型为45,X的细胞37个;核型为46,X,+mar的细胞63个。sSMC有两种形态:一种整条染色两端各可见一个清晰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双着丝粒Y染色且同源;另一种只见到一个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一个着丝粒Y染色。C显带显示Y染色染色质缺失。Y染色AZF区微缺失筛查分析SRY存在。SRY基因突变检测未发现异常。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结果,Y染色q11.221q12位置存在约42.88 Mb缺失。患者核型最终定为45,X[26]/46,X,del(Y)(q11.22q12)[24]/46,X,pus idic(Y)(q11.22)[19]。结论本例mos 45,X[26]/46,X,+mar[43]Turner综合患者的sSMC同时存在双着丝粒状、带有着丝粒的染色小片段两种形态。精确定位sSMC来源和形态,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SRY基因 Sanger测序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染色显性遗传Alport综合(ADAS)患儿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诊断为ADAS的10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特征,并随访。结果1.ADAS患儿中位诊断年龄5.7(2.4,9.8)岁,6例(60.0%)患儿有肾衰竭家族史,4例(40.0%)患儿确诊时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2例(20.0%)患儿出现高频听力受损。肾脏活检显示4例(40.0%)患儿肾小球基底膜(GBM)致密层为广泛撕裂分层样改变,6例(60.0%)患儿为局限性撕裂病变。2.10例患儿中4例(40.0%)为COL4A3基因杂合突变,2例为甘氨酸点突变,2例为剪接突变;6例(60.0%)患儿为COL4A4基因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胶原区甘氨酸点突变,1例为无义突变,1例为大片段缺失。上述突变中6个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ADAS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肾外表现较少见,GBM致密层以局限性撕裂分层为主,基因突变以甘氨酸点突变为主。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 儿童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常染色显性高IgE综合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常染色显性高IgE综合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特征及基因改变。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IgE综合评分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具体如下:(1)NIH评分>40分,存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STAT3)致病突变;(2)NIH评分20~40分,存在明确已报道STAT3致病突变;(3)NIH评分<20分,排除。结果男3例,女4例。7例患儿发病年龄均在出生2个月内,平均诊断年龄3岁。7例患儿均有反复皮肤或肺感染。其中4例同时有皮肤和肺部感染,1例仅有皮肤卡介苗接种处脓肿,2例无皮肤感染患儿均有反复肺炎。5例患儿出现皮肤脓肿的平均年龄为1岁6个月,其中3例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存在肺部感染患儿中,4例患儿形成了肺大疱。4例有中耳炎,4例有鹅口疮。1例同时有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出现肝脓肿和脓毒症。7例患儿均有湿疹,6例于新生儿期出现湿疹,且4例湿疹是首次就诊症状。2例患儿同时有食物过敏症状。1例于1岁内有反复喘息。7例患儿血清IgE水平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患儿均存在信号转导及STAT3杂合致病突变,6例为新生突变,共有6个不同突变位点。4个突变位点为已报道位点,其中c.1145G>A、c.1144C>T、c.1699A>G,均为错义突变;c.1139+5G>A为剪切突变。2例突变未见报道,其中c.1031A>C为错义突变;c.2050G>T为无义突变,致病评级均为可能致病,且NIH评分>40分,符合高IgE综合的诊断。结论湿疹是高IgE综合常见和早发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血IgE水平和嗜酸细胞计数增高需要与特异性皮炎相鉴别。但其常先后出现反复皮肤脓肿或肺炎,易形成肺大疱。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高IgE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湿疹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重PCR方法针对Turner综合患者,建立快速检测Y染色特有序列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在Y染色不同区域选择9个基因设计引物,其中Y染色短臂特有基因为SRY、TBL1Y、TSPY,长臂特有基因为DDX3Y、HSFY1、RPS4Y2、CDY1,以及X和Y染色拟常染色区(PAR)短臂的SHOX和长臂的SPRY3基因。建立并优化Y染色9个基因的多重PCR方法,通过使用基因组DNA不同用量对多重PCR进行灵敏性测试,并对确诊的36例Turner综合患者(2例患者核型携带mar,1例患者核型为45,X[40]/47XYY[21])以及1例核型为46,X,+mar的男性矮小症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50 μL)结果,每对引物上下游的终浓度为0.1 μM时,9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扩增出与理论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清晰易区分。在灵敏性试验中,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基因组DNA用量低至1 ng时条带仍清晰可见。使用该方法检测36例Turner综合患者,1例核型为45,X[40]/47XYY[21]的Turner综合患者扩增出Y染色特有目的基因,35例Turner综合患者只扩增出SHOX和SPRY3两个目的基因,而无Y染色特有的7个基因,与患者临床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9个基因多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准确的筛查Turner综合患者是否携带Y染色物质,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等优点,可供临床及时检出携带Y染色物质的Turner综合患者,为是否预防性切除性腺而防止恶性性腺肿瘤的发生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多重PCR Y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