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活体情况下通过全定量测定的方法观察红花注射液(CTL)对休克时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血流速度、血液灌流量的影响,CTL对休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略),红花注射液对休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正常状态下家兔肠系膜内微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为(1.03±0.12)mm/s

  • 标签: 动力学研究 抗休克血液 注射液抗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5ml/kg)、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10ml/kg),腹腔注射给物。给药5min后,各组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10mg/kg,建立感染性休克SD大鼠模型,分别于内毒素注射30、60、90、120分钟后测耳廓微循环血液灌注量(PU),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运动速率(V)值。结果注射内毒素后,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低、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的PU下降趋势均显著减小(P<0.05)、对CMBC及V有显著的升高作用(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内毒素感染性休克SD大鼠的微循环。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休克 内毒素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髓输注生脉注射液抗休克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20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接受麻醉,模型组及干预组麻醉后接受失血性休克造模,造模后模型组接受骨髓输注生理盐水,干预组接受骨髓输注生脉注射液,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EPO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①骨髓腔输注生脉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兔的EPO的含量;②经过不同药物的骨髓腔输注后可以发现干预组实验兔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经骨髓腔通路具有理想抗休克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EPO有关。

  • 标签: 休克 骨髓腔通路 生脉注射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以七乙酰-1-α-溴代乳糖为供体,以不同聚合度的缩乙二醇(n=4,5,6)为连接臂合成三个二聚乳糖化合物;以重症烧伤大鼠为模型,研究其体内抗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活性。结果研究表明与对照组(食盐水)相比,这三个合成的二聚乳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休克活性。结论以缩乙二醇为连接臂合成的二聚乳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休克活性;聚合度的不同,对抗休克活性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二聚乳糖化合物 抗休克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
  • 简介:摘要复苏性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术(REBOA)是早期抗休克的重要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有效止血、维持基础血压、保证、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提高患者抗休克救治成功率。但是由于REBOA可能引起远端严重缺血等并发症,限制了其使用。随着临床认识的进步和抗休克救治理念的不断提高,REBOA有了重大进展,包括pREBOA和iREBOA的使用,在心脏骤停情况的使用等。为了更好的使用REBOA,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制度和培训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重症监护医学住院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了对照组(常规治疗)、Ⅰ组(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Ⅱ组(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组30例,对三组病人的28天生存率、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三组病人治疗前、治疗24、48、72小时后心率、氧合指数、血常规、体温、凝血功能、血乳酸、血肌酐差异。结果:经对比,氧合指数方面,Ⅱ组比Ⅰ组优越,体温降低及心率减慢方面Ⅰ组、Ⅱ组差异不含统计学含义,然而,二组效果都比对照组优越(P<0.05)。在白细胞计数方面,Ⅱ组比Ⅰ组优越。在降低血肌酐、清除血乳酸方面,Ⅰ组、Ⅱ组差异不含统计学含义,但二组效果都比对照组优越(P<0.05)。在ICU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Ⅱ组都比对照组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比I组短(P<0.05),28天生存率方面II组是70.00%,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有助于感染性休克病人快速恢复器官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出血风险不显著,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出血
  • 简介: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肽氨基酸,能与肝素结合,抑制其激活抗凝血酶Ⅲ活性的作用,常用于使用肝素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伴有出血倾向或血液透析后即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注射鱼精蛋白可导致动脉压下降,心排出量减少,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肺循环阻力增高等反应,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1~3].在血液透析患者,我院共收治6例使用鱼精蛋白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岁~62岁.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5例,急性肾衰竭临时血液透析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急性肾衰竭1例;4例患者曾使用锌鱼精蛋白胰岛素,2例有药物过敏史,均没有鱼虾等食物过敏史.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鱼精蛋白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高容量血液滤过以及血液灌流结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治疗前的血浆炎性因子与内毒素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血浆炎性因子与内毒素水平上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滤过 脓毒症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数字随机法的方式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后的BUN、Cr、K+水平较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TNF-α、IL-6、CR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 2016年 3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方式和高容量血液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实践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中31例患者和 24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 91.2%和 7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实践可知,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明显。 结论: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式治疗,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有效率,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随机分成2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容量复苏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a(TNF-a)。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MODS、IL-6及TNF-a,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感染性休克,通过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疗效确切,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败血症休克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CRRT治疗时使用综合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68名患有败血症休克且接受CRRT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4名作为对照组,另外34名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该疾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疾病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败血症休克患者而言,在实施CRRT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有必要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目的在于提高该项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因此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大范围的应用。

  • 标签: 败血症休克 连续血液净化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否改善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ICU收治的5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入科是否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技术分为血液净化组(n=29)及常规治疗组(n=26)。两组患者均按2016年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均不行血液滤过或(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净化组24 h内完成一次血浆置换后立即行血液滤过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功能评分及记录28 d生存状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28 d生存状况。结果(1)入组时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入组时两组PCT、CRP及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液净化组PCT、CRP及IL-6均下降[PCT(ng/mL):(50.07±14.54) vs.(57.93±13.42),P=0.043;CRP(mg/L):(85.71±46.05) vs.(115.10±44.42),P=0.042;IL-6(pg/mL):(5 957.45±2 344.48) vs. (7 522.94±3 218.94),P=0.043],但WBC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入组时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及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去甲肾上腺应用剂量、乳酸水平及EVLWI明显下降,SVRI明显上升{去甲肾上腺素泵入剂量[μg/(kg·min)]:(0.76±0.39)vs.(0.54±0.39),P=0.044;乳酸(μmmol/L):(7.74±4.22) vs.(4.51±1.62),P<0.001;EVLWI(mL/kg):(10.04±2.77)vs.(8.23±2.23),P=0.008;SVRI (dyn·s/cm2):(1 103.14±364.94)vs.(1 403.31±264.46),P=0.001};24 h两组静脉入量为(3 852.07±686.43) mL vs. (4 474.81±572.71) mL,P=0.001。(4)入组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14.07±4.30) vs.(19.23±5.44),P<0.001;SOFA评分:(9.93±1.16) vs.(11.69±1.81),P<0.001];两组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够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但24 h的短时间治疗无益于改善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血浆置换术 血液滤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疗效方法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态观察患者CVVH治疗前后血pH、氧合指数、HCO3、BE、BUN、SCr、血压、APACHE—II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31例救治成功,11例死亡,病死率26.19%。治疗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他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早进行连续血液净化,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脏器功能损害,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持续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酐和氮素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HCO3-和动脉血氧分压几项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对患者机体酸中毒缺氧造成的循环功能障碍加以纠正,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发生概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单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治疗,将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差异不大(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要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要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