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100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开术后持续硬膜外阻滞(TEB)与持续胸椎旁阻滞(PVB)镇痛效果的不同.方法50例行开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TEB组)和胸椎旁阻滞(PVB组),每组25例.开术后分别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和持续胸椎旁阻滞镇痛,观察术后6h、12h、24h和48h的静止和活动状态下各自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h静息VAS评分,PVB组的VAS评分小于TEB组,而两组在术后6h~24h的静息VAS评分和6h~48h的活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与TEB组相比,PVB组低血压、尿潴留和恶心呕吐、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更低,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EV1水平、住院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B与TEB的镇痛效果较为相似,PVB的镇痛效果可能略优于TEB,另外,PVB镇痛的相关并发症较少,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慢性疼痛,故PVB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

  • 标签: 开胸术 持续胸段硬膜外阻滞 持续胸椎旁阻滞 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46-01
  • 简介:目的:观察颈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著变化;LF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LF占总功率的比较明显下降(P<0.05);LF/HF和VT减少;HR明显下降。HRV的改变与MAP、H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硬膜外阻滞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 标签: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 心率变异性 血压 潮气量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Ⅲ~Ⅳ级(NYHA标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并发症和诱困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上硬膜外阻滞(TEA)治疗RHF2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力衰竭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麻醉期间生命体征控制影响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使用硬膜外阻滞,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及麻醉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肌缺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冠心病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方法:对91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上硬膜外阻滞治疗1~2个月。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60%,LVEF明显增加,LVEDD较前明显缩小。结论: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心肌病效果显著。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TEB 扩张型心肌病 DCM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硬膜外阻滞(TEA)治疗的效果。方法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TEA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TEA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疼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心绞痛 不稳定型/治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组织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食管癌患者划分到观察组、对照组中,观察组的45例予以复合麻醉,对照组的45例予以全麻。对比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比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行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对HR的影响甚微,且应激反应少,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胸段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食管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镇痛时的优势效应。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JSS评分≥3分,发病时间≤12 h,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常规镇痛组(C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TEB组硬膜外阻滞镇痛。C组入院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 μg·kg-1·h-1。TEA组入院后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泵注0.66%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混合液,速率3~5 ml/h,持续120 h。于镇痛1、24、48、72和120 h时记录VAS评分和腹内压(IAP);于镇痛24、72和120 h时记录HR、RR、氧合指数、CTSI评分、JSS评分和Ranson评分,评估镇痛72 h内去重症化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EB组各时点VAS评分和IAP降低,去重症化率升高,镇痛120 h时Ranson评分、CTSI评分和JSS评分降低(P<0.05)。结论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改善疾病的发展,较常规镇痛具有明显优势效应。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2组,每组40例。GEA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插管,G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后再行气管插管,分别监测2组插管即刻、术中各时点、拔管时的SBP、H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的差异及术毕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结果GEA组与G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单纯全麻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 血流动力学 麻醉药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进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单纯全麻,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拔出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麻醉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施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上腹部手术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孕妇分娩过程的研究分析,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至 12月在我院分娩的 172例单胎足月孕妇,其中 72例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 (观察组 ), 100例采取常规分娩 (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数字评分法 (NR 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镇痛起效时间 (10. 5±6. 4)min。两组的活跃期及二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评分、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镇痛效果确切,不延长产程,可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孕妇分娩过程的研究分析,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172例单胎足月孕妇,其中72例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观察组),100例采取常规分娩(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镇痛起效时间(10.5±6.4)min。两组的活跃期及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镇痛效果确切,不延长产程,可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和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硬膜外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自然分娩62例,经单盲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不给予镇痛;余31例入组实验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配合度评分高,产痛程度轻,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短,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组间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麻醉对提高产妇分娩配合度、减轻产痛有积极意义,产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开手术病患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组采用全麻方式,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分析其各项疗效指标情况。结果在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完全清醒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开手术中可以得到更快的苏醒、用药少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胸手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