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帕金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4月-2020年04月诊治的66例老年帕金森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抑郁(HAMD)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老年帕金森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帕金森 抑郁情况 运动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学生在身心方面处于成长当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走向极端,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也就导致了中学生抑郁几率的不断提升。作为中学班主任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走向健康积极的人生轨道上,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班主任针对学生抑郁情况应实施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 标签: 学生抑郁情况 班主任教育 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产后产妇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探讨,患者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单双号对患者分组,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患者,综合性心理干预用于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疗效和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达到了 94.87%(37例),和对照组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DS评分(10.63±2.54)分,HAMD评分(11.23±2.11)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用于产后抑郁患者可以促进患者好转,减轻抑郁表现,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 治疗效果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及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18年1~10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180例初产妇及120例经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出现率为45.00%。180例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6.11%,120例经产妇的产后抑郁出现率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关系、配偶文化程度、初产妇文化程度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关系及家庭月收入。结论该院初产妇比较经产妇有更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孕妇孕期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降低孕妇产后抑郁出现率。

  • 标签: 初产妇 经产妇 产后抑郁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8年6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各给予的为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评比项为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EPD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在数据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推广。

  • 标签: 孕产妇 妊娠结局 产后抑郁 产科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根据实际观察研究,分析了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对 60例初诊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测评,并获得相应的量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严重的症状是头晕、疲劳、失眠和健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为 17.3-2.5。根据相关标准,结果显示,除负性情绪引起的失眠外,大部分患者都有轻度抑郁,因此,神经科门诊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失眠、焦虑等轻度症状,神经科门诊抑郁症最重要的症状为失眠、焦虑等轻度症状。他们的人数也增加了。抑郁症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抑郁症患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我院 2016年 7月到 2018年 12月的 40例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 20。常规治疗组对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康复针灸治疗组对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患者以康复针灸治疗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抑郁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 HAMD抑郁评分、 NHIS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针灸治疗组的疗效更高, P< 0.05。治疗前两组 HAMD抑郁评分、 NHIS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P> 0.05;治疗后康复针灸治疗组 HAMD抑郁评分、 NHISS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康复针灸治疗组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抑郁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结论:脑卒中伴抑郁情绪患者实施康复针灸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抑郁和神经功能。

  • 标签: 康复针灸治疗 脑卒中患者 抑郁情绪 症状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和抑郁现状,以期能降低或缓解外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和抑郁情绪。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抑郁状态量表对2016年9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37名住院医师的抑郁和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08名,女性29名,年龄(26.57±1.77)岁,年龄范围23~28岁。分析职业倦怠和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规培时间、规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分析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职业倦怠和抑郁在性别、规培时间、规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37名外科住院医师中,10名(7.3%)存在重度、需要干预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维度,有67名(48.9%)为轻度倦怠,有53名(38.7%)为中度倦怠,有17名(12.4%)为重度倦怠;在玩世不恭维度,有86名(62.8%)为轻度倦怠,37名(27.0%)为中度倦怠,14名(10.2%)为重度倦怠;在成就感降低维度,有64名(46.7%)为轻度倦怠,有43名(31.4%)为中度倦怠,有30名(21.9%)为重度倦怠。抑郁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37名外科住院医师中有27名(19.7%)存在抑郁状态。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在性别、规培时间、参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和参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第1年的外科住院医师有14名(35.0%)发生抑郁,高于规培第2年8名(15.7%)和规培第3年5名(10.9%),(P<0.01)。情绪衰竭(r=0.248,P<0.05)、玩世不恭(r=0.301,P<0.05)和成就感降低(r=0.201,P<0.05)与抑郁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和抑郁情况不容乐观,抑郁发生率在规培时间分布上有差异,其中规培第1年的住院医师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的发生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普通外科 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 问卷调查 职业倦怠 抑郁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抑郁情况, 总结 护理方案与 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住院治疗的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共 80 例。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疾病严重程度患者抑郁情况,并进行合并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期间患者抑郁情绪状况。 结果 :抑郁情况与合并症患者的性别、病程、肝功能分级有关,且研究组合并症患者的 SDS 评分更低, P<0.05 。 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情况明显,抑郁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病程、肝功能分级有关,予以全面的专科 护理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抑郁情况 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改善其心理状态的效果。 方法 : 本次实验中,共 48 例研究对象,为我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10 月收治,均符合入组标准,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本次实验中主要应用针对性护理及 正 常规护理,前者应用于研究组中,后者应用于参照组中,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 结果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可比性, ( P > 0.05 );而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 41.69±2.17 )分、( 43.78±3.66 )分;参照组患者分别为( 53.64±2.58 )分、( 52.79±3.49 )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对 慢性胃溃疡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针对性,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慢性胃溃疡 针对性护理 焦虑 抑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开展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控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方法: 实验选取 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 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 6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 HAMD 抑郁情绪的调研 上看,观察组为( 10.6±2.5 )分,对照组为( 13.7±4.1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 NIHSS 评分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5.6±1.2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4±2.1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一定成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整体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抑郁患者 康复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症属临床常见精神类病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像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皆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随着多靶点、多系统共同作用类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也不断在临床上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对抑郁症的临床发病机制与新型抗抑郁药的疗效进行综述,对抑郁症展开深入探究。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新型 抗抑郁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