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诱发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免疫新功能——直接控制免疫细胞T细胞在体内迁移运动,为理解免疫器官产生抗体提供了新线索,从而给保护性疫苗的研制指出了新方向。相关论文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 标签: 抗体 发动机 科学家 人类 《自然》杂志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lSA分别检测500例老年患者及1576例中青年患者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诊断试剂TPPA进行确诊。结果TP-ELISA法检测老年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疾病及检测方法是造成老年人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TP-ELISA 老年人 梅毒抗体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以及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95例男性不育患者及80例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体(TIg)、IgG和IgA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育患者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5.3%,对照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为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抗精子抗体的存在降低了妊娠的几率,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对诊断不孕症有一定价值,而且可以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男性不育 妊娠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骆驼和护士鲨等动物的体内发现了一种重链抗体。重链抗体和普通的抗体相比缺少轻链,仅有可变区,但依然保留了抗原结合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重链抗体形成的单域抗体不仅保留了分子量小、物理稳定性高、容易表达等特性优点,而且亲和力高、不易聚集,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

  • 标签: 重链抗体 单域抗体 骆驼科动物
  • 简介:宇宙产生之前,世界是什么或是什么样子的?答案很简单。无人知晓。有人认为在空间和时间之外存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海洋”,在那里,许多可能存在的宇宙不停地生成或消失,

  • 标签: 产生之前 宇宙产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抗体因素以及降低其发生的机率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近年33例输血反应样本进行血清学的分析,对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以及HLA抗体进行筛查,并分析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如果进行多次输血后容易产生红细胞抗体和HLA抗体的机率比较高,而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率较小,而且输血反应主要以发热最为多见。结论医院内部建立比较规范的输血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重视输血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巧合应用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输血 抗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中ds-DNA抗体、Sm抗体、核小体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DNP抗体等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和与SLE诊断的特异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9—2010年已确诊为SLE的住院患者进行ANA谱检测结果的分析,统计出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等自身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得出其在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3例SLE患者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2.0%,67.7%,31.2%,53.8%,21.5%,特异性分别为94.5%,98.9%,94.5%,92.3%,97.8%。结论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等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果联合检测5项抗体则大大提高了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其中任意2项或2项以上抗体阳性时,对SLE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对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谱 dsDNA抗体 Sm抗体 核小体抗体 核糖体P蛋白抗体 DNP抗体
  • 简介:目的:研究孕产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的几率,探讨孕产妇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以及对孕产妇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本地区17家医疗机构自2009—2012年3年的孕产妇3654人次,用试管法、做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和确认,并与3783人次随机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对比。结果:孕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18%,明显高于普通献血者的0.33%(P〈0.05)。其中E抗体的阳性率为0.65%(24人次),C抗体的阳性率为0.33%(12人次),其他抗体的阳性率为0.18%(7人次),而普通献血者的相应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19%(7人次)、0.11%(4人次)、0.03%(3人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产妇作为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几率比较高,输血时必须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时做RhE、RhC同型输注。

  • 标签: 孕产妇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心抗体和e抗体抗体阳性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验300例双抗体阳性HBV-DNA含量。结果核心抗体与e抗体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3.61%。结论乙肝核心抗体与e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极少数仍存在病毒复制,具传染性。在乙肝核心抗体与e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HBV-DNA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乙肝病毒复制 传染性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配血过程中的意义,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拟输血或备血的8978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做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总结各抗体出现频率,统计输血反应例数。结果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8978例检出不规则抗体88例,阳性率为0.98%;抗体鉴定确定自身抗体15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7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55例,未知抗体11例;检测不规则抗体血型系统,Rh系统60例,占68.18%;MNSs系统21例,占23.86%;抗-A13例,占3.41%;P系统2例,占2.27%;Lewis系统1例,占1.14%;Kell系统1例,占1.14%。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查,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分析常州地区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方法:对2011-05—2012—11常州地区各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231例,应用盐水、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共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54例。其中自身抗体13例(高效价冷凝集素9例;未知的特异性自身IgG型抗体4例),药物引起的抗体2例,同种特异性抗体39例,分别为:抗-E15例(1例为IgM型)、抗-M13例、抗-E伴抗C1例、抗-C伴抗e1例、抗I)8例(1例为IgM型)、抗-Leb1例。结论:俭出的不规则抗体与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抗M检出率较高,Rh系统抗体差别不大。

  • 标签: 血型 不规则抗体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我院就诊自愿检测HIV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者采血标本由县疾控中心送HIV确诊实验室进行HIV抗体确诊试验,本文对确诊阳性病人从病人年龄、性别、感染率等方面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自愿检测HIV的27400份标本中,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230份,经HIV确诊实验室确诊阳性206份。206例HIV阳性病例即HIV感染者中,其中青壮年占56%,男女比例为1.9∶1。结论HIV感染率以较大幅度逐年上升,且分布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均进行HIV抗体筛查,同时提示需加强医务人员生物安全和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HIV抗体 医院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霍鲁日的《俄国哲学的产生》一文探讨了俄国哲学产生的具体时间,也分析了俄国哲学与其宗教神学之间的联系。霍鲁日认为,俄国哲学的特点是宗教性,它与东正教在俄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占有的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

  • 标签: 俄国哲学 宗教神学 东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凝集法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比较。方法分别用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法)和用红细胞凝集法(TPHA法)检测692份样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PPA法和TPHA法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梅毒均符合临床需要。

  • 标签: 梅毒 凝集法 包被载体
  • 简介: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O、A、C、Asia1、SAT1、SAT2和SAT3型。O型的流行最为广泛,其次为A型和Asia1型,c型和南非三型非常罕见。

  • 标签: 牛口蹄疫 抗体监测 疫苗免疫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口蹄疫病毒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