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道湿化中应用改良切面的效果。方法:择期选择59例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进行课题研究,所有患者治疗时间范围2019年5月-2020年6月,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组,行一次性气切面(传统组)道湿化患者30例,行改良切面(试验组)道湿化患者2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湿化满意度以及湿化后吸痰次数和经皮血样饱和度。结果:采用改良切面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湿化道后其湿化满意度、吸痰次数和经皮血样饱和度水平相比传统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采用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道湿化过程中使用改良切面的效果更好,患者道湿化程度较好,吸痰次数较少,同时经皮血样饱和度数值较高,这对于促进患者提升治疗期间生理舒适度以及疾病康复意义重大。

  • 标签: 改良型气切面罩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面罩持续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4 月到我院进行小儿重症肺炎治疗的 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35 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小儿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 35 例接受面罩持续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小儿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 患者治疗 后的疗效 。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 62.9%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 91.4% ,两组小儿重症肺炎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接受面罩持续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炎症吸收较好,改善了小儿患者的气血情况,缩短了吸氧治疗的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面罩持续道正压机械通气 值得在临床 推广与 应用。

  • 标签: 小儿患者 重症肺炎 面罩持续气道正压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oave与改良Swenson术治疗儿童短段先天性巨结肠(hieschsprung disease,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短段HD患儿63例临床资料,并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A组(28例)与B组(35例)。A组行改良Soave术治疗,B组行改良Swenson术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中、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37.22±25.63)min、(11.32±6.84)ml,均低于A组(182.64±47.82)min、(26.56±12.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切除肠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4±2.96)d,明显短于A组(13.53±3.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排便频率、便秘、污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自主大便率为88.57%,明显高于A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A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短段HD而言,改良Swenson术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改良Soave术,具体表现为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儿童短段型巨结肠 改良 Soave术 Swenson术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包皮环切术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 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共 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共 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 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 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 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在 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整形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5D Heart)在显示胎儿完全大动脉转位(cTGA)诊断切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15例完全大动脉转位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由1名经验丰富的胎儿心脏超声医师负责心脏容积数据的采集。2名经验相对不足的胎儿心脏超声医师选取每例病例容积数据中图像质量最好的1个,运用5D Heart软件进行在机分析,并应用内置的VIS-Assistance®对诊断平面进行优化处理;其中1名医师在2周后重复上述图像分析过程,所得图像均予以存储。对各诊断切面以及诊断要素进行评分并计算显示率,比较分析同1名图像分析医师在不同时间处理图像所得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2个图像分析医师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15个容积数据进行5D Heart联合VIS-Assistance®处理,4个诊断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86.7%,93.3%,80.0%,86.7%;诊断切面中的各主要诊断要素显示率>73.3%;同1图像分析医师在前后不同时间分析图像所得的诊断切面显示率及诊断要素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名经验相对不足的图像分析医师所得的诊断切面显示率及诊断要素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对胎儿cTGA的重要诊断切面的显示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能够协助经验不足的医师进行胎儿cTGA的产前筛查。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大动脉转位 胎儿超声心动图 胎儿心脏智能导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膀胱腹腔镜行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改良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患儿12例,年龄(3.0±2.2)岁,年龄范围1.2~9.5岁。其中,男8例,女4例,病变位于左侧9例,右侧3例。术中建立膀胱后,经尿道于患侧输尿管开口内置入输尿管支架管,通过支架管指引输尿管末端的游离;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并取出;再次经尿道置入支架管及硅胶化疗管,化疗管继续置入患侧输尿管内,支架管末端与输尿管末端缝合并牵引,助手于体外牵引支架管,对输尿管末段进行精准裁剪及成形,经化疗管管腔置入双J管管芯,引导双J管置入,完成Cohen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利尿肾图及肾静态显像,评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或狭窄、是否输尿管反流及肾脏功能参数等指标。结果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9.0±16.1)min ,时间范围75~125 min。留置导尿管(7.0±1.5)d ,时间范围5~10d。留置膀胱造瘘管(12.3±1.3)d ,时间范围10~14d。术后住院天数(9.5±2.8)d,时间范围6~15d。术后随访(10.4±2.8)个月,时间范围6~16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0.49±0.21)cm比(1.35±0.32)cm]、输尿管最大径[(0.66±0.21)cm比(1.77±0.33)cm]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静态显像提示患侧肾功能较术前上升或无明显变化,利尿肾图未发现机械性梗阻曲线,无腰痛及尿路感染发生,1例出现Ⅰ度反流,经过保守治疗后反流消失,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改良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

  • 标签: 儿童 腹腔镜 输尿管末端狭窄 输尿管再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伤口支架在泌尿外科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 100例尿道狭窄术后康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良伤口支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时间、疼痛程度、舒适度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时间、疼痛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3)。结论:使用改良伤口支架能有效保持会阴部伤口干燥,减轻患者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利于导管固定和引流,保障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术后 改良型伤口支架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腹腔镜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手术方法,通过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的比较探讨这种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腹腔镜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效果、膀胱造影检查结果、并发症等,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式对比,分析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共收集到179例患儿资料,分三组进行比较。开放手术组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例,6个月至1岁23例,>1岁8例。左侧30例,右侧17例,双侧16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8例,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狭窄伴反流1例,合并肾积水53例,泌尿系统感染3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7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膀胱Cohen组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0例,6个月至1岁5例,>1岁40例。左侧27例,右侧13例,双侧1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狭窄伴反流2例,合并肾积水44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38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22例,6个月至1岁28例,>1岁11例。左侧33例,右侧19例,双侧9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狭窄伴反流4例;均出现肾积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56例,输尿管末端盲端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不与膀胱相通2例,开口膀胱憩室1例。结果三组均无死亡病例,膀胱Cohen组有2例中转开放,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膀胱Cohen组与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之间,手术时间[(97.2±49.4)min比(77.4±37.0) min, P>0.05]、出血量[(3.7±1.5)ml比(2.9±1.8) ml, P>0.05]及住院时间[(6.8±2.3)d比(6.2±1.3)d,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反流效果相当,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均有明显减轻。膀胱的两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手术(P<0.05),血量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符合生理特点,抗反流效果可靠,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以及反流引起巨输尿管的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术式。

  • 标签: 儿童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 输尿管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FRⅢ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传统FRⅢ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n=59例)及接受改良FRⅢ矫治器进行治疗(研究组,59例)的安氏Ⅲ类错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硬组织指标[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上颌位置、上颌长、下颌长、面下部高、上中切牙角(U1-NA角)、下中切牙角(L1-NB角)] 、咀嚼功能(OD值)。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U1-NA角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颌位置、面下部高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上颌长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L1-NB角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颌长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L1-NB角减小(P<0.05),两组上颌长、L1-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OD值均上升(P<0.05),且研究组OD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FRⅢ矫治器,改良矫治器更适用于治疗安氏Ⅲ类错患儿,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面型,还能提升患儿咀嚼效能。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FRⅢ型矫治器,改良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哺乳功能的微创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Ⅱ、Ⅲ乳头内陷患者96例,通过自制改良乳头内陷矫形器进行治疗。随访7个月至5年,观察乳头矫正效果及哺乳功能。结果87例乳头内陷矫正评价为好,效果稳定,且不影响哺乳功能;2例Ⅱ、3例Ⅲ乳头内陷,评价为中等,乳头轻度回缩;4例佩戴时间均不到1个月,治疗效果欠佳。结论改良乳头内陷矫形器,适用于Ⅱ、Ⅲ乳头内陷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乳头内陷矫形器 乳头内陷 疗效
  • 简介:摘要: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物教材,穿插大量插图,它们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很好辅助学生理解课本文字知识。但血管横切面插图存在科学性问题,大大弱化其使用价值。若再版,希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 标签: 动脉静脉横切面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运用面罩吸氧的麻醉恢复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对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 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吸氧)和观察组(面罩吸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效果和护理观察。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术后吸氧 0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50 min、 60 min时的血氧饱和度( SpO2)、 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间面罩吸氧可以缩短苏醒时间,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氧气面罩 吸氧 麻醉 恢复效果 护理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痉挛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6-06/2019-03在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治的痉挛脑瘫患儿 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5例。治疗组采用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 Vojta疗法,进行 60d的个体化物理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GMFM-88)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 CSS)进行评定,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儿的 GMFCS、 GMFM和 CSS测试结果均提高( P <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痉挛脑瘫有较好疗效。

  • 标签: Rood技术 改良 Vojta疗法 传统 Vojta疗法 痉挛型脑瘫
  • 简介:摘要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道内滴注等,但大多存在湿化中断、湿化不充分、反复暴露道、增加护理工作量等缺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设计了一种改良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406688.9)。该装置在传统雾化器的贮液器上增加了一个与贮液器贯通的补液管,该补液管与外接的输液装置相连;同时在贮液器内的补液管末端设计了一个带导向杆的浮标,通过浮标的浮力作用来自动控制补液。该装置由氧气驱动,实现道湿化。一次性雾化器可实现持续充分的道湿化,避免频繁添加湿化液造成反复暴露道,达到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减少护理工作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持续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三血管切面在胎儿肺动脉(PA)异常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外院发现异常且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会诊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80例孕妇均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通过三血管切面观察PA、主动脉(AO)位置,并测量PA内径/AO内径比值。结果80例孕妇共检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22例,其中大动脉异常16例,三血管切面异常17例;PA和AO位置异常,气管与AO、PA位置异常、PA/AO值异常17例,PA、AO及气管位置异常5例,PA/AO值偏大9例,PA/AO值偏小8例。10例胎儿正常分娩,均无失访,均复查超声心动图,其中7例肺动脉稍增宽,3例未见明显异常。大动脉转位和右位主动脉弓PA/AO值无异常,但血管与气管位置异常;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及左心室发育不良PA/AO值大于或小于正常值。结论PA、AO内径及PA/AO值能够筛查胎儿心脏病,筛查胎儿肺动脉异常价值较高。

  • 标签: 胎儿 肺动脉异常 超声三血管切面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医师应用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胎儿上腭是否存在差异,评估产前应用该方法检查胎儿上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2018年5月至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中孕产前超声筛查并随访正常的孕妇共120例(除外多胎),每人各40例,回顾留存的颌部系列轴切面图像,包括:上牙槽横向轴(UA)切面、下牙槽横向轴(IA)切面、软腭水平轴(SP)切面、腭骨水平板水平轴(HP)切面、上颌骨腭突水平轴(MPP)切面,并对留存的HP切面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医师间各切面的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UA和IA切面。86.7%(104/120)获得S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87.5%(35/40)、85.0%(34/40)和87.5%(35/40)。92.5%(111/120)获得H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7.5%(39/40)、87.5%(35/40)和92.5%(37/40)。91.7%(110/120)获得MP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2.5%(37/40)、95.0%(38/40)和87.5%(35/40)。不同医师间各切面获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105/111)HP切面评分合格,A、B、C医师合格率分别为97.4%(38/39)、91.4%(32/35)和94.6%(35/37),不同医师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切面合格病例中,88.6%(93/105)水平夹角<30°,6例不合格病例水平夹角均>30°。无法获取HP切面病例中,77.8%(7/9)入射角度>30°。结论产前超声筛查时可采用连续扫查获取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上腭,且不同年资医师间切面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产前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一体式胰管支架置入治疗胰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胰管狭窄,首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200例,其中改良组(置入改良一体式胰管支架)100例,传统组(置入传统胰管支架)100例。记录并分析手术一次成功率、胰管支架置入时间、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评价及成本效益。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一次手术成功率[100%(100/100)比78%(78/100)]、胰管支架置入时间[(7.66±1.64)min比(34.11±15.32)min]、医师满意度[100%(100/100)比34%(34/100)]、护士满意度[100%(100/100)比23%(23/100)]及手术材料费[(5 817.12±548.09)元比(7 533.51±878.72)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改良一体式胰管支架置入治疗胰管狭窄,在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狭窄 胰管支架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消渴方对阴两虚2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就诊于本院共79例2糖尿病阴两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常规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增加黄芪消渴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各项积分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消渴方应用于阴两虚2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提升血糖控制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芪消渴方 气阴两虚型 2型糖尿病 中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