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育无法成为学科主要是因为找错了研究对象。"目标-手段-结果"是教育实践的整体框架。如果我们把"手段"完整地理解为教育系统,这个系统既是其他学科无法研究的对象,也隐含着对教育的整体理解。在教育系统中,任何局部的信息处理和交互都可以由心理学、社会等学科解释,但是整个教育系统何以能够具有达到具体教育目标的功能只能由教育系统机制来解释。研究教育系统能够发展出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些知识能提升从教者对教育的理解力和行动力。因此,教育系统是教育的研究对象,而这种教育不再是教育术语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新教新教包含教育技术教育现象教育价值三个分支,主张践行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教不宣布一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是为制定清晰合理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不关注泛泛的方法模式,而关注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设计教育系统以达到具体的目标;不关注有效性,而关注教育实践中的一致性;不关注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关注教育自身的规律;不关注实践的成功,而关注教育系统的缺陷。新教作为后发学科虽已开始,但其走向实践,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路还很长,至少需要在人员素质、实情数据以及软件工具等多方面做好准备。

  • 标签: 教育学 研究对象 教育系统 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 研究范式 新教育学
  • 简介:世界上只有两大学科,一类是关于宇宙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的学问.文史哲的主体部分都是研究人的,教育是研究人的学问.教育有五公理,分别是潜在公理、能动公理、反身公理、美学公理、中介公理,即入学五公理.

  • 标签: 人学 教育学
  • 简介:学前教育——孩提时代温暖的守护梦想阐述:我喜欢孩子,看到他们的一张张笑脸,就觉得世界的神奇与造物主的伟大,竟然有这些精灵般的儿童在周围。我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说说笑笑,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生活。我相信一位温柔善良的老师形象一定会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指引他们的人生道路。

  • 标签: 教育学 导航 学前教育 童年生活 人生道路 造物主
  • 简介:教育解释面临着人的主观性和价值选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教育现象的历史唯一性等限制因素,但教育的生命力取决于其对复杂教育现象的解释力。在多元化的解释策略中,理论解释和事实解释仍是教育解释的主要策略。

  • 标签: 教育学 解释 限度
  • 简介: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3个研究“问题域”,已超出了教育的范畴,由此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与教育大不相同。对于高等教育科的未来发展,在问题域地位方面,应明确人才培养问题域的主导性地位;在知识建构方面,要构建自属的知识体系而不能简单复制教育;在行政建制方面,应调整该学科作为二级学科的不合理建制设置;在知识生产方面,要应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以加快知识积累。

  • 标签: 高等教育学 特殊性 发展
  • 简介:质量是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成人教育生存的关键。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志着成人高等教育由规摸扩张型到质量提升型的转变。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依托的高等学校,必须普教成教一体化设计,实现资源共享。在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体现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并建立严格的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切实保证教育质量,以真正发挥其在构建理想的学习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

  • 标签: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 品牌专业建设
  • 简介:哲学作为"社会科学之母"对教育的产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与哲学的发展始终密不可分。教育在哲学的思辨中孕育,又在自身的发展动力下诞生出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与哲学观的互动中完成学科成长和发展的使命。本文的研究将揭示这一发展历程的逻辑体系。

  • 标签: 教育学 哲学 教育哲学
  • 简介:基于视界融合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借鉴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从学生的视界-理解起点和角度以及前景这一逻辑出发,探讨“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过程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多层面发展,达到无限延伸的学前教育视界融合的境界,以发挥本课程的核心价值。

  • 标签: 学前教育学 核心课程 视界融合 课程改革
  • 简介: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孩子们”系列三部曲是他学校无分数教学实验的思想结晶。其中,《孩子们,你们好!》一书是阿莫纳什维利的自述。书中结合他在5个目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有关教育的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对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实践具有深远意义。毫无疑问,教育现象的视角为我们解读阿氏的教育叙事,

  • 标签: 教育学 现象学视角 孩子 解读 阿莫纳什维利 生活
  • 简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一般,并非“正史”,至多“萌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特征:如果说教育是“关于教育的言说”,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的言说”;如果说教育是概念性体系,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非概念性体系。二者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为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应该得到“善待”:一是要摒弃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隐喻性思维视为低级“感性认识”的偏见;二是要将逻辑性思维与隐喻性思维平等相待。

  • 标签: 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学 教育基本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学术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追求、公认的研究范例和评判尺度,以及非科学地使用研究方法,致使教育研究成果精品少、无积累,研究基础没有增厚,缺乏实质性进展。借用科学革命的视角,教育目前正处于“前科学”阶段,无法就基本概念、主要命题、研究成果等达到共识。西方教育研究历经了“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和“诠释规范范式”,而中国教育研究则经历了“教科书范式”、“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改革范式”。基于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中产生的“思辨研究范式”、“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的萌芽,通过进一步改革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重塑研究主体、促进教育派的形成等途径,使研究范式的萌芽健康成长,就成为促进教育研究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教育学研究 范式 学术共同体 进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教育的发展历史中,是否坚持为教育实践服务以及如何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实践取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基本问题,不同时期的教育研究在此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立场.面对自身的价值危机,现代教育体系需要实现更为彻底的实践取向,即在整体上转变为实践教育体系,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行动提供支持应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取向.实践教育体系在逻辑上应该包括提供教育认识的教育板块和支持具体教育行动的教育板块,可以分别称为教育认识论与教育行动论.从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发展实践教育体系需要重点建设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实践提供明智建议的教育行动论,并在关注教育复杂性的背景下加强对教育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实践教育学体系 教育认识论 教育行动论
  • 简介:我衷心庆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基金会正式成立。请允许我利用这个机会,热烈庆祝即将来临的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敬。同时试提一点设想,这就是,把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总课题,定为紧密结合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面为当前教育改革做些实践工作,一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实事求是地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总课题下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加深和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教育的研究,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陶行知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教育学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实践工作 教育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教育课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最近几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积极思考,找出解决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必备素质;就高等师范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追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使教育课程的功能更好地发挥。

  • 标签: 高等师范教育学 教学问题 原因 对策
  • 简介:民俗数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数学和数学教育的新视角,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研究者甚至将其作为基础性的教学手段之一。以非洲日常用品为素材,挖掘其中的几何变换思想,还需要对民俗数学进行必要的教育转化。应深刻把握民俗数学的教育价值,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整合民俗数学。

  • 标签: 民俗数学 非洲文化 教育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