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更换留置尿引流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研究,对其更换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留置尿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探讨和综述,全面分析留置尿引流袋的更换时间与留置时间,引流袋材质以及使用季节的关系,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留置尿管引流袋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留置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及尿更换操作质量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88例留置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护理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患者 尿路感染 尿袋更换
  • 简介:摘要留置尿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由于患者自身疾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者留置尿时间过长等问题,会造成导尿周围漏尿的现象,本文将对留置尿患者的尿周围漏尿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原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基层医院门诊在更换尿管护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探讨了老年人泌尿系统的变化、尿更换的操作与插入技巧,以及留置尿患者的护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研究表明,合理的更换频率、选择合适的尿型号和插入技巧,以及全面的护理教育,可以提高留置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基层医院门诊应关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优化更换尿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基层医院 门诊 尿管更换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按手术日不同将11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以每日、每周2次、每周1次更换尿袋。并追踪监测尿培养指标。[结果]3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经济因素和临床工作实际,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最佳。

  • 标签: 留置导尿 集尿袋 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尿标本采集流程对提高留置尿患者尿液培养质量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起对所有留置保留尿需进行尿培养患者统一操作规范,制定了标准流程,取该阶段收治的留置尿患者6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收治的660例留置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尿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尿患者中应用标准化流程采集尿标本,有利于提高尿培养准确性,改善护理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标本 采集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正常充盈排空的生理功能后短期留置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的术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术后由护士将尿连接到尿动力监控仪,对照组选用畅通引流模式持续引流尿液,观察组选用定时模式每3小时自动开放尿1次,每次开放5 min。比较两组患者拔出尿后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住院费用、留置尿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指标,评估夹闭尿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04.00±29.8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35.90±29.76)min,首次排尿量为(250.17±60.18)ml。观察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22.10±37.1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60.33±36.11)min,首次排尿量为(327.17±88.59)ml。观察组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留置尿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和因为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结论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尿期间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充盈排空功能,对维持膀胱功能有效且安全,对于泌尿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的患者可以应用定时夹闭尿模式来训练膀胱。

  • 标签: 引流术 留置尿管 夹闭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尿动力监控仪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妇科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后的不适感。方法女性患者180例(20-40岁80例,40-60岁100例),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留置尿时气囊注水量10ml,对照组尿气囊注水量为常规的15ml。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的不适感,妇科术后溢尿及导尿滑脱情况;记录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40岁实验组较对照组留置尿后不适感减轻,无溢尿尿脱出;40-60岁实验组较对照组留置尿后不适感减轻,无尿脱出,有1例溢尿。结论适当减少双腔气囊导尿气囊的注水量,可以减轻置后的不适感。

  • 标签: 留置导尿 减少注水量 妇科手术前准备 病人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置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尿拔出方法。方法将86例留置尿需要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拔方法,实验组采用先用空针抽出气囊内全部灭菌水,再向其注入0.5ml灭菌水后拔出尿,比较两组患者拔时的不适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拔时不适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抽完起囊内灭菌水后再向内注入0.5ml灭菌水后拔出尿优于直接抽完后拔出尿

  • 标签:
  • 简介:摘要留置导尿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近年来,护理界对尿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膀胱,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留置尿管 护理
  • 简介:摘要为解除尿潴留及保持尿失禁患者的局部清洁,预防皮肤并发症发生,常采用留置尿的方法。根据本科住院患者统计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给患者留置尿51例次,留置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超过4年(入院前已留置)。规范导尿的置入和护理,从而提高护士导尿护理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留置导尿的患者服务,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长期留置尿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长期留置 尿管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精湛的医术,科学的护理,患者的积极配合,是身体早日恢复健康的良药。留置尿的护理中,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占居各部位医院感染之首位,即30%~50%;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对留置尿的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正确选择尿、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等,全程应严格遵循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安全的原则。

  • 标签: 护理 尿管 预防6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对于无菌术操作的不断规范,预防感染为护理工作中的一大侧重点。留置尿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泌尿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后的尿失禁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治疗。留置尿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但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置方式不当或清洗消毒不当,会引起尿路感染。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提高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的留置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尿路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 标签: 留置尿管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尿的护理。方法给于26例留置气囊尿的老年患者,以相应对策进行护理。结果22例漏尿得到控制,4例漏尿减轻。结论根据老年患者各种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老年患者漏尿的发生。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漏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