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琶琵行》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篇,它有如一杯甘醇的美酒,读上千百次,千百次为之沉醉。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本文的着眼点不在诗艺本身,而是要对作者听乐感爱的情感内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琵琶行》结尾二句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彩湿。”“琵琶女”究竟怎样以她的琴声打动了作者,而使他泣下沾襟的呢?一般的解释是:二人尽管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的身世在某一点上却有些近似,即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在“琵琶女”通过琴声表达她对昔日的生活的怀恋和对今日孤寂生活的凄苦之感时,

  • 标签: 江州司马 《琵琶行》 唐代文学 情感内涵 感时 诗艺
  • 简介: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题目。人们常常把题目说成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可见题目对文章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标题。读读这些标题,仔细品味揣摩,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起的方法。课文引路写什么就叫什么第一类题目,可以这样形容:写什么就叫什么。意思是说文章内容写的是什么,题目就叫什么。这样的题目简洁明了,开门见山。

  • 标签: 学起题 课文学起 跟着课文
  • 简介:当文坛上,表现“一地鸡毛”式庸常人生的“新写实”小说、“躲避崇高”、消费人生的王朔式小说独领风骚时,人们是否会疑惑地问:难道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学注定与崇高无缘,必然要颠覆理想走向平庸?诚然,离开物质和经济这个基础去侈谈理想与崇高,是虚妄可笑的,但若以为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必然得放逐“理想”和“崇高”,那是否同样褊狭可笑?人类不能没有精神追求,人生不能没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文学也不应例外.我想到了朱苏进.朱苏进是极其看重人格力量和生存质量的作家,也许是军人的气质缘故,他对搏击、较量、奋进有着近于偏执的嗜爱.他欣赏极致境界讨厌中庸之道,赞赏深刻而厌恶平庸浅薄.据说现代艺术思潮的特征是向“日常生活化”靠拢,但朱苏进显然拒绝文学向“日常生活化”认同.在他作品中.没有庸常之辈也没有顽主和侃爷,他对芸芸众生不屑一顾,甚至不屑去表现人类除精神思想之外的其他“极致”,那怕因此沾染几分“不食人间烟火”之嫌也在所不惜.他

  • 标签: 文学短论 一地鸡毛 新写实 商品经济时代 日常生活化 《废都》
  • 简介:  看老书  我们接触到大量的人,也包括我自己,某一个阶段会发觉阅读有问题,如读时髦的书太多,读流行读物,甚至是看电视杂志小报太多.我们因为这样的阅读而变得心里没底.还有,一种烦和腻,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感,都一块儿出现了.  ……

  • 标签: 文学题 相信文学
  • 简介:文学读者的培育和引领:由文学创作向影视艺术移位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02年基础调查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电视机大国,其生产量和拥有量均居全球之首。全国拥有电视观众规模已达11.67亿人。这些观众在2000年以来,平均每天看电视在179分钟以上。另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全国读者调查显示,2001年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沈阳、西安、重庆等七市人均每天阅读杂志时间15分钟,2002年下降到12分钟。可见,影像媒介比之于纸质媒介,在今天的受众市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霸权地位。

  • 标签: 文学现象 媒介研究 电视观众 读者调查 影视艺术 文学创作
  • 简介:《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序文学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由于引进西方现代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因此,五四新文学无论在题材、主题、内容,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大不同于旧文学。就说"乡土文学",这个由周作人率先提出的概念本身就是陌生的、西式的;而最早进行这方面创作的是鲁迅,他说过,他是看了若干域外小说之

  • 标签: 乡土文学 乡土散文 社会观念 乡土诗 五四新文学 八十年代
  • 简介:什么是新闻语言的“文学味”新闻语言的“文学味”指的是新闻语言在“准确性”基础上的生动,在“客观”前提下的形象。新闻语言的“准确客观”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含义:即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形态、色彩等方面,即通常所讲的“五个w(什么)”方面,语言所指与客观事物高度吻合;

  • 标签: 新闻语言 文学 “真实性” 客观事物
  • 简介:撒拉族作家文学马成俊本世纪上半叶以前的撒拉族历史上,没有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作家文学。秋夫曾著文认为元朝诗人萨都刺为撒拉族文学第一人。关于萨都刺的族属问题,文学史上已作公论。窃以为明初才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撒拉族,无须再去凑热闹。撒拉族先民中确有名...

  • 标签: 撒拉族 作家文学 报告文学 原始意象 文学作品 诗歌意象
  • 简介:文学作品是艺术创造,是联系人与现实关系的一种中介。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艺术魅力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辩证运动而产生的美感效应;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译者通过自己对原作的审美体验,进行创造性地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使自己的译作和原作在美感认识上达到契合。这样,译文读者读译作和原文读者读原作能得到尽可能一致的美感体验。

  • 标签: 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 原作 美感效应 译作 艺术魅力
  • 简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屈雅君ThisarticlediscusestheissueoftheChinesetypewomanorgender,proceedingfromtwoquestions,“China:BetweentheSexes”and...

  • 标签: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人”
  • 简介: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阅读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观2005年15套高考语文现代文大阅读试题,全是我国现当代作家写的。分析题型,可看出2005年以前试题设计的基本特点是:

  • 标签: 文学作品阅读题 高考 语文 应试对策 试题设计
  • 简介:“探究”是语文学科所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提高探究能力,更应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致力于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明确探究的特点与基本理念,掌握探究的常用方法。“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主要针对“作品意蕴”、“背景意图”、“自我见解”三个方面,应抓住基点——经典的探究,多一点微观探究——炼字炼句的探究。

  • 标签: 探究题 特点 角度 文字
  • 简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的要求,2007年高考福建卷首次增设了文学名著的阅读考查,2008年的江苏高考考卷中也增设了“加试题”,将文学铝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旨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人文积淀,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

  • 标签: 名著阅读题 文学名著 备考方略 《语文课程标准》 2007年 2008年
  • 简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的要求,2007年高考福建卷首次增设了文学名著的阅读考查,2008年的江苏高考考卷中也增设了“加试题”,将文学名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旨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人文积淀,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

  • 标签: 名著阅读题 文学名著 备考方略 《语文课程标准》 2007年 2008年
  • 简介:语言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既是多样的,也是可以融通的,要在语言文学研究中做到方法论的自觉,就要以价值论为导向;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原则,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注意方法论与对象的适应性,处理好一般方法论与特殊方法论、旧方法与新方法的关系;贯彻思维的辩证法;处理好“为学”与“为道”的关系;重视现代媒介与传播方式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追求一种“无法而法”的方法论境界。

  • 标签: 语言文学研究 方法论多样性 方法论融通性 方法论自觉
  • 简介:在高考中考生对文学类阅读鉴赏的回答较为含混,难以准确表述。本文以高考典型题为例,并结合教材范文举隅,旨在表明文学类阅读答案不但可以做到定向阅读准确表述,而且通过平时的教学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 标签: 阅读 文学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