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通常被简称为乙肝疾病)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展开防范控制环节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依赖的主要途径,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约占总数40.00-50.00%的HBV病毒慢性携带者,是在母婴传播途径作用之下被感染的。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在阻断HBV病毒母婴传播途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针对新生实施HBV病毒疫苗免疫联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物质(HBIG物质)免疫,且也有临床工作人员为处在孕晚期阶段的携带HBV病毒的产妇注射HBIG物质,但是不同类型免疫干预手段实际能够获取的临床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新生乙肝阻断方法探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阻断 方法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891219正常新生血液气体分析数值测定/黄周良…∥陕西医学杂志。—1989;18(5).—42~43本文对143例正常新生,根据生后时龄和日龄共分7组,采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用丹麦BME33型微量血液气体分析仪测定。其结果说明,初生~4天内正常新生PH值偏低,为成人正常值的低限。PCO2明显升高,随日龄增长而下降。PO2本组测定结果一直较低,SATO2各日龄组相差不大,亦偏低。本组所

  • 标签: 血液气体分析仪 毛细血管血 陕西医学杂志 动脉化 细小水泡音 反复呼吸暂停
  • 简介:901261新生出生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黄仁华…//新生科杂志.-1990,5(1).-21~22采集532例脐静脉与486例脐动脉血标本,观察了评分1~10分的各血气值均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pH值及PO2是随评分下降而降低呈正相关;PCO2呈负相关。脐动脉血的PH值和PO2较低于脐静脉血,PCO2较高于脐静脉血。

  • 标签: 新生儿室 脐静脉血 脐动脉血 重度窒息 围产期窒息 缺血性脑病
  • 简介:920010100例正常围产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分析/王桂萍…∥新生科杂志。—1991,6(3)。-127~128鉴于国内尚无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值,本文使用日本ES-4100Pz超声波肢体血流速计,对100例正常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做了检测分析。结果:血流速度用百分位法计算正常值范围:M=5.8438、P2.5=2.375cm/sP97.5=9.25cm/s(双侧95%的正常值范围)。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与日龄相关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室 动脉血流速度 窒息儿 胎儿窘迫 硬肿症 新生儿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地区2016年新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地区新生乙肝疫苗下一步的接种计划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辖区内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以及新生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以及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结果2016年乙肝疫苗首诊及时接种率为98.90%,未及时接种率为1.1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3.79%;全程接种率为94.55%。未及时接种16名新生中,1名因疫苗不足,4名为低体重,2名为早产儿,7名因病转科,1名先天畸形,1名因病转院。结论我地区新生具有较高的乙肝疫苗解释接种率,应进一步总结优势,提高疫苗接种知识,更好的掌握接种禁忌,实现新生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疫苗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生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市新生500例(其中男263例,女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新生中共有2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0.40%;471例新生HBsAb呈阳性,阳转率为94.20%。不同性别新生HBsAb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成长至2周岁时anti-HBs阳性率为91.60%,成长至3周岁时anti-HBs阳性率为83.80%,两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显著,乙肝疫苗接种能够实现较高的HBsAb阳转率,应提高及时接种率。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疫苗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护理及新生疾病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新生,共计100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6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新生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对照组新生护理过程中实施基础护理模式,在实验组新生护理中,研究人员应对新生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所选新生采用防范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新生疾病出现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探究防范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深入分析本次实验,8.00%及2.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疾病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p<0.05);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可得,80.00%及94.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亲属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新生疾病预防过程中防范性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减少新生疾病出现、提高新生亲属护理认可度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新生儿疾病 预防措施 基础护理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护理措施及新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为新生配备有效的护士,预防新生可能发生的疾病。结果:经过护理和疾病预防,所有新生均无疾病出院。结论:对新生采取有效的母乳喂养措施和疾病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发病率,保证新生健康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出生,且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80例,对儿童的乙肝免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是否导致感染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乙肝免疫,感染阻断率为98.75%,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儿童接种HBl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且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为“大三阳”有关,且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HBV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母亲HBsAg阳性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注射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825例新生,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家长进行调查,分析新生出生状况。结果男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24%,女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65%,女性患者无应答率高于男性患者,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0.25%,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4.03%,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高于7-12月龄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为4.66%,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无应答率分别为1.91%和0.72%,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高于正常体重及超重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患者的无应答率高于足月儿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的月龄、是否早产、母体孕期乙肝表面抗原情况等因素对于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早产儿等免疫无应答高危新生应进行乙肝抗体监测。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疫苗 免疫无应答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