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不同肾功能分级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后近期效果的影响,评估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我院行全主动脉弓替换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6例,女80例;年龄(54.4±12.5)岁。按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estimated glomerular ltration rate,eGFR)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68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60~89 ml·min-1·1.73 m-2)73例,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30~59 ml·min-1·1.73 m-2)57例,重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 ml·min-1·1.73 m-2)2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用来评估eGFR预测术后血液透析的能效。结果住院死亡24例(10.6%),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需要血液透析49例(21.7%),术后卒中19例(8.4%),气管切开15例(6.6%)。预测术后需要血液透析的eGFR最佳截点是36.5 ml·min-1·1.73 m-2(ROC曲线下面积0.79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肌酐、eGFR<30 ml·min-1·1.73 m-2、术前神经系统和肠道灌注不足、术后卒中、血液透析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轻度以下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安全、可行,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全弓替换术后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eGFR是术后血液透析的有效预测因子。术前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术后结果有明显相关性,在临床危险因素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术前肾功能的评估。

  • 标签: 内生肌酐清除率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替换 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根据进化论,现存物种拥有一个共同祖先,在漫长的时间中,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的进化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不断复制,分配给下一代。这其中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错误,导致子代序列与亲本的序列出现差异。这就是普遍存在的突变。已知现存物种都共用同一个密码子表,即基因序列中每三个碱基,所对应的氨基酸在所有生物体中是统一的。除此之外,密码子中存在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即密码子简并性。这也导致了突变结果会出现,序列改变但是编码的蛋白质没有改变的情况,这就是同义突变。突变普遍存在,但其具有低频性,两条序列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变累积,我们可以推算得到他们的同义替换率(ks)和非同义替换率(ka),本研究采用核密度曲线将ks可视化,并探究ks推断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

  • 标签: [] 碱基替换率 进化分析 可视化 ks矫正 突变
  • 简介:【摘要】笔者在系统梳理23个替换人质案例的基础上,展开理论研究,归纳总结了替换人质的2种时机、3种方法、4条注意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相控阵体制项目的发展,对电缆组件相位一致性的需求明显。本文结合目前射频电缆组件制造及测试技术,提出了一种连接器替换的方式实现射频电缆组件的相位一致性要求,并在实践中应用,提升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反复修配造成的质量风险。

  • 标签: 射频电缆 相位一致性 替换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20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接受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5.6±15.8)岁(12~63岁)。其中马方综合征11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5例,二次手术1例。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6±9.7)mm,主动脉窦直径(52.2±9.2)mm,主动脉瓣环径(27.1±3.6)mm,术前主动脉瓣无反流或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5例。全组患者采用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选择人工血管为:26、28和30 mm直血管(例1、3、6),26和28 mm带窦人工血管(例4、6)。术中行主动脉瓣成形6例,游离缘折叠4例,钙化清除1例,融合脊切除缝合1例。结果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中体外循环(171.0±25.6)min,阻断(134.0±23.2)min。术后复查主动脉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8例。随访(15.1±9.8)个月(4~33个月)。随访期间主动脉瓣中度反流2例,余患者为无或少量反流。暂无再次手术患者。1例随访期间出现回旋支栓塞,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安全有效,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可以避免抗凝相关并发症,适用于年轻患者。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再植法
  • 简介:摘要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是心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脊髓损伤、意识障碍、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腹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我院诊疗经验,探讨该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及凝血系统等方面并发症的诊治与预防,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南方地区冬季温冷,线路覆冰对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严重时甚至造成断线、倒塔事故。对此,南方电网在网内多个站点加装融冰装置,利用直流融冰技术,通过直流电流加热线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线路融冰。

  • 标签:   直流融冰 滤波器组 谐波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时间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 比 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 28 (21,74) 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 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 073(36 837,52 448)元 比 130 798(104 048,186 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 简介:【摘要】:21煤柱面下段工作面受采动影响,工作面压力较为集中,且工作面综采安装断面大,要求下宽6m,高度2.5m。通过上网上绳及施工超前巷的方法,安装综采难度较大,工作面安装时间较长,工作面停产时间较长,故需探索一条技术可靠、安全经济的综采安装方案。利用原21072下车场130m,施工30米巷道,形成新切巷。调整运输系统后,避免了切巷处于应力集中区顶板管理难度大的现象,通过调整运输系统后,可实现工作面回采不停产,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综采安装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中应用经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实施腹腔脏器灌注保护的经验。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50例患者接受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体外循环辅助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1~69岁,平均(40.5±12.4)岁。早期25例患者单纯应用部分体外循环技术,2019年11月起开始使用体外循环联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技术,应用球囊导管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温血,经肾动脉灌注4℃ HTK液,25例患者接受了脏器灌注。结果体外循环(116.9±35.4)min,转流中最低中心温度(34.7±0.7)℃。术后早期死亡3例(6%,3/50),灌注组无死亡。术后截瘫并发症4例(8%,4/50),术后新发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6例(12%,6/50),其中腹腔灌注组2例(8%,2/25),无灌注组4例(16%,4/25)。结论经股静脉至股动脉浅低温部分体外循环结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是有效的脊髓和腹腔脏器保护措施,可提高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部分体外循环 脊髓保护 器官保护
  • 简介:摘要:现有电能质监测终端,一方面,无法同时兼容智能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普遍采用多层架构分层实现方案无法满足特殊场景的电能质量监测,如500kV变电站3/2接线方式下的线路监测。另外,数字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在指标算法上有别于模拟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实现方案,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频率跟踪和谐波分析时频谱泄漏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度可替换数字式和模拟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及方法,用于满足现有电网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电能质量;监测;智能变电站;3/2接线;数字式;模拟式;频率跟踪;频谱泄漏 1 引言 大量非线性负荷、新能源的并网接入,影响着电网系统电能质量指标,对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普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技术也发展为数字式采样和模拟式采样两种方式,分别对应于数字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和模拟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数字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以太网接入经合并单元转换的IEC61850-9-2协议,以达到电能质量指标监测的功能;模拟式电能质量监测终端是经传统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取二次回路电压值、电流值进行电能质量指标监测。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 终端系统整体架构由交流模拟采样模块、SV数字采样模块、FPGA采样控制模块、核心处理模块及人机接口等组成,整体系统供电方案采用双电源冗余方式,所有模块经总线式背板连接,其中交流模拟采样模块和SV数字采样模块相互替换兼容。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素可作用于骨骼、肾脏及肠道,在人体钙磷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有关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目前尚知之甚少。本文着重讨论甲状旁腺疾病与生殖功能和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生殖系统 妊娠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题。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是在保证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胃切除范围、保留幽门、保留迷走神经等方式充分保留胃功能,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对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尚无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临床上多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通过内镜、血液学检查等客观手段的评估,虽然能够提示功能重建带来的生活质量获益程度,但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评价、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辅助检查等项目在胃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 标签: 胃肿瘤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 功能评价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护理方式作为依据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中医康复护理 上下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景观治愈深入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尽可能通过生理与心理上的互动体验,达到使人情绪稳定、身心健康的最终目的。治愈方法以禅意景观、田园景观和山水景观最为突出,它们以舒适与宁静来治愈人们,从而起到了治愈人心灵的效果。

  • 标签: 景观治愈 色彩 治愈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选择抑郁症患者一共80例,全部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是2018年的01月份-12月份,为实施随机对照,将全部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联合常规护理干预与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第4周和第8周时观察组患者MMSE、HAMD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行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症 心理功能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