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肌腱或骨外露创面39例,其中急性创面26例(外伤10例,烧伤11例,热压伤4例,虫咬伤1例);慢性创面1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2例,烧伤后期创面7例,瘢痕溃疡4例)。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下行创面清创,在肌腱或骨外露处植入加强型人工真皮支架,外加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间歇性灌洗,直至组织红润,达到二期植皮手术要求。观察并记录人工真皮支架使用次数,清创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与二期植皮间隔时间和植皮成活情况。结果39例肌腱或骨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经清创后覆盖人工真皮支架,术后经不同冲洗液间歇性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经刃厚皮片植皮手术,植皮均100%成活,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真皮支架植入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地覆盖外露的肌腱和骨,是急慢性创面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有效修复方式之一。

  • 标签: 皮肤,人工 灌洗,药物 负压伤口疗法 肌腱外露 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后各种类型的伴指骨外露的甲床缺损。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15例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6例指骨外露面积小于5 mm×5 mm,行断层甲床移植或指骨钻孔后断层甲床移植。9例指骨外露面积大于5 mm×5 mm,行邻指筋膜瓣复合断层甲床移植。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甲床成功重建。其中11例指甲无畸形,4例指甲轻度畸形。所有指甲再生无疼痛发生。供区无感觉功能障碍、外观异常。结论运用单纯断层甲床移植或结合邻指筋膜蒂瓣可有效治疗伴指骨外露的各类型甲床缺损。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指骨外露 断层甲床移植 邻指筋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面外露内置物的保全和创面修复临床策略。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8例伴有内置物外露的术后创面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0~73岁。患者中2例腹部外伤术后腹部补片外露,2例颅脑术后钛板外露,3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例颅脑术后脑脊液引流管外露。入院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在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尽快行创面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0.5 cm~6.0 cm×5.0 cm。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直接封闭,其中1例直接缝合;1例创面局部填充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后直接缝合;2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分别为10.0 cm×8.0 cm、12.0 cm×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行持续VSD治疗,待创基情况改善后,1例患者创面逐渐愈合,1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2例患者创面取大腿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并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患者术后皮片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创面封闭,内置物全部保全。随访1~3年,所有患者修复创面均无复发。结论针对伴有外露内置物的术后慢性创面,在彻底清创后,可通过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Ⅰ期封闭清洁创面;组织缺损比较大、感染比较重的创面可先行持续VSD治疗,Ⅱ期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创面,从而实现保全内置物和修复创面的治疗目标。

  • 标签: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内置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脂肪移植 肉芽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双层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5例各类原因致骨质和/或肌腱外露的创面患者病历资料,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79岁,单纯骨质外露7例、单纯肌腱外露13例、合并骨质与肌腱外露5例。创面总面积为78.0(53.4,103.2)cm2,骨质外露宽度、肌腱外露宽度分别为3.2(3.0,3.6)cm和2.0(1.7,2.4)cm。所有创面彻底清创后Ⅰ期植入双层人工真皮,待2~3周人工真皮血管化后Ⅱ期移植自体薄中厚皮片或刃厚皮片修复创面。观察记录患者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及血管化时间、是否产生血肿,自体皮移植术后7 d皮片成活率、是否重复植皮,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24例患者首次移植人工真皮后完成血管化,血管化时间为11~21(16±4)d,且移植的人工真皮均未产生血肿;1例患者移植的人工真皮血管化失败后,改用负压引流及单纯植皮处理,创面愈合后患者出院。自体皮移植术后7 d,皮片成活率为92.2%~100.0%[(99.3±1.3)%],余下创面后期自愈或通过换药处理愈合,未重复植皮。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自体皮移植术后7~19(11.9±2.8)d。患者出院后获3~60个月随访,除植皮区部分有色素沉着外,植皮存活良好、柔软、未出现反复破溃,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结论双层人工真皮复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疗效较佳,为该类创面提供了一种修复策略。

  • 标签: 皮肤,人工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创面修复 骨质外露 肌腱外露
  • 简介:摘要:在以往的工艺管道设计中管道支架的设计往往存在被忽略的现象,但是随着石油化工装置大型化的不断发展,装置中大直径的管道越来越多,而管道支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装置的安全性,因此现在设计对管道支架设计的合理性要求越来越高了。本文浅谈了管道支架的选用和支架位置的确定。

  • 标签: 管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护理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心脏支架手术术后护理的改进策略。方法 对 120例实施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个性化护理的实验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术后护理生理指标和心理健康评估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统计学意义突出 (P<0.05)。 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取得较好的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心脏支架手术 个性化护理 健康评估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覆盖创面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肌腱、骨外露面积>0. 5 cm2的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藻酸盐+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水胶体封闭)和对照组(凡士林油纱+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每组各25例。连续观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前3次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20.556±10.214) d少于对照组(28.040±11.9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0.778±12.762) d少于对照组[(40.600±17.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23);前3次换药实验组VAS(1.893±0.9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7±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3,P<0.001)。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rhGM-CSF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并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其早期覆盖肌腱、骨骼,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提高换药效率,降低皮瓣手术率,为无皮瓣手术条件及拒绝皮瓣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在门诊及基层医院得到推广。

  • 标签: 藻酸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伤口愈合 骨外露 肌腱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腿骨折并骨外露应用外固定架与比目鱼肌肌瓣转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7月— 2019 年 7月本院骨科诊治的 108例小腿骨折并骨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 每组各 54例。对照组行外固定架治疗 , 观察组在其基础行比目鱼肌肌瓣转移治疗 , 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 (94.44%) 相比对照组 (81.48%) 高 (P<0.05)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15.32±4.32) d, 相比对照组短 (P<0.05) 。观察组术后 3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为 (80.23±5.64) 分、踝关节功能评分为 (81.09±8.21) 分 , 相比对照组评分高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几率 (3.70%) 相比对照组 (16.67%) 较低 (P<0.05) 。结论 外固定架与比目鱼肌肌瓣转移联合治疗小腿骨折并骨外露的效果显著 , 能加快创面愈合 , 提高手术疗效 , 促进下肢功能改善 , 还能减少并发症 , 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小腿骨折 骨外露 外固定架 肌瓣转移 下肢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钢铁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主要围绕钢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液压支架等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液压支架设备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液压支架日常管理措施等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尽可能保障其后续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降低液压支架使用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的几率,保障钢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液压支架 故障 维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在耳后和脸颊上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对鼻腔和咽喉部粘膜无保护措施。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试验组,在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的基础上,将支架辅助线穿过输液软管,输液软管沿着辅助线进入鼻腔、通过咽喉到达支架前端。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和鼻腔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10 d自觉舒适度(4.16±0.83)分,术后20 d(6.05±0.9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40、-7.030;P<0.01)。术后30 d,试验组患者鼻腔溃疡的发生率47.37%,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能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鼻腔溃疡的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带辅助线食管金属支架 舒适度 鼻腔溃疡
  • 简介:【摘要】陆上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支架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首先,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施工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架及模板的一种施工方法,因其施工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应用广泛。论文以宝兰客专动车组存车线工程花牛村大桥一跨 32米现浇梁支架为例,对螺旋立柱贝雷梁支架与盘扣式满堂支架进行经济性对比。

  • 标签: 满堂支架 螺旋管贝雷梁支架 经济性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7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69±4)岁。在接受肌瓣转移治疗前,7例患者中5例施行过至少1次清创手术,均因感染复发而失败,出现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创面及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的4例,关节液为脓性而细菌培养阴性者3例。膝关节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松动下沉征象。结果7例患者随访7~39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与植皮成活,无疼痛、肿胀、窦道、血肿形成。患肢外形接近正常。1例轻度跛行,其余行走功能接近正常。1例在术后5个月感染复发,取出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6个月后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评估,优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延期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于病程较长、假体未松动的慢性关节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假体、闭合创面、控制感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关节感染 腓肠肌肌瓣 假体外露
  • 简介: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围绕教材内容和提问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帮助,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提问支架,从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入手,优化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 标签: 支架式教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设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置入拉布拉多犬基底动脉的动物实验,探讨置入犬基底动脉的颅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由上海甲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健康成年拉布拉多犬18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钴铬支架组(B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C组),不同类型的支架置入到相应组别犬基底动脉,分别在术后30、60、90 d行血管造影测量支架置入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采用犬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评估犬神经功能,测量评估后处死犬行大脑组织学检查。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术后30 d A、B及C组犬基底动脉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0.01) mm比(1.52±0.04) mm,t=1.038,P>0.05;(1.51±0.01) mm比(1.50±0.03) mm,t=0.913,P>0.05;(1.52±0.04) mm比(1.50±0.03) mm,t=1.316,P>0.05],在术后60 d及90 d C组血管直径较A组和B组粗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0.04) mm比(1.43±0.02) mm,t=9.867,P<0.05;(1.21±0.01) mm比(1.43±0.02) mm,t=10.548,P<0.05;(1.10±0.03) mm比(1.31±0.02) mm,t=9.317,P<0.05;(1.07±0.04) mm比(1.31±0.02) mm,t=12.512,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04) mm比(1.21±0.01) mm,t=0.627,P>0.05;(1.10±0.03) mm比(1.07±0.04) mm,t=0.864,P>0.05]。在术后30 d及60 d A、B及C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0.27)分比(2.89±0.64)分,t=1.341,P>0.05;(3.15±0.27)分比(3.23±0.47)分,t=0.976,P>0.05;(2.89±0.64)分比(3.23±0.47)分,t=1.183,P>0.05;(4.12±0.19)分比(4.21±0.25)分,t=0.943,P>0.05;(4.12±0.19)分比(3.44±0.54)分,t=1.852,P>0.05;(4.21±0.25)分比(3.44±0.54)分,t=1.980,P>0.05],在术后90 d C组犬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0±0.63)分比(3.50±0.42)分,t=12.843,P<0.05;(6.50±0.54)分比(3.50±0.42)分,t=13.148,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63)分比(6.50±0.54)分,t=0.871,P>0.05]。在术后30、60、90 d造影复查后处死犬行大脑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犬基底动脉能有效抑制支架内再狭窄,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基底动脉 支架置入
  • 简介:内容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搭建一个个的脚手架,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层次递进地使学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通过实验,笔者发现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支架式教学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理论与实践
  • 简介:摘要:作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能力,这就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不断提升作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搭建支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起到知识积累、合理运用的作用,也有助于小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搭建科学合理的支架,根据具体的写作主体,搭建合理的支架,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 标签: 小学作文 支架 引导 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