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刑法规定事后抢劫罪的目的以及罪刑相适应的要求,应当承认事后抢劫存在未遂形态;在未遂的区分标准上,应当借鉴日本的理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解释论中予以完善,并以行为人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遂并且也没有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的,作为认定本罪的未遂形态的具体标准。

  • 标签: 事后抢劫罪 未遂 着手
  • 简介:'危险犯是既遂犯'这一传统观点既缺乏刑法理论根基,也无法指导刑事司法实践.事实上,危险犯只是与之相对应的实害犯的未遂形态.这是刑法基本原理和刑法应有之精神所决定的.

  • 标签: 危险犯 既遂 未遂 犯罪结果
  • 简介: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增设了职务侵占罪,这对完善侵犯财产罪、打击非法侵占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司法实践中,对职务侵占罪是否有未遂形态,以及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什么,存在不同看法。本文认为职务侵占罪存在未遂形态,认定时要以是否非法占有单位财物为标准,占有了的为既遂;如果职务侵占行为人在实行阶段,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占有单位财物,便没有将犯罪进行到底,就是职务侵占未遂

  • 标签: 侵犯财产罪 职务侵占罪 犯罪未遂
  • 简介:中国大陆刑法和澳门刑法都有关于犯罪未遂形态的规定,  比较两地刑法关于犯罪未遂处罚原则的规定,(2)澳门刑法除规定了障碍未遂(普通犯罪未遂)外

  • 标签: 刑法犯罪 大陆刑法 形态比较
  • 简介:在对未遂形态的判断上,对"着手"的认定成为区分未遂与预备的关键,但一切有关"着手"的认定均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在既遂和未遂形态的区分上,以"犯罪人所追求的、受法律制约的危害后果"是否发生为判断标准的观点是可取的;在对待未遂与中止的区分问题上,应着重考察行为人意志转变的自愿程度有多大,并兼顾罪质与案情。总之,在对未遂犯判断标准的把握上,应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考察。

  • 标签: 未遂 预备 既遂 中止
  • 简介:如果盗窃行为已使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实际丧失了对该财物的控制,而应以盗窃犯罪的受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占有权即控制为标准,卷线、装车等正是行为人实现对财物的实际控制所必须采取的行为

  • 标签: 形态认定 既遂未遂 未遂形态
  • 简介: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别墅,一步一摇向文化广场走去。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后面。

  • 标签: 未遂 文化广场
  • 简介:  1  现在是下午五点.梁大贵极有耐心地磨着这把匕首,他磨得一丝不苟,一去一回从容不迫,像是完成一件极其神圣的使命.他把腰弯得很低,高高的身躯像个大虾米一样几乎趴到水池子上.许是趴得时间长了,他感到吃力,过一会儿就直起腰来,舒展一下,然后再接着磨.新新的磨刀石已经磨下去浅浅的弧线,形成一个小小的水凹,沙水将匕首和磨刀石混为一体,分不清彼此.磨刀就像时间磨一个人的生命,磨刀石将刀磨得锋利无比的同时,也将刀一点一点磨没有了.……

  • 标签:
  • 简介:有人认为控制说在盗窃对象是无形财产的情况下,亦将控制说作为划分盗窃既遂与未遂的标准[7].笔者认为,二、盗窃未遂与既遂的划分(一)认定盗窃未遂与既遂的一般标准关于划分盗窃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

  • 标签: 中止 形态罪与非罪 未遂中
  • 简介:进一步补充关于现行刑法中的责任和刑事均衡的学说是次要的,现在需要对它们进行仔细的考察。首要和最重要的学说是关于犯罪未遂的学说(“暂定的学说”)。这种学说的创立是为了使自己适应于古典学派的理论,而这是相当困难的。

  • 标签: 犯罪未遂 现行刑法 古典学派 学说 刑事
  • 简介:教唆未遂涉及到教唆犯和未遂犯两个刑法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第29条第1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而对第2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教唆未遂的犯罪形态略陈管见,探讨“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含义,指出刑法第29条第2款所存在的缺陷并对该款提出完善建议。

  • 标签: 教唆犯 共同犯罪 教唆未遂
  • 简介:<正>引言所谓"不能未遂",其意大致系指行为人因某些错误认识而使其行为本质上不可能达到既遂状态之情况。[1]然而,需注意的是,在日本刑法理论中,不能未遂被称之为"不能犯",系指不成立犯罪因而不可罚之行为,其与未遂犯乃相对的概念。而在德国刑法理论中,凡行为之实行不可能发生结果的情况均称为不能未遂,不能未遂乃属于未遂犯中的一种。[2]"德国学界将‘不能未遂’(deruntauglicheVersuch)分成‘普通的不能未遂’(dernormaleuntauglicheVersuch)以及‘出于重大无知的不能未遂’(dergrobunverst(a|¨)ndigeuntauglicheVersuch)两种,而只有后者才享有‘必减免其刑’的宽典。"[3]至于我国台湾地区,在2005年"刑法"修正之前,不能未遂属于未遂犯的一种,而在"刑法"修正之后,不能未遂成为不可罚行为,然而其"不罚"究竟是因为阻却不法还是因为阻却刑罚,学界争议颇大。[4]基于对不能未遂的不同理解,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往往在有关不能未遂的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的争论点,长期以来成为不能未遂理论中潜藏的疑惑,其间各种学说不仅

  • 标签: 可罚性 客观危险说 结果无价值论 既遂 阻却 不能犯
  • 简介:通过案例研习,掌握未遂犯的审查架构及要件,尤其是着手实行的部分。了解台湾地区'刑法'第26条(阻却刑罚事由)及第27条(减免刑罚事由)在犯罪审查体系中的位置、顺序及其适用要件之内容。

  • 标签: 不能未遂 重大无知 可靠防果行为
  • 简介:关于挪用公款后而未使用的案件该如何定性,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成立犯罪,另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应该成立犯罪。但在主流观点里面,对于"挪而未用"的行为是构成犯罪既遂还是犯罪未遂,观点又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成立犯罪既遂,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成立犯罪未遂,更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成立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两种情况。笔者认为,挪用公款罪是一种数额犯,而数额犯又是一种即成犯,所以,"挪而未用"的行为应当成立挪用公款罪,但是没有既遂与未遂之分。

  • 标签: 挪用公款罪 数额犯 犯罪既遂 行为人 未遂形态 犯罪未遂
  • 简介:我在微信上发了第一张图片。然后,几个平日不怎么来往的朋友就接上了头。那天是小年夜,考试倒计时的第108天。我把自己堵在书桌前努力诌一篇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是《中国画论的文体学研究》。窗外噼噼啪啪开始放炮,吵得人不得安生。

  • 标签: 未遂 论文题目 文体学研究 开题报告 中国画论 考试
  • 简介:犯罪未遂作为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表现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这一现象。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与犯罪未遂的规定,不难发现,成立未遂犯,判断对象是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判断标准是行为时的科学的判断。从形式上看,犯罪未遂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但又不充足犯罪构成的形态;从实质上看,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在直接追求犯罪结果中,主观罪过未能充分展开的状态。

  • 标签: 着手 罪过 未遂 危险 判断对象 判断标准
  • 简介:结果加重犯有四种组合模式,其中只有“基本犯故意+加重结果故意”的模式具有探讨未遂问题的必要。结果加重犯存在未遂的两个基础是其犯罪构成的独立性与重结果在构成要、件中的地位。其未遂形态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本犯的结果发生而加重结果没有发生的,另一种是基本犯的结果没有发生而发生了加重结果。

  • 标签: 结果加重犯 未遂 犯罪构成 组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