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助产法及传统助产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助产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助产法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法,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助产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助产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于我院的自然分娩初产妇 11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6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助产,研究组应用助产。 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长、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应用助产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分娩结局,缩短住院时长,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疼痛感,提高舒适度。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无创助产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低危初产妇 13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情况及产妇的要求和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6 例。研究组 选择助产法分娩,对照组 选择传统助产法分娩。比较 两组产妇会阴撕裂程度以及会阴水肿程度 。结果 研究组会阴撕裂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会阴水肿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助产技术对会阴损伤更小,可以有效的减轻会阴撕裂及水肿程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无创助产技术 阴道分娩 会阴裂伤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与心血管病、癌症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人自身缺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体内的葡萄糖水平易处于正常范围之外。易导致感染、心脑血管病变、肾衰竭、失明等并发症的产生,因此测量体内血糖浓度对监测糖尿病的病情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创 血糖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保护助产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14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分娩时实施传统的会阴保护法,观察组实施保护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8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保护助产护理能有效 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无保护助产护理 研究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研究保护助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86例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对象,随机以每组 43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对照组,保护助产护理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作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疼痛情况中观察组分娩时和分娩后的 VRS以及 VAS评分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有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 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 83.72%),差距有意义( P<0.05)。结论 保护助产护理能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的疼痛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保护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 9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给予会阴保护助产护理,后者实施会阴保护助产护理,对比组间产妇会阴情况及生产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会阴完整率更高,侧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会阴保护助产护理可最大化保证会阴完整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会阴无保护 初产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保护助产护理针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进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计 120例符合研究标准,对样本进行均分之后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会阴保护法和保护助产护理分别干预产程,对比妊娠结局。结果 以统计学对比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10.00%)比对照组指标 (23.33%)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以及损伤率上的统计数据,呈现出来的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 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比率更低。结论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保护助产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初步得到肯定,产妇在保护助产护理模式下,会阴损伤程度降低,产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理想,由此临床推荐应用该助产护理模式。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临床上被迅速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逐渐成为一线筛查技术。随着测序深度的增加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NIPT技术还可能被用于检测胎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某些单基因遗传病,辅助临床诊断。但NIPT在临床应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不同群体对NIPT技术的认知差异、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如何准确把握适用人群及适宜的检测孕周等,本文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占比 孕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率以及对于预防出生缺陷的意义。方法对28 033例孕妇进行NIPT检测,将高风险结果与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个别病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进行验证,对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86例(0.66%),通过羊水或脐血穿刺确诊21、18、13三体101例(67.33%),确诊率分别为86.52%、50.00%、19.05%。≥40岁、≥35岁、25~34岁、<25岁组确诊率分别为81.28%、67.85%、62.79%、76.00%;>35岁、产前筛查高风险、产前筛查临界风险、超声异常组确诊率分别为65.91%、60.78%、71.79%、80.0%。结论对于≥40岁、<25岁、产前筛查临界风险、超声异常的孕妇,NIPT对于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良好的筛查效能,能够有效预防21、18、13三体儿的出生。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有血压监测成为ICU危重症患者的首选,但在不同年龄或不同疾病患者中,血压数值也会发生变化。对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对比分析ICU危重症患者有血压(ABP)、血压(NBP)监测数值,探寻有效的护理方案。

  • 标签: ICU危重症患者 有创血压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超声心动图近年来不断发展,涌现了一些新技术。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技术作一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超声诊断 无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正常分娩中应用接生的护理心得。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72 例正常分 娩 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产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 SAS 、 SDS 评分及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 实验组产妇 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 且 产妇护理前

  • 标签:
  • 作者: 何振锋 查姗姗 关力理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510120,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518020
  • 简介:摘要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多种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NPPV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人机不同步事件(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会导致氧合、舒适度、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PVA的检测和改进。本文将对PVA的常见类型、检测手段、量化方法及改进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高龄孕妇采用 DNA产前检测技术( NIPT)检测胎儿染色体,研究 NIPT技术对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意义。方法 :选取 618名高龄孕妇进行 DNA产前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 DNA进行检测,对染色体异常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手术。对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后,进行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分析 NIPT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结果。结果 :在 618名高龄孕妇中,有 18名孕妇检测异常,具体为: 6名孕妇 21-三体高风险, 2名孕妇 13-三体高风险, 10名孕妇性染色体异常( 5名 47, XXY/XXX;2名 45, XO; 3名 47, XYY)。其中 16名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检查,染色体检查结果为: 6名 21-三体, 1名 13-三体, 4名 47, XXY/XXX; 3名 47, XYY, 2名孕妇羊水穿刺结果正常。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后可知: NIPT技术对 21-三体检出率为 100%,而对 13-三体检出率为 50%;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 NIPT技术对核型为 47, XXY/XXX的检出率为 100%,而对核型为 45, XO的检出率却很低。结论 :对高龄孕妇采用 NIPT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能有效检测出 21-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增加,但对 13-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检出率较低;且对 NIPT检测结果异常的孕妇需要进行羊膜腔穿刺手术,避免孕妇流产。

  • 标签: 高龄孕妇 无创 DNA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易复发的炎症肠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测,该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费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最新研究发现,生化标记物、影像学及其基因标记物检测等对U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本文对UC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化标记物 影像学 基因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常见的自动测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在计量检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根据JJG692-2010《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对自动测量血压计计量检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可以有效的指导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工作。

  • 标签: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计量检定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早期诊断模型(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71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gA肾病241例,非IgA肾病471例。按病例纳入时间分为训练集(n=426,其中IgA肾病156例,非IgA肾病270例)和验证集(n=286,其中IgA肾病85例,非IgA肾病201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分析训练集患者IgA肾病诊断的危险因素。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建立诊断IgA肾病的Nomogram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集人群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与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OR=0.966,95%CI 0.947 ~ 0.985,P=0.001)、IgA/C3比值(OR=1.889,95%CI 1.468 ~ 2.432,P<0.001)、血白蛋白(OR=1.091,95% CI 1.047 ~ 1.136,P<0.001)、血总胆固醇(OR=0.810,95% CI 0.694 ~ 0.946,P=0.008)及肉眼血尿(OR=6.858,95% CI 1.867 ~ 25.189,P=0.004)为IgA肾病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构建Nomogram诊断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和0.88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Nomogram模型诊断IgA肾病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较高,可用于IgA肾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早期诊断 预测 Nomogra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