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安溪县医院肿瘤内科)摘要食管癌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癌肿堵塞食管,侵蚀邻近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病人因此不能进食甚至饮水,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活质量;食管支架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支架置入的成败也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现简单介绍一下本科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

  • 标签: 食管支架术 食管狭窄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食道支架置入术后的饮食干预措施。对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30例患者进行饮食干预。结果40例患者未发生由于饮食原因所致的并发症,大多为5~7天即可出院。结论食道支架置入术加强饮食护理,可以使相关并发症减少,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食管癌病人生命晚期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食道支架置入术 饮食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12 月所收治的 15 名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后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支架注入都十分顺利,支架覆盖病变情况良好,血管的路径改善明显,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情况,但是是一种有创方式,需要加强护理工作的开展。

  • 标签: [ ]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 观察 要点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死亡原因。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共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16例,患者术后经精心护理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预后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方式,着重讨论综合护理,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66例本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气道支架置入术后实施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针对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者进行选取,共计选取2019.2-2021.5期间内患者50例,入组后随机方式分组,分为探讨组、对比组2小组,每组25例患者,探讨组将应用气道支架置入术后护理管理、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探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探讨组对比优势性明显(P<0.05)。结论:气道支架置入术后为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气道支架置入术 术后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不同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情况。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86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支架不同对其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药物支架的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比裸支架的明显降低。2.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3.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药物支架和裸支架相比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结论对需要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来讲,应用药物支架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尤其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支架更安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药物支架 再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幽门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食管癌术后幽门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结果21例成功置入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缓解,胃蠕动恢复,恢复经口饮食。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幽门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较短时间内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幽门梗阻 金属支架 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在耳后和脸颊上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对鼻腔和咽喉部粘膜无保护措施。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试验组,在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的基础上,将支架辅助线穿过输液软管,输液软管沿着辅助线进入鼻腔、通过咽喉到达支架前端。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和鼻腔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10 d自觉舒适度(4.16±0.83)分,术后20 d(6.05±0.9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40、-7.030;P<0.01)。术后30 d,试验组患者鼻腔溃疡的发生率47.37%,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能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鼻腔溃疡的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带辅助线食管金属支架 舒适度 鼻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5年9月临床上对50例食管癌置入术后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及并发症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堵塞,其余49例均无堵塞、移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做好饮食及并发症护理对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食管支架置入术能迅速缓解晚期食管癌患者其吞咽困难,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有效控制肺部或胸膜腔感染。

  • 标签: 食管癌 支架置入术后 饮食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抗栓塞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血栓栓塞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要尽早进行抗血栓栓塞治疗,二联抗血栓栓塞法与三联抗血栓栓塞法进行抗栓塞治疗时,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

  • 标签: 冠脉支架 抗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6月某医院气道狭窄患者104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采用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对患者术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支架置入术前根治性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浸润隆突、支架置入部位、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等,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疲劳评估,ICFS总分为(82.16±8.07)分,术后疲劳、注意力、活力、精力、日常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中术后疲劳28例,发生率为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浸润隆突、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是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疲劳发生率。

  • 标签: 气道狭窄 支架置入术 术后疲劳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