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持续皮下输的操作和护理指导。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持续皮下输进行操作和护理指导。结果100例患者操作均顺利,护理中发生5例导管折叠,占5%;1例导管衔接处脱落,占1%;1例针头拔出,占1%;2例输间断,发生报警,占2%;其余91例输顺利,占91%;熟练的操作及全面的护理指导是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关键。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操作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3例乳腺癌术后5-FU持续静脉化疗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药物副作用。方法对23例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对症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化疗药物副作用。结果患者化疗过程中有11例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等不良反应,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3例骨髓抑制,经全面综合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无化疗意外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碍及降低化疗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护理
  • 简介:我院从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使用一次性电子输(简称输),由留置针持续5-FU/48h.使毒性反应减轻.且体轻巧.日常生活中携带方便。因此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现将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 标签: 5-fu一次性电子输注泵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量持续静脉硝普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持续静脉硝普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硝普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持续恩度治疗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30例应用全自动持续恩度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结果全自动给药,恒定性好,时间准确,30例顺利完成持续恩度的疗程。结论全自动持续恩度治疗时间准确,流速恒定、副反应小。

  • 标签: 恩度 注药泵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自动联合PICC在持续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择3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患者通过PICC管连接全自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无静脉炎或导管堵塞等发生,不良反应少,经有效护理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全自动联合PICC进行持续化疗具有携带方便,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患者治疗的依存性,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全自动注药泵 PICC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推给药与持续微量给药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给药,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推给药,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给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给药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间断给药 持续微量泵给药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百特与电子在静脉配置中心的配置耗时,探讨两种化疗配置效率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8月到9月期间,从静脉配置中心10位配置人员配置的化疗中,选取5-氟尿嘧啶支数为16支的百特和化疗各10个,计算每个人配置两种化疗所用的时间,得出每人配置时间的平均值,对比两种化疗的耗时。结果:通过统计,百特与电子的配置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化疗泵 药物配置 氟尿嘧啶
  • 简介: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手指成活率。术后良好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危象的发生。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静脉微持续肝素钠生理盐水抗凝治疗,有效减少了夜间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成活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素钠生理盐水 断指再植术后 持续输注 后静脉 微泵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持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微持续硬膜外药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在麻醉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心率(HR)、收缩压(SPB)、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SPB、MAP升高显著高于观察组,HR显著快于观察组,P<0.05。结论微持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用于腹部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微泵持续输注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腹部手术
  • 作者: 热依汉·伊敏尼亚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墨玉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新疆和田848100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的效果。方法:以危重症新生儿68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1月,分为参照组34例与研究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3天的危重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危重症新生儿者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治疗;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幼儿1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采用微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采用微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时采用微咪达唑仑效果显著,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微泵输注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设计使用巡视卡。结果应用微量注射常见的问题有静脉回血、药液外渗、静脉炎、堵管、渗漏、速率不准确、护士责任心不强等。结论针对存在问题,使用巡视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泵注巡视卡 微量注射泵 观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间断推药与连续输两种给药方式的比较,观察连续输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并研究其用药量的问题。方法60例行下肢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方法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平卧,给予氯普鲁卡因实验剂量3ml。5min后A组推入首次量15ml,后每间隔45分推入7.5ml作为维持量;B组以60ml/h泵入首量15ml后再以20ml/h作为每小时给药维持量;C组以60ml/h泵入首量15ml后再以15ml/h作为每小时给药维持量,间隔一段时间后分别以针刺法测最高阻滞平面,每间隔10分记录血压、脉搏。每间隔1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肌松情况。结果A组的起效时间要快于B、C两组,开始时的10min、20min、30min三个时段A、B、C三组的最高阻滞平面有显著差异,A组要明显高于B、C组,B、C两组没有差别,在以后的时间A、B两组的最高阻滞平面没有差别,但A、B两组的平面要高于C组,在循环方面,泵入组要比推入组平稳,没有较大的波动,推入组在给全量后和每次维持给药后都有血压、心率的一过性下降过程。结论硬膜外持续泵入局麻药麻醉能满足下肢手术的要求,且循环平稳,相对于单次推药的用药量偏大。

  • 标签: 盐酸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 微泵输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持续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持续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黏稠度、量。结果无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输持续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 标签: 输注泵 气道湿化 气切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方法择期乳腺癌患者分3组行单纯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的BP、HR、ECG、SPO2和PETCO2变化、记录术中用药、体动、苏醒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在置入喉罩和拔出喉罩时BP、HR的变化,苏醒参数包括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单纯丙泊酚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O.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快、更平稳。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持续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功能紊乱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需管饲喂养的VLBWI 8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2~33+5周,出生体质量1.04 ~1.47 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1~33+5周,出生体质量1.05~1.47 kg。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并予以间断管饲输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予24 h持续微量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每日奶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出生后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情况。结果1.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均增加奶量增加[(12.95±2.34) g/d比(10.08±2.08) g/d]、胎粪排尽时间缩短[(3.90±0.84) d比(5.02±0.86) d]、每日大便次数增多[(3.85±1.07)次/d比(3.00±0.81)次/d]、拔除胃管时间缩短[(14.75±3.20) d比(16.80±3.08) d]、体质量下降最低日龄缩短[(3.38±0.86) d比(4.22±0.89) d]、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增快[(15.25±2.29) g/(kg·d)比(11.55±1.56) g/(kg·d)]、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0.58±8.03) d比(44.30±8.13) d]、头围增长速度增快[(35.23±2.40) cm比(33.74±1.6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907、3.981、-2.918、-2.825、3.890、-2.060、3.233,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16.050、5.165、14.528,均P<0.05)。4.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暂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8、10.251,均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及NBNA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6、3.207、3.000、2.421,3.150、6.141,均P<0.05)。结论24 h持续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减少VLBWI胃肠功能紊乱,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体格生长,从而促进其行为神经的发育。

  • 标签: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持续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生长发育 行为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危重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疗法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危重症新生儿125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65名采取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疗法,对照组60人行常规治疗。对比生存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的发生率1.54%,和对照组数据10.0%相比更低(P<0.05)。关于TRIPS评分,在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5.01±2.48)分,和对照组(20.06±2.9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生存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93.33%相比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危重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理稳定程度更高,生存率提升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多巴胺 新生儿危重症 不良反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