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贾文敏吴艳秋李岚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0—12月我院急诊就诊患者5009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就诊流程;以2014年7—9月急诊就诊患者4860例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分诊流程与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就诊情况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急诊就诊时间、急诊绿色通道转运、意外事件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具有迅速、准确的优势,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急诊就诊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0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MEWS评分,对处于不同评分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院前急救处理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按照MEWS评分进行分组,0-4分1240例(对照组1),采用院前一般处理435例(35.08%);5-9分679例(对照组2),采用院前一般处理630例(92.78%);≥10分381例(观察组),采用一般处理37例(9.71%),采用院前紧急处理344例(90.29%);三个MEWS评分段一般处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以好转出院、急诊留观两个处理方案为主,总比例为67.09%;对照组2以转入专科病房为主,总比例为76.29%;观察组以转入ICU为主,总比例为75.59%;三个MEWS评分段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采用MEWS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预后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诊创伤的患者病况,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临床价值。方法选用2014年度2月份至2015年度8月份在本院收取医治的216例急诊创伤的患者凭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两组患者各为108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急诊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纳MEWS系统进行确诊。最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结果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的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年龄及其性别等各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但是,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的急诊创伤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由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能有效降低急诊意外事件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因此该系统值得在临床研究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创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行胸外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改良Possum评分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54例患者(50%),共计发生并发症例次79次,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发热24.05%、肺不张12.66%、伤口感染8.86%。术后共计死亡3例患者(2.79%),2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例患者死于脑梗死。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5.96±1.5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4.02±1.74)分,均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02±1.44)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2.76±1.53)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7.02±1.6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6.92±1.6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存活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28±1.4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3.16±1.61)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60例(55.56%)、死亡病例7例(6.48%)均略高于实际情况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预测值比实际值略高,但在统计学上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Possum评分 预测 胸外科 并发症 死亡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与传统重睑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共7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入院给予传统重睑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期愈合率(100%)及并发症发生率(0%)虽较高于对照组(91.9%/8.1%),但二者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78.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行上睑皮肤松弛治疗时采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上睑皮肤松弛,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三点式重睑 传统重睑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160万的盲人是由于外伤所致,而外伤也造成了230万人双眼[1]低视力和1900万人的单眼盲或低视力。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损害,造成眼部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会有数百万到上千万的人发生眼部外伤,伤者后果严重,是目前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眼外伤 OTS 低视力 化学性因素 单眼盲 眼部组织
  • 简介:大规模语言运用测试(performanceassessment)中评分员的评分质量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和考试成绩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评分员培训最小化评分误差是确保考试成绩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MFRM)中所提供的丰富的统计信息对评分员的评分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MFRM输出的统计结果可以较为全面地诊断评分员在评分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评分员培训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作为区分评分员准确度高低的依据,为更多评分员误差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 标签: 评分质量 多层面RASCH模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联合Walerlow评分在预防ICU危重患者压疮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ICU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疾病种类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每天由白班护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Walerlow压疮高危评分动态评估,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风险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无压疮的APACHEⅡ和Walerlow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联合Walerlow压疮高危评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对ICU重症患者压疮形成的预防意识,并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APACHEⅡ评分 Watelow评分 危重症患者 压疮
  • 简介:日晒、风吹、抓挠、摩擦、挫伤……你的皮肤承受着很多侵扰。这正是它的大部分工作。皮肤就像一件盔甲。它不坚硬,也不反光。然而,它比任何金属盔甲更能保护你的安全。

  • 标签: 皮肤 盔甲 日晒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科4年时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脓毒性休克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并根据7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APACHEII和SOFA评分等一般情况,统计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我院ICU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总体病死率为62.8%,4年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1);病死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我院ICU患者的7d病死率仍高,为62.8%,且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可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SOFA评分 APACHE II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诊治的46例行以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发生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造口术 皮肤感染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皮肤清洁措施对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并行腹部手术的15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地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生理盐水预处理和浓度为75%的酒精预处理。术前均采用碘伏消毒液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3遍消毒,采集患者不同时期手术部位皮肤的样品,并计算并比较患者手术部位每平方厘米的细菌菌落数。结果三组患者在经过皮肤预处理后,皮肤细菌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预处理后与经过常规消毒后各时间点的细菌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病人在手术前通过不同的皮肤预处理均可有效的杀灭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碘伏常规消毒在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术区皮肤优秀护理后均可达到杀灭细菌的功效。

  • 标签: 手术病人 皮肤预处理 皮肤消毒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溶栓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 标签: 脑梗死 急诊溶栓 NIHSS评分 GCS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I期手术根据32例面部组织病损修复需要的不同特点设计并制作扩张皮瓣,II期手术切除皮损区域并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32例中,30例面部病损切除后利用扩张皮肤形成局部皮瓣一次完成修复,修复后的皮肤质地和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满意。一次修复缺损创面最大者约7cm×10cm。患者修复后皮损区愈合良好,瘢痕较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辅助植皮或应用连续扩张法完成修复。面部皮肤扩张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域的修复达到更接近正常的效果。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面部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术 面部皮肤缺损因为面部的特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传统的盐酸环丙沙星栓剂的处方,重新调整处方的成分与含量,逐步筛选出品质稳定的盐酸环丙沙星栓剂。方法本次栓剂改良方案的制备方法选择热熔制备法,与其配套的检测分析方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以及正交分析法,实验的可控因素为聚乙二醇400、4000以及甘油。结果环丙沙星栓剂各基质成分比例为252时,环丙沙星栓剂品质比较稳定,适合批量生产。

  • 标签: 环丙沙星栓剂 处方改良 醋酸缓冲制备
  • 简介:摘要紫外线是皮肤外源性老化的主要因素,皮肤每天都接受来自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强度增加,日积月累可导致皮肤出现光老化,出现皮肤衰老化、脂溢性角化、皮肤良恶性肿瘤等皮肤疾病,本文重点描述皮肤光老化的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