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是生物体内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内转录调节、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增殖等多生物学功能,是人体内细胞基因调控中的重要调节分子。近年来大量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其中miRNA在胆脂瘤的研究中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近来大量报道认为miR-21可能与胆脂瘤的发病机制有关,并且在胆脂瘤生长调节和扩散中具有潜在作用。本文针对miR-21在细胞信号通路间及相互作用对于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耳胆脂瘤 微小RNAS 发病机制
  • 简介: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性聋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敏感度会逐渐下降,但是听阈的变化在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部分用遗传感性解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性耳聋遗传感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类老年性耳聋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性聋 易感性 预防 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组大鼠的ABR平均阈值为92.22±10.60dBSPL(n=20),中年组为42.75±5.73dBSPL(n=24),青年组为30.50±1.54dBSPL(n:24),老年组大鼠的ABR阈值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方差分析,P<0.01);(2)所有老年大鼠的听觉器官和颞肌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其缺失发生率高于中年组,青年组mtDNA4834缺失发生率最低;(3)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大鼠听觉器官中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不同,老年组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大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其包括耳蜗、蜗核在内的多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mtDNA4834缺失,提示mtDNA缺失在老化和老年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线粒体 脱氧核糖核酸 老年聋 老化
  • 简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是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其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VM的诊断标准直到2012年才得以明确,并迅速成为眩晕诊治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VM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基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依据.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基因
  • 简介:鼻及鼻窦炎(rhinosinusitis)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疾病,是指由鼻和鼻窦砧膜炎症反应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鼻塞、流涕、面部疼痛或胀痛以及嗅觉减退或丧失等。目前,我们对导致炎症发生和发展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治疗和转归等还不甚了解。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病程较长,许多患者对各种常规治疗不敏感,即使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也相当高,这给患者和临床医师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过去10~20年中,该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探索导致CRS炎症反应的原因以及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炎症反应发生的方法。在众多研完结果中,以Ponikau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由真菌,尤其是念珠菌(Alternaria)所引发的,以嗜酸细胞增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CRS炎症学说,其新颖之处在于念珠菌既不是通过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也不是感染途径,而是存在于鼻和鼻窦黏膜表面砧液层中的念珠菌通过特殊的免疫反应,促使嗜酸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出来并穿行通过砧膜组织,然后在砧液层中直接攻击真菌。这种反应的结果可导致嗜酸细胞活化、脱颗粒并释放毒性蛋白。这些蛋白对鼻和鼻窦黏膜上皮造成损伤,继之细菌通过受损的鼻窦砧膜入侵而继发细菌感染。他们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曾发表于国际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和免疫学专科杂志上,并在学术届引起了轰动,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包括美国最大科研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组织(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赞助。尽管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争议性,但仍对医学尤其是本学科研究领域注入了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活力。科学研究的关键是注重是事实,客观反映物质存在。因此,我们将Ponikau博士等撰写的文章推荐给本刊读者,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激发本学科

  • 标签: 常规治疗 鼻窦炎 真菌 慢性 嗜酸细胞增多 继发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饮水氟含量与龋齿和氟斑牙发病关系的调查。方法选取当地四个不同饮水氟含量地区,调查本地的常住居民,由于儿童的牙质更容易受到不同饮水氟含量的影响,更具有代表性,所以调查人群年龄在6-15岁。结果四个不同饮水氟含量地区,儿童龋齿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增加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并且差异显著。结论饮用水中氟含量的增加能预防龋齿的生长,但氟含量过高又会引发氟斑牙的流行,严格控制饮水中氟含量,保护牙齿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不同饮水氟含量 龋齿 氟斑牙 发病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噪声习服后暴露和直接暴露于风洞噪声条件下豚鼠听力损失的感性,和其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习服后暴露组和直接暴露组,暴露于习服噪声和风洞噪声,于实验前、习服后、暴露后分别测定听性脑干反应阅值。根据其变化筛选噪声性听力损失感和非感个体,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习服后暴露组高强度风洞噪声引起的听阈升高程度较直接暴露组轻,其耳蜗内、外毛细胞病变较直接暴露组轻,各组内感个体毛细胞损伤较非感个体明显严重。结论噪声习服可有效减少风洞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但暴露于相同噪声条件下,其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 标签: 风洞噪声 噪声习服 易感性 听力损失 扫描电镜
  • 简介:耳聋,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功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普通病房新生儿耳聋的合并发病率为0.20%(880/44760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耳聋合并发病率为2.29%(79/3446)。导致耳聋的因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两大方面。耳聋可有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线粒体遗传(母系遗传)。而环境因素包括噪音接触、耳毒性药物的应用、感染及创伤等等。

  • 标签: 线粒体遗传 发病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遗传性聋 修饰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水平的中老年人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基因型频率,探讨GJB2基因的各种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SNPs)是否与年龄相关性耳聋的遗传感性相关联。方法通过普查共收集到648例中老年人的听力学资料和血样,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四组。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利用直接测序方法获得所有样本的基因型,区分致病突变和多态性改变,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突变和多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听力学结果将所有样本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57人)、轻度听力下降组(199人)、中度听力下降组(226人)、重度听力下降组(66人)。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发现4种移码突变,包括235delC杂合突变16例、299-300delAT杂合突变3例、176-191del16杂合突变1例、512insAACG杂合突变2例;1种错义突变109G>A;6种多态,包括79G>A、341A>G、608T>C、457G>A、368C>A、571T>C;3种已报道但与疾病关系不确定的突变11G>A、187G>T、558G>A;5种没有报道过的突变...

  • 标签: 年龄相关性耳聋 GJB2基因 突变 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