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卫生用品的成本及成本效益。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五大改善策略,提高我院卫生;统计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卫生用品的支出费用、比较卫生依从性、正确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医疗成本的变化。结果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卫生共计花费36749元,卫生依从性从35.74%上升至85.00%,正确性从36.27%上升至83.01%,医院感染率由1.47%下降至1.05%,下降0.42%(下降幅度28.57%),为患者节约的医疗成本约1115817元。结论卫生的提高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且在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率 效益 成本
  • 简介:目的了解开展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结果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卫生指征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自身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对急诊科25名医务人员实施卫生相关知识、行为的培训,并将其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2015年10月前未进行卫生培训的同科室25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比较两组人员的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六步洗手法的操作考核及卫生学检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消毒卫生学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生管理培训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改变其卫生行为,自觉养成消毒的良好习惯,避免因卫生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急诊 医务人员 行为干预 手消毒 洗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卫生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共128名,选取时限均在2013年4月~2014年1月之间,将128名医护人员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医护人员64名。其中一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94%(39/64)、78.13%(50/64)以及95.31%(61/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医护人员(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实施卫生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卫生依从性,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当前手术室医护人员卫生状况。方法随机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术室医护人员及麻醉医师,包括临床进修实习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手术室工作人员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了在手术室时的基本卫生。结论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手术室感染最基本、最简便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卫生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病人的伤口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 手卫生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大量资料显示,保持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

  • 标签: 医院感染 手卫生 洗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室卫生现状,通过对手卫生管理干预后,使卫生质量得到提高。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4年1月至12月卫生情况进行调查设定为对照组,经过手卫生管理干预后,再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5年1月至12月卫生情况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卫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手卫生管理干预后,医护人员提高了洗手意识,都能根据七步洗手法严格根据卫生标准完成洗手和手套的更换,使用快速消毒剂,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6%,明显降低了血液透析室的感染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通过对手卫生的规范管理干预,配套相应设施,增加监管,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完成洗手和换手套、快速消毒剂的使用等,还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室的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手卫生 干预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方法对2015年6月-2015年12月采取分组检查方式对本院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医务人员1433人次卫生依从率为72.29%,护士依从率为75.38%,医生手依从率为70.52%。在洗手五个环节中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高于接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医生手卫生率高于护士。结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及防患意识,是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主要因素。

  • 标签: 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卫生现状成为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卫生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处理该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300名正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并立即对护理人员进行采样;第二组患者为观察组,同样立即进行采样,然后将第二组护理人员均分为3组,然后三组护理人员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细菌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分别为流动水洗手、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和晋荣喷雾型消毒液洗手三种,卫生处理完成之后,对三组护理人员进行采样,并对采样中的细菌进行培养。结果通过对参与人员的卫生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手部细菌感染非常严重,这对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当前的护理人员卫生状况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卫生控制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现状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开展卫生活动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通过开展卫生活动,积极宣传、培训卫生知识;加强全院卫生设施的建设;考核各科室卫生状况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预防感染。结果开展卫生活动后,卫生执行率大幅度提升,卫生用品消耗量明显上升,洗手液和消毒剂使用量大于20ml/床的科室由活动前的3个上升到14个,小于5ml/床的科室由22个下降到5个;卫生依从性由活动前的35%上升到53%,医院感染率活动前的3.29%下降到2.3%。结论医院开展卫生活动能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卫生时机及执行方法的.方法采取卫生知识培训、缓冲间洗手规定、接触消毒物品A0值≧3000与A0值≧600之间卫生消毒液使用等措施。根据工作环节,将本科室卫生时机分为进出各区域时、接触灭菌包之前、接触消毒物品A0值≧600与消毒物品A0值≧3000之间、接触棉布敷料后、回收与发放之间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百分比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9个岗位人员洗手率明显提高。避免消毒供应中心的各区之间、各类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巩固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物品分类的认识,保证了消毒供应的物品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卫生时机 执行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停车场要实现联网共享数据,引入信息技术管理,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 标签: 智慧停车 停车诱导 反向寻车 移动终端
  • 简介:目的调查血站护士在不同条件下血液采集时卫生的执行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共32名采血护士,观察其在不同场所间断血液采集和连续血液采集时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调查显示在献血屋进行间断采血的14名护士共采血50人次,卫生执行率最高,达到92%,但在连续采血共120人时,卫生执行率下降至81.67%;献血车上18名护士间断采血,共采血50人次,卫生执行率为88%,但在连续采血共582人次时,卫生执行率最低,占63.23%。结论献血车上护士在连续采血时卫生执行较差,卫生意识及依从性需提高。

  • 标签: 护士 血液采集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陪护人员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入我科患者的陪护人员60人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洗手时机、洗手对预防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培训、监督等可以使每一名陪护人员都能掌握好、实施好手卫生,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陪护人员 手卫生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