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测定水中挥发的不同监测分析方法,以及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和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提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条件,包括4-氨基安替比林的纯化、铁氰酸钾和氯仿的选择,从而利用实验要求满足生产需要。希望对有关人员的分析工作有一定的建设性帮助。

  • 标签: 挥发性酸 影响因素 消除干扰
  • 简介:摘要:挥发是一种水中的污染物质,因为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更好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保证人体的健康,水中挥发的测定已经作为一种环境监测的常规项目。挥发的主要特点是需要通过蒸馏的方式得到,沸点在230℃以内。常见的水中挥发主要包括:苯酚、甲酚、二甲酚等,在我国的化工厂生产活动当中,容易产生挥发的污染。挥发的测定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为了提升测定工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挥发测定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挥发酚 环境污染 检测试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水中的挥发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对水中的挥发进行监测是目前水环境监测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加强对水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技术,对于控制水质的污染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 标签: 水环境监测 挥发酚 监测
  • 简介:摘要:挥发浓度过高会对海洋中的生物造成毒害作用,是海水水质监测标准检验项目之一。但传统的实验室挥发分析过程复杂、样品分析周期长,难以适应快速监测的要求。本研究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测定海水中挥发,水样经在线蒸馏预处理,200s即可完成一个样品的检测,方法线性相关系数>0.9998,精密度小于1 %,检出限为0.243 μg/L,海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达90~110 %。。经验证方法可靠,可满足海水挥发监测的要求。

  • 标签: 流动注射 海水 挥发酚
  • 简介:摘要: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浓度含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难题,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溶剂萃取法是这类废水中类物质回收的主流工艺。但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脱萃取剂普遍存在价格昂贵、脱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煤化工含废水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上应用较多的萃取剂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作为主萃取剂,提出了一种工业废水中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用二异丙基醚萃取后充分静止分层,将有机相注入气相色谱,用FID检测器得到色谱图;将水质中类物质进行定性,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建立了分析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精确度、准确度高,检出限低的优点。

  • 标签: 挥发酚类物质 顶空气相色谱 水源水,工厂出水
  • 简介:【摘要】“”主要包括挥发和不挥发两种,可以和水蒸气一起挥发的称之为挥发,假如河流或井水当中因为有含的工业废水排入则可能会使得水体污染形成,这会使得相关水源中出现含类化合物。“”属于原生质毒,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物质,会对水体当中生物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并容易导致有关水产品发臭。饮用水中有存在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产生各种氯,此时水中存在有疑似碘仿的味道,形成臭味更强的氯。当人饮用以后会存在头昏、贫血及各类神经症状等,而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安全。所以目前的环境监测中比较重视监测地表水中是否存在挥发,这能为有关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但是在地表水挥发的测定中,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对其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应予以重视。本文也据此进行研究,期待所得结果可以为有关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环境监测 地表水 挥发酚 影响因素 氯酚
  • 简介: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污染问题频发。如何解决水污染问题,提高水处理质量,已成为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相关人员了解水环境,为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保障。为了提高水处理质量,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水资源和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因此,需要明确水环境监测的意义,并对水环境监测中挥发监测必要性及监测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水处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合理性。

  • 标签: 水环境监测 挥发酚监测 必要性 监测方法
  • 作者: 张亚波1 2 3 4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10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5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按照《土壤和沉积物挥发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998-2018》标准,对土壤中挥发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与研究所测得的线性关系、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表明了本方法在实验室内准确可行。结果表明:土壤挥发含量(μg)和扣除零浓度点吸光度值后的净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土壤挥发的检出限为0.2mg/kg,测定下限为0.8mg/kg;实验室对3个空白样品和1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水平分别为3mg/kg、40mg/kg、250mg/kg和30mg/kg的加标处理,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9%、1.95%、1.38%和2.60%;实验室对3个空白样品和2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水平分别为3.0mg/kg、40.0mg/kg、200.0mg/kg和20.0mg/kg、30.0mg/kg的加标处理,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3.2%~87.7%、85.4%~89.1%、91.0%~93.0%和86.12%~  89.46%、86.43%~89.87%,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85.39%、87.14%、91.10%和87.55%、88.23%。结果均满足HJ 998-2018的要求。

  • 标签: 土壤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方法验证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重,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颁布许多的政策指导文件,尤其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其为推 进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就目前而言,有机废气的处理一直都是工业废气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为切入点, 分析了几种目前常见的主流治理技术,并将其优缺点以及发展进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挥发性 有机废气 治理 污染物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材苍术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对影响苍术油含量、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排查,以确定最优的生产、存储条件,为企业生产、存贮等环节提供指导。研究发现:物料进行粉碎(过2号筛量为82%)后先加入2倍量水浸润,再加入4倍量水提取5h可实现最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且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关注苍术油的光敏性和热敏性,以免造成有效成分苍术素的含量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以大气PM2.5和臭氧为特征的复合大气污染日益严峻,成为我国目前最为突出和政府最感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量巨大,对城市灰霾和光化学污染有重要贡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明确提到加快VOCs排放综合整治,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VOCs减排任务艰巨,挑战巨大,是国家“十四五”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亟需开展VOCs治理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国家及省市层面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组织实施VOCs专项整治,引导VOCs污染防治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和深度治理方向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危害,治理要点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大气环境 挥发性有机废气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义及我国挥发性有机物定义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管控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定义 环境管控
  • 简介:【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生产和排放过程,在此过程下,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回收和分解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治理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治疗 措施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气体产生量急速增长。尽管我国针对这一现状制定了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措施,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大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 标签: 大气环境 挥发性有机气体 治理技术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侧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侧柏叶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优先最佳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侧柏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2(g:ml)、浸泡2 h、提取4.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1.7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本次试验提供方法和依据。

  • 标签: 侧柏叶 挥发油 正交实验设计
  • 简介:摘要:煤的挥发分,就是煤在一定温度,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其中所产生的物质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煤的挥发分的测定是非常严格的,整个实验的过程都相当的严谨与周密,实验过程中,任何条件都可能会影响煤挥发分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要对所有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进行分析,更加注意与规范,从而确保试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挥发分是判断煤的质量的主要依据,还能够判断煤的燃烧能力。煤的挥发分越高,就表示煤的质量就越好,煤就能够更好的燃烧。其中,能够影响煤挥发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时间等,本论文将结合煤挥发分的测定来对影响煤挥发分的因素等进行分析与讨论。

  • 标签: 煤中挥发分测定 加热温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提出了“零排放”的要求。通过浓缩减量处理脱硫废水,降低了后续零排放的费用,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劳动强度,是未来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发展方向。通过采用电炉除尘后产生的低温余热,将其与旁路浓缩塔相结合,实现脱硫废水的浓缩和减量,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脱硫废水中氯气含量较高,且酸性较大,因此,在蒸发浓缩时,氯化物的挥发会对后续的吸附塔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低温烟气浓缩法脱硫废水中氯化氢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模拟实验装置,对高氯高盐水蒸发浓缩工艺中氯的挥发行为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盐水蒸发浓缩过程中,存在着气相和液相两种情况,而液相的氯化物主要是由液相的氯化物所携带,所占的比例超过70%。烟气温度对气液间传质系数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吸气流量的变化对微粒上的氯化物的运载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另外,pH值、盐分的浓度也会对其挥发性的影响。采用多元氯化氢系统,在高盐度条件下,建立了以物料平衡为基础的旁通塔氯平衡法,用于预报蒸发、浓缩过程中的氢气挥发,并与试验相吻合。通过实例分析和模型分析,给出了控制脱硫废水蒸发浓缩工艺中氯挥发的运移规律,并为其工艺参数和工艺参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后续的研究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开展低温烟气浓缩脱硫技术的实地试验,并对其在塔内的氯水平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低温烟气浓缩 旁通浓缩 氯化物的挥发性 氯化物的挥发性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油品储运油气挥发损耗原因,接着分析了油品储运过程中油气挥发损耗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油品储运 油气挥发 原因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 要:环境空气内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抽样破坏的主要因素,这类有机化合物不仅会出现光化学烟雾,还具有相应毒性,而且实际构成较为复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致癌率。于是,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展开以下相应分析,希望可以最为迅速地检测环境空气之中的VOCs,希望能够作为臭氧污染防治相应研究工作相应基础。

  • 标签: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