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后的所得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使用硅胶吸附层析分离技术,对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应用MTT法检测备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1-A6,B1-t34,C,D等12个组分;MTr法实验显示A1、A2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A1和A2在201a,g浓度时,对HepG-2、SGC-7901、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66.8%和68.4%;67.5%和77.8%;73.3%和70.6%。结论: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2个组分中以Al、A2组分的抑瘤作用较强,为蛇六谷最佳有效部位。

  • 标签: 蛇六谷 乙酸乙酯萃取物 MTT法
  • 简介:本文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的衍生物(1–6)。在对它们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中,发现化合物5对人肝癌和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6在结构上与化合物5非常相似,对人结肠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 标签: 吲哚 4H-β-咔啉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构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构树叶总黄酮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超声波功率等级对构树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MTT法检测构树叶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经药物处理48h后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超声波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等级为80%,超声波温度为50°。12mg/ml构树叶总黄酮作用肝癌细胞72小时,抑制率可达64.53%。经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现象。结论本工艺采用超声法对药材进行微波法提取前处理,可以极大提高构树叶总黄酮的得率,该工艺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构树叶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的31位定点突变,以获得抑瘤效果增强的肠毒素。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SEC2中31位的His用Asn替代,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CM弱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并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其进行鉴定,通过MTS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构建了突变体蛋白SEC2(H31N),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体外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SEC2(H31N)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野生型SEC2,尤其在低浓度下此现象更为明显。对于5个受试细胞株,SEC2(H31N)的IC50均低于SEC2;SEC2(H31N)浓度分别为0.01~10、0.01和0.1ng/mL时,对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A549的生长抑制率与SEC2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同野生型SEC2相比,突变体蛋白SEC2(H31N)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葡糖球菌肠毒素C2 超抗原 突变体 抗肿瘤
  • 简介:本文对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特异性易感基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总结抗肿瘤药肝损伤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设抗肿瘤药物肝损伤分子检测与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将对预测药物肝损伤的发生、指导临床化疗药物使用和新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发现,甘草还具有保护正常细胞及调节机体免疫力及抗肿瘤的作用,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近10年内关于甘草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予以综述,以便于医疗同道参考查阅。

  • 标签: 甘草有效成分抗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通关藤药材中所含成份的研究,从脂肪酸对癌细胞的作用、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阐述了脂肪酸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通关藤 不饱和脂肪酸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状况与变化趋势。方法对2008~2010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中,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用药频率均逐年增加,紫杉醇、香菇多糖、奥沙利铂销售金额均居前三位,他莫昔芬片、香菇多糖针、来曲唑片用药频度均居前三位。结论2008~2010年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变化不大,临床应用基本合理。进口药品价格昂贵,应加快研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价格适宜的国产抗肿瘤药物,以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用药频度 销售金额 用药分析
  • 简介:通过对近年来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小檗碱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实现抗肿瘤作用。肯定了小檗碱在抗肿瘤方面作用的同时,提出未来应加强联合用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小檗碱更好的发挥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小檗碱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摘要目前,纳米药物载体认为是很有潜力的药物传递体系,可为抗肿瘤药物治疗提供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本文着重从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在肿瘤治疗的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剖析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纳米技术 载体材料 靶向 缓释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华蟾素的药品名为华蟾素注射液(Cinobutaciniinjection,CINO)是我国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抗肿瘤中药制剂,尤其对原发性肝癌、肺癌、食管癌等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中药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肝癌、肺癌、胰腺癌的I期临床研究已获得阶段成果,初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其抗肿瘤活性有效组分可能为其非极性部分。本文综述了华蟾素抑制肿瘤细胞的机制以及当今其用于各种癌症的研究的进展。

  • 标签: 华蟾素 抗肿瘤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植物类(天然类)抗肿瘤药由于近年来国际上对该类药物研究开发的高潮不断,更加加速了该类用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像紫杉醇、喜树减衍生物等新品种上市以来,由于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青睐,该类药在肿瘤大家族中已经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天然抗肿瘤药 作用机制 死亡
  • 简介:目的对医院抗肿瘤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DDDs)值、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排序比值,并进行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植物类抗肿瘤药受临床欢迎。结论抗肿瘤药利用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用药特点。

  • 标签: 抗肿瘤药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中药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等优点。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本文从免疫增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对常见中药的醇提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中药醇提物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某些中药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确实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主要是总结近年来中药摆脱传统的煎剂入药,通过剂型的不断更新和改变,其抗肿瘤效果更加显著。不仅证明中药在抗肿瘤的显著作用,同时证明剂型的创新更有助于提高抗肿瘤效果其意义深远。

  • 标签: 常用中药 新剂型 抗肿瘤
  • 简介:姜来源于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姜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6-姜烯酚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10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2010年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增加较快。2005年是2001年的2.56倍,2010年是2005年的2.39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其他抗肿瘤药与辅助治疗药物的销售金额排序均位于抗肿瘤药物的前两位。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其他抗肿瘤药与辅助治疗药是治疗肿瘤的主要品种。表明我院抗肿瘤药药物的应用状况与国内抗肿瘤药总体用药情况相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药物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