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干扰后,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the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16HBE)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 real-timePCR方法检验 lncRNA- ENST00000414355干扰效果。结果 : 正常 16HBE细胞中 ENST00000414355干扰 48h后,三条阳性序列的实验组 ENST00000414355表达均下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001;在氯化镉转化 16HBE成瘤细胞中 ENST00000414355干扰后,第一条阳性序列转染下达到沉默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在氯化镉转化 16HBE第 35代细胞在 ENST00000414355三条阳性序列转染下没有出现沉默效果所示。结论: ENST00000414355在正常 16HBE细胞中干扰效果最明显,在氯化镉转化 16HBE成瘤细胞中只有一条序列有干扰效果

  • 标签: [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LncRNA, 16HB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干扰后,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he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16HBE)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验lncRNA-ENST00000414355干扰效果。结果正常16HBE细胞中ENST00000414355干扰48h后,三条阳性序列的实验组ENST00000414355表达均下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1;在氯化镉转化16HBE成瘤细胞中ENST00000414355干扰后,第一条阳性序列转染下达到沉默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氯化镉转化16HBE第35代细胞在ENST00000414355三条阳性序列转染下没有出现沉默效果所示。结论ENST00000414355在正常16HBE细胞中干扰效果最明显,在氯化镉转化16HBE成瘤细胞中只有一条序列有干扰效果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LncRNA,16HBE
  • 简介:摘要注浆是一种地下隐藏工程,目前检测注浆效果的方法较多,主要有人工开挖、载荷试验、标贯、钻探取芯、压水试验、瞬态面波法、电测深法、电磁波CT法等,单一的每种检测方法均有利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采用钻探取芯、压水试验、瞬态面波法三种方法探讨综合检测方法在整治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注浆 岩溶 路基病害 检测方法 钻探取芯法 压水试验 瞬态面波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来研究其对妇科炎症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 70例时间在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在我院被检测出患有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这些患者在阴道侧壁三分之一处的分泌物,同时将这些分泌物的阴道真菌按照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和镜检法等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再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用凝集法、胺试验、培养法和镜检法对妇科感染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 P>0.5。具体的检出率中,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镜检法对应的相关检出率分别为 81.62%, 83.12%、 78.36%。 93.23%。结论:除了胺试验法以外,其余的方法对妇科感染炎症的检出率都很高,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和医院的共同协商选择具体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 检测方法 检测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速床旁检测仪POC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危急值检验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符合POCT危急值检验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危急值检验周转期、复检精准率、临床处置时间和急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95例患者的危急值检验周转期均值为(15.22±7.68)min,复检精准率达到67.37%,临床处置时间均值为(9.41±5.02)min,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8.95%;对照组92例患者的危急值检验周转期均值为(52.63±35.26)min,复检精准率达到66.30%,临床处置时间均值为(12.23±7.84)min,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6.96%。两组患者除复检精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项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床旁检测(POCT)在急诊抢救中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能极大地缩减危急值检验周转期、临床处置时间,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床旁检测(POCT) 急诊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处于初建阶段,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对策建议。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

  • 标签: 高校 创新创业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开展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检测社区口腔Hp感染的价值,以为HP感染的临床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HpS检测以及胃镜下胃粘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120例患者中检出HpS的阳性率为65.83%,胃镜RUT检测阳性率为63.33%,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HpS诊断和RUT诊断二种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为0.654,提示高度一致,HpS诊断HP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诊断价值中等。结论在社区口腔Hp感染中,采用HpS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及快速等优势,因此可作为社区口腔唾液检测中筛查Hp感染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社区口腔唾液检测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对617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对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采用MDCK进行培养并分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组617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52例,阳性率24.6%;细胞培养法在此152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79例,阳性率12.8%,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是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测下人流患者的护理策略和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人工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B超检测下的人工流产手术。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B超检测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同时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超 人工流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发育中定期监测儿童体质指数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842例年龄在5到15周岁的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2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定期测量儿童的体质指数,并且根据所测量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教育和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儿童体重、身高以及体质指数与参照组相比存十分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儿童肥胖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保健发育中定期测量体质指数,更加利于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 标签: 儿童 体质指数 定期检测 保健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1例,阳性率为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5.2±2.1)mg/L,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8.1±1.3)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免疫指标检测用于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接诊的3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将其分为良性组(19例)、恶性组(11例),同时选择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比组,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实施免疫指标法检测。结果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免疫指标阳性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免疫指标法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对于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指标法 乳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种方法检测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的326例疑似阴道炎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接受pH值检测、线索细胞检测、胺试验检测以及阴道炎快速检测等四种方式检测,同时观察4种检验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PH值检测方法所得到的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3种阴道炎检测方法,线索细胞检测方法所得到的准确率低于胺试验及阴道炎快速检测,P<0.05;胺试验及阴道炎快速检测结果所得准确率无差异,P>0.05。结论pH值检测、线索细胞检测、胺试验检测以及阴道炎快速检测方式,发现胺试验检测以及阴道炎快速检测方式所检测得到的阴道炎准确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阴道炎 四种方法 临床检测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检测用于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2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者20例,均给予心肌酶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各项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心肌酶异常率为83.33%、细菌性肺炎肌酶异常率为40.00%%、支原体肺炎心肌酶异常率为66.67%。结论血清心肌酶检测用于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对患者疾病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还能够为临床分型给予一定支持。

  • 标签: 血清心肌酶 重症肺炎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L-96II微生物检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30株室间质控菌株(2016年~2018年)作为检测对象,运用DL-96II微生物检测系统与API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将结果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别比较两种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和DL-96II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结果DL-96II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86.67%,API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96.67%,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0.05),DL-96II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7.83%。结论DL-96II微生物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准确率与API系统的相近,且药敏结果符合率很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DL-96II微生物检测系统 应用效果 API微生物鉴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结节病变中开展甲状腺功能检测诊断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8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资料作回顾分析,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良性患者82例设为良性组,38例恶性患者设为恶性组,对患者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观察甲功五项指标水平差异及诊断准确率,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甲功五项指标检测发现,良恶性患者FT3、TT3、FT4、TT4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恶性患者TS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P<0.05),且甲功五项指标检测甲状腺结节病变总体诊断准确率达70.83%(85/120)。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病变良恶性患者TSH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观察其变化可患者良恶性病变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临床鉴别诊断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病变 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素 良恶性诊断
  • 作者: 贺芳赵春香黄文琴高建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青海省乌兰县人民医院  青海乌兰 81710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7-01   【摘  要】目的:观察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仪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9例,并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而联合组患者则进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患者脑梗塞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及血小板聚集状况比对,并做出相关统计比较。结果: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评分及指数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而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于治疗2周后与常规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1%,而常规组为64.4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意义;联合组患者与常规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经治疗后均康复。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不仅使得临床治疗更加理想,还提高了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