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从元杂剧的一些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元代社会男女之间的婚事以及婚后的夫妻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古代女子婚后之于丈夫的从属地位,没有独立的财产继承权,而且还表现出女子敢于抗争的精神。前者是元杂剧继承传统的一方面,后者是元杂剧批判传统的一方面。

  • 标签: 元杂剧 婚姻 夫妻关系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影响着文人士子的心态,也作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儒家文化在关汉卿杂剧中有诸多表现,有对入仕考取功名、安邦济世的推崇,对忠义孝悌的弘扬,还有对天人关系的认同,等等。这些表现无一不是对当时蒙元黑暗社会和众生相的真实描摹,同时也是作者对丑恶现实的奋力控诉与内心理想的真实呐喊。

  • 标签: 关汉卿 杂剧 功名仕途 忠义孝悌 天人关系
  • 简介:杂剧中女性形象众多,母亲形象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纷繁复杂、个性鲜明。她们作为一种群体形象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相对前代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而言,元杂剧中的母亲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体的母亲形象性格复杂、形象鲜明;从人物在剧中扮演的角色而言,配角的母亲多于主角的母亲;从人物塑造的艺术角度分析,则明显存在母亲形象人物语言的类型化、行为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类型化的特征。令人遗憾的是,研究界至今罕有专门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元杂剧母亲形象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 标签: 元杂剧 母亲形象 丰富性 类型化
  • 简介:剧场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也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的分水岭,能否以绝佳的剧场魅力征服观众,是衡量戏剧文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关汉卿是元杂剧著名作家,其杂剧悬念构设精妙,情节推进速率恰当,重复的技巧使得杂剧盎然生趣,而本色的语言亦值得深思和玩味,从结构、情节、语言三方面观其杂剧,是符合平民观众审美需求、富有剧场性特征的典范。

  • 标签: 关汉卿 戏剧 剧场性
  • 简介: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最早的一种成熟的形态,它同样也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文化、艺术、理论、社会等价值,而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是这其中有大量的元杂剧作品均以青楼女子为题材,而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必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元杂剧 青楼女子 妓女题材 角色形象
  • 简介:在元代现有的五部涉及范仲淹的杂剧里,元杂剧作家怀着无比敬仰之情将其塑造成为皇帝赏识和依赖的股肱大臣,其中寄托了元代文人功名仕进的人生理想、整饬吏治的社会理想、深重的社会忧患意识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 标签: 元杂剧 范仲淹 文化蕴涵
  • 简介:中国古代悲剧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中国的元杂剧从一产生,就集中地体现着人类所有戏剧的审美特征.它充分揭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表现了强烈的戏剧的冲突性;集中体现了以弱抗强的叛逆特性;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但是,与世界悲剧艺术所不同的是,它总留有一条光明的尾巴,总有给人希望的大团圆结局.这也集中体现了中国悲剧艺术的独特审美取向.

  • 标签: 元杂剧 悲剧 审美取向
  • 简介: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悲剧艺术的一个里程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的文化精神及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相冲撞所产生的巨大的悲剧力量。后由伏尔泰改为《中国孤儿》,影响遍及欧洲,成为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佳话。

  • 标签: 赵氏孤儿 元杂剧 悲剧性
  • 简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的'官本杂剧段数'280篇是研究宋代戏曲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这280篇仅有名目而内容不存,为了考证其内容,王国维、冯沅君、胡忌、谭正璧、赵山林、赵兴勤等前辈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但由于篇目繁多,目前仍有部分名目有待继续研究。笔者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再做探索,对'官本杂剧段数'名目略作补充。

  • 标签: 宋官本杂剧 数本事 新考
  • 简介:西方戏剧常常以悲惨的结果为结局,而且有十分悲惨残酷的演出,比如主人翁被杀死的场面等。与此相反,中国人不喜欢悲惨的结局,喜爱大团圆结局。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里初次提到中国戏曲的悲剧美感问题,而且在《宋元戏曲考》里宣扬元杂剧的悲剧性,但他在其中罗列滑稽俳优的历史时,忽然提到元杂剧作为悲剧的崛起,难免有上下不接的印象。其实他在《人间词话》里讨论这个问题,根据《人间词话》可补缀《宋元戏曲考》的这个裂缝。在目前许多中国地方戏之中,悲剧性最为浓厚的就是潮剧,潮剧可能继承了元杂剧的悲剧性。

  • 标签: 中国戏曲文学 悲剧美感 潮剧
  • 简介:李雯,字章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人,所撰杂剧《破梦鹃》在当时颇受好评,时人评价说'悲歌感慨,仿佛徐文长《四声猿》遗意',并且《破梦鹃》有剧本传世。但清代各类曲目文献均未著录李雯的《破梦鹃》,只有今人赵景深、张增元合著《方志著录元明清戏曲》一书,据同治《南城县志》卷八《方伎》收录。此外,有多篇论文谈到李雯及其作品《破梦鹃》,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疏漏。为了廓清对李雯的模糊认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

  • 标签: 戏曲家李雯 杂剧破 李雯杂剧
  • 简介:杂剧母亲形象塑造在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上都具有丰富性,这缘于元杂剧演绎世俗生活的文体特点、元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剧作家希望理想化的母亲积极承担起维持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伦理秩序责任的主观追求。

  • 标签: 元杂剧 母亲形象 丰富性
  • 简介:杂剧演出以文化交流的形式介入到了宋辽两国的交聘当中,并且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宋辽交聘中杂剧的研究,既可以了解两国的杂剧发展情况,更可以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观察两国外交关系。

  • 标签: 杂剧 外交
  • 简介:自20世纪末以来,左鹏军先生不畏繁难,筚路蓝缕,在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领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成果.尤其是新著《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①(以下简称“左著”),堪称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全面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乃至打通中国戏曲史都可谓厥功至伟.

  • 标签: 传奇杂剧 史实研究 文献史实
  • 简介:摘要在元朝这样一个有着强烈文化冲突和民族反抗情绪的朝代,民族复仇异常突出,因而在文学上就表现为元杂剧中的复仇戏,虽然复仇是一个与爱情、生命同等重要的主题,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复仇带上了极其强烈的自主性,形成了以“主人翁意志”为核心的自主特征。

  • 标签: 元杂剧复仇剧意志
  • 简介:柳永在正史中无传,然而他那富有传奇性的人生,值得人们反复玩味、编改、流传.从宋至今的笔记、词话、小说、剧本中不断出现柳永的身影.由于时代的演变和读者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各作家创作心态的不同,古代各类文学作品中的柳永形象也各不相同.

  • 标签: 柳永形象 演变 审美趣味 创作心态
  • 简介:结合周藩藏书及朱有燉交游,证明朱有燉曾接触并阅读过《三国演义》;元明三国戏取材于关羽过关斩将故事者不多,《义勇辞金》杂剧很有可能取材于小说而非元代杂剧;通过比较宪王杂剧、元杂剧《独行千里》及小说,证明以上结论不误。朱有燉对小说的接受与杂剧据小说创作的事实说明小说当成书于明代初期,且为“元泰定三年前后”说增添了更为有力的证据。

  • 标签: 《三国演义》 朱有燉 《义勇辞金》 《千里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