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真皮缝合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整形外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均分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都是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真皮缝合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真皮缝合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等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满意度达到了1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 整形美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降低面部除皱手术伤口张力并辅助悬吊上提重定位后的皮肤达到减轻瘢痕、预防秃发、维持长期提升效果的方法。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3例要求面部除皱术女性患者,年龄36~61岁,平均46岁。在额部或颞部开放切口除皱术后,在切口前方发际线与皮肤交界处,用2-0可吸收缝线穿过皮内,之后用翻转缝针,从缝线于皮肤出入口两个点分别垂直穿过皮瓣;缝固在颞深筋膜或帽状腱膜打结固定,使切口主要锚着点闭合张力降低,并辅助悬吊皮瓣的作用。结果3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际线周围皮肤因缝线牵拉产生轻度堆积外观,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随访3~18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附近脱发,毛发密度降低外,31例患者均无明显切口瘢痕增生和秃发,无长时间皮肤皱褶堆积等并发症出现,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结论皮内减张联合悬吊缝合技术使张力重新分布,明显减轻切口处的瘢痕增生和秃发。缝线起到了辅助悬吊的作用,增加面部组织上提的稳定度和持久性。

  • 标签: 面部 减张 悬吊 秃发 面部除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会阴侧切缝合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合,调查组患者实施改良版会阴侧切缝合,对比两组的缝合所需时间,出血量以及母体产后满意度。结果:调查组的缝合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连续缝合外科打结法对翼状胬肉术后眼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72眼分三组分别采用连续缝合加外科打结法、单纯连续缝合间断缝合进行显微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评价术后1w、2w、4w时泪膜稳定性。结果:连续缝合外科打结组、单纯连续缝合组及间断缝合组术后1w、2w、4w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3、6.89、=5.04;P0.05),前两组与间断缝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4w上皮细胞Neson分级及结膜细胞密度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07、=5.41、=6.54、=4.82;P

  • 标签: 翼状胬肉 连续缝合外科打结 泪膜破裂时间(BUT) 结膜印记细胞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厚皮的制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近交系雄性6~8周龄Brown-Norway大鼠和Lewis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将受体大鼠项背部皮肤皮下游离2.2 cm×2.2 cm区域后,皮下移植取自供体大鼠腹部的2.0 cm×2.0 cm大小厚皮,供区拉拢缝合。移植术后5~6 d剪除受体大鼠移植的异体皮片上方的自体皮,剪除后7 d拆线。移植术后2个月内观察供受体大鼠进食、活动、存活情况,受体大鼠撕咬、抓挠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皮后创面情况,移植的异体皮片成活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个月内,供受体大鼠均正常进食,可自由活动,无大鼠发生非正常死亡;未发生受体大鼠撕咬、搔抓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皮后创面有少量渗出,并有部分表皮脱痂现象。移植的异体皮片均未发生感染或坏死,全部成活,新毛发顺利长出。结论大鼠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厚皮的制动方法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须换药,加压固定可靠,皮片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动物皮片移植模型。

  • 标签: 模型,动物 皮肤移植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宫腔内纱条填塞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后2小时以及24小时出血总量、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2小时以及24小时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背带缝合术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运用研究。方法 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B-Lynch缝合术,研究组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真皮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8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07月-2021年07月,所有患者均予以真皮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治愈率98.75%,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淤血坏死,但经治疗后也逐渐好转,治疗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真皮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在临床中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预防切口瘢痕增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恢复手部美观,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再次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或者常规缝合对于预防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形成(PCS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产妇术中为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缝合。结果:PCSD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5.00%,P<0.05;月经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6.67%,P<0.05;术后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与常规缝合相比应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能够更好地预防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PCSD以及月经异常,且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PCSD 子宫切口 常规缝合 个体化缝合法
  • 简介:摘 要:一些路段的土质满足不了建筑质量需求,对于这一问题本文选择粉煤灰、水泥、石灰对素土实施改良。通过多方面试验操作对其特性加以分析,包括击实等试验,另外还有土水特性检测等,针对改良土的特性及其方法加以分析探讨。通过对改良之后土质的检测,包括承载比等方面来分析被改良之后土的效果,进而判断是否满足建筑标准。以下就此加以分析研究,希望对提高红泥岩土质量有积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以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取缩宫素+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的患者有44例,命名为对照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的患者有44例,命名为观察组。从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术后24h出血量等指标上来评估治疗效果,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时,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术联合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量,及时止血,疗效显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产后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是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截取的,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行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其进行随访后,患者的优良率为(98.33%),术后出现感染患者例数为1例,无其余并发症,治疗后,60例患者VAS分数对比治疗前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实施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微创缝合法 急性跟腱断裂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与传统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剖宫产术的孕妇460例。根据患者术前评估指标,风险值高的200例分到A组,行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风险值低的260例分到B组,行常规改良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术后恶露时间、术后体温、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住院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600±60)和恶露时间(40±8天)显著低于B组。术后2年内随访,A组月经不调发生率(3.33%)显著低于B组(21.1%)。A组1例月经不调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无子宫切口假腔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月经不调发生率低,无假腔发生,术后子宫复旧好,子宫切口愈合好,建议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改良子宫切口缝合术,出血,恶露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妇产科产妇接受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结合使用的护理措施。方法 参照纳入标准,甄选10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进行研究,并将其中采用行改良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的50例产妇分在研究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接受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的50例产妇分在参照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的研究数据统计成表,借助统计学工具检验并进行组间对比,以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与参照组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异,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结论 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实施的同时结合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产妇术后更好的恢复,同时避免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效果显著,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 妇产科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分别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h出血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8%和75%。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7.1%和17.8%。结论:针对产后出血的孕妇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干预,整体效果明显,减少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BCVA)优于术前(Z=-4.332,P<0.01)。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UBM检查,IOL位置居中。随访期间未发生IOL脱位、移位、缝线暴露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8-0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进行IOL的睫状沟悬吊术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及囊袋缺失无晶状体眼患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缝线,聚丙烯,8-0 缝合,迂回式 悬吊术,晶状体,人工
  • 简介:摘要:林业苗圃土地质量改良的过程中,有关单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序推广相关土壤的改良技术,从而确保土壤的改良及养护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在苗圃地的土壤管理中不仅需要重视消毒,还要做好中耕除草;在施肥管理中,需要根据天气、土质、苗木长势进行施肥;在灌溉管理中,也要根据育苗方法、季节气候、树种类型等因素灵活应对。基于此,本文为主要分析了林业苗圃地耕作土壤的改良及养护。

  • 标签: 林业苗圃 育苗地 耕作层土壤 改良 养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真皮乳头成纤维细胞(Fp)、网状成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CD90-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CD90+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和CD90+细胞,大量CD90+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t值为22.430、13.370,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P < 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CD90+(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乳头层成纤维细胞 网状层成纤维细胞 CD90 α平滑肌肌动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