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8年4月的12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过程。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对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1-3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肝癌 肝癌破裂出血 化疗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的0.31%~3.56%,本病发病率东方高于西方,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可治愈。目的讨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本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诊断明确后,应及早在体循环直视下作破裂口修补术。

  • 标签: 主动脉窦瘤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0例注射毒品致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结果10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护理技能,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该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出血 毒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栓塞,致密栓塞15例,11例随访3~18月,未见复发,接近完全栓塞4例,随访6-12月,3例完全闭塞,一例无明显变化;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致密栓塞8例,接近完全栓塞4例;术中l例因再出血死亡,8例有效造影随访6~26个月,5例动脉瘤闭塞,2例部分复发,再次行致密栓塞,1例部分复发随访26月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观察中;6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18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3D弹簧圈及球囊辅助可有效处理部分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处理复杂椎基底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癌术后迟发性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的治疗及分析其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手术340例,总结其中2例胃癌术后形成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结果2例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治疗,出血均停止,随访12-24个月未见再次出血。结论经造影检查能及时发现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是止血的首先方法。

  • 标签: 胃癌 假性动脉瘤 腹腔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早期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生活能自理)2例,重残(需他人帮助)2例,死亡3例。随访80例,时间9-24个月,病人预后良好7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1例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三维血管造影资料,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两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流场特征。结果双侧动脉瘤的血流方式一致,但破裂动脉瘤射入流更宽且冲击域分布不一致;最大流速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分布不均,低WSS区域较大。结论血流动力学在镜像的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存在差异,高流速与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破裂出血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学计算
  • 简介:摘要脑内动脉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对其诊治包括尽早诊断,术前处理,病因治疗及术后处理等多方面。动脉破裂出血属神经外科急症,并需多科协同治疗。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
  • 简介:目的评价高级别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25例高级别(Hunt-HessIV~V级)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他们均在发病后48h内的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25例颅内动脉瘤均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六个月时的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8例;重度病残且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3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结合及时的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脑室外引流以及去骨板减压等处理可以帮助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早期 高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1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脾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d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有Ⅲ级以上心脏杂音,诊断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共20例。结果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中,右冠窦瘤破裂12例,无冠窦瘤破裂8例,合并畸形或病变有室间隔缺损(VSD)9例,主动脉瓣脱垂、中-重度反流(AI)7例,房间隔缺损(ASD)、右室流出道狭窄各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窦瘤的有无及其破裂口的大小和数目,还可以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心脏畸形的类型作出诊断,可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方案具有可靠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主动脉窦瘤破裂 应用价值
  • 简介:近年来.盈江县部分地区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对该病的治疗中总结了几点体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无名高热 防治
  • 简介: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个“无名小卒”居然获得了世界冠军。并且在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他再次夺得冠军。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日本选手山田本一。

  • 标签: 无名 夺冠 世界冠军 山田本一 马拉松 意大利
  • 简介:把从南海盗采的石油再卖给中国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描施,开展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石油斗争。这场石油危机在几个月内席卷了大半个地球,对于世界经济乃至各国国民生活的影响逐步突显,而且愈演愈烈。

  • 标签: 石油生产国 无名 越南 反对霸权主义 世界经济 中东战争
  • 简介:肌肉包裹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方法。意大利的Policlinico等医师回顾性分析了9例不适合夹闭和栓塞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他们对8例进行自体肌肉包裹治疗,对术后再出血率、死残率、动脉瘤大小和形态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评估。

  • 标签: 肌肉包裹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方法 死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