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转移瘤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肝转移瘤 栓塞 灌注治疗 时辰 生存率
  • 简介:摘要:分析 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以及应用特点。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100 了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 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前后指标。结果:采用 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方式。患者心率、血浆、呼吸淀粉酶,丙氨酸转移酶等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情况都好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置管后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肝癌与肝转移癌采用肝动脉留置导管,经百特泵持续导管内灌注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动脉缓慢滴入,治疗两个疗程,对置管术后的情况、化疗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及采用有效针对性护理。结果28例病人完成治疗计划,治疗过程虽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及时对症处理,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在留置肝动脉导管行区域性持续灌注化疗比全身化疗毒副反应轻,可控制病情,延长存生期;通过规范的临床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动脉置管,奥沙利铂,化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欠佳者,镇痛泵持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疗效。方法seldinger技术腹腔干造影后选择置入肝动脉,碘油沉积欠佳和少血供者予顺氯胺铂(DDP)60mg,5-氟脲嘧啶(5-FU)0.75g,阿霉素(ADM)50mg灌注化疗后,5-FU0.75g自控镇痛泵持续动脉灌注化疗12h。结果临床受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白细胞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转氨酶等毒性反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红素毒性反应Ⅱ度以内,且4周内恢复,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2个月。结论临床经济安全,生存时间有所延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镇痛泵 肝癌 持续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PVC)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90例P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TACE(45例),实验组于TACE基础上添加PVC(45例),相比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赫,P<0.05。结论 TACE联合PV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死亡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还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

  • 标签: 桡动脉 有创血压监测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ABAO)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亚型,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ABAO的关键。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桥接治疗)对于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然而,迄今尚未针对后循环卒中的再灌注治疗进行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就ABAO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基底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性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缺血动脉重建后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8例(92条下肢)急、慢性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重建术79条下肢,PTA4条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9条下肢,小腿中段增粗0.8~3.7cm,平均1.8cm;大腿中段增粗1.9~5.6cm,平均增粗3.3cm.超过4cm有7例,其中5例作筋膜室切开.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结论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累及多器官的综合征,其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程度呈正相关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在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作用;全身动脉硬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下肢缺血 动脉旁路术 再灌注损伤 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由于直肠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外科根治性手术疗效的提高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对于化疗等辅助性手段的期待也逐渐增大。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ctherapy,TAC)从50年代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Ⅲ.而作为术前辅助化疗的措施只是近十余年的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TranscatheterArterialChernotherapy,

  • 标签: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直肠癌 根治性手术 外科 辅助化疗 解剖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多普勒 血流灌注 癌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效果确切,优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7~79岁,均有上腹不适及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的临床症状,均经食管镜取病理确诊,其中13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7例发现其它主要脏器有转移。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粘液细胞癌4例,乳头状腺癌2例,腺鳞癌1例。方法全组病列均采用Seldingers法经应股动脉穿刺插管。当导管头进入腹腔动脉开口处(T12-L1水平),于电视监视下注入少量造影剂观察,了解并证实胃左动脉开口及走向,当确定导管头进入胃左动脉并了解肿瘤范围及血供后,从导管缓缓往入化疗药物。我们采用5~氟脲嘧啶1000mg,卡铂500mg,丝裂霉素(MMC)20mg。

  • 标签: 胃左动脉 灌注治疗 化疗药物 晚期贲门癌 动脉灌注化疗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探究术中动脉灌注化疗(intraoperationarteryinfusionchemotherapy,IAIC)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06年3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科的91例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术中经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及腹腔共给予5-氟尿嘧啶1000mg及丝裂霉素10m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单纯行常规手术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FAP方案(5-氟尿嘧啶600mg/m2d1、丝裂霉素30mg/m2d1、顺铂20mg/m2d1-5)化疗,总疗程4-6次。结果:实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6.09%、58.70%。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6.09%、15.22%、21.74%。对照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0.47%、32.56%。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46.51%、25.58%、18.60%。中位生存时间实验组为36个月,而对照组为27个月。两组间3年腹腔转移率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对腹腔转移率的降低可能有意义。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IAIC) 腹腔灌注化疗 胃癌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介入术后留置导管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肿瘤 留置导管 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肿瘤患者介入手术后留置导管以进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配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介入手术治疗肿瘤患者且留置导管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格分组,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各组有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事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评价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介入手术治疗肿瘤患者留置导管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可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治疗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治疗舒适性。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肿瘤 介入手术 留置导管 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合并有脑灌注不足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AAD)诊断依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早期诊断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国际记录数据显示,在2202例AAD患者中,有132例(6%)合并脑卒中[1]。现有资料显示AD急性期意识障碍发生率达20%[2],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脑灌注不足 诊断 便携超声仪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7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作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行灌注栓塞治疗.结果有效率81.6%(71/87),灌注栓塞后34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30例作放射治疗,8例作全身化疗,8例作姑息性治疗,2例门诊观察,余5例因各种原因放弃继续治疗.栓塞后79例阴道上段,穹隆部有不同程度缺血改变,1例阴道膀胱瘘合并盆腔脓肿,3例阴道宫颈破溃,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尿失禁.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是治疗宫颈癌有效的辅助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子宫动脉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