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法,对1980—2011年间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1)除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全要素增长率为负外,其他东盟国家均为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就本文样本来说,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2)1984—1986年、1996—1998年以及2002—2004年期间东盟整体出现了3次较为剧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3)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加,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收敛 东盟经济
  • 简介: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5年一次的全国大选,根据缅甸选委会公布的最终选举结果,昂山素季领导的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得压倒性胜利。在人民院,民盟赢得255个席位,占了人民院全部440个议席的半数以上,而军方扶持的时任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仅获30个席位。

  • 标签: 缅甸 大选 局势 全国民主联盟 选举结果 昂山素季
  • 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的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的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的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后果:文化的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的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的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的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的隐性但却是根本性的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的感知和与之的关系都是疏离的,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的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的权利和能力,高度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的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的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的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的“沉默的规范力量”。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的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透过时间的视角,可以看到一定的文化的稳定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 标签: 文化安全 时间维度 文化认同 文化的能动性 文化的反思性 文化的延续性
  • 简介:巴基斯坦穆斯林婚姻陋俗以压制女性为基本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分为宗教因素和经济因素两大类。而两大因素的背后,则是父权社会体制下男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

  • 标签: 巴基斯坦 穆斯林 婚俗 女性
  • 简介:南海问题的本质是中美在南海地区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的战略博弈,美国将“舆论战”作为这种战略博弈的内在组成部分,注重综合运用政府官方发声、媒体舆论炒作、学术机构解读等不同手段打“组合拳”,对外传播效果彰显、技战术特点突出:一是建立官方、学界和媒体统筹协调、紧密配合的对外传播机制;二是在策略上擅长主动出击,通过不断设置新议题打主动仗:三是在议题设置上有效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注重玩逻辑和语言文字游戏,奉行双重标准.片面理解国际规则和秩序。美国南海“舆论战”对服务美国内政治、团结美盟友、遏制中国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意图后果值得东盟国家反思.其方式方法值得中国借鉴。

  • 标签: 美国 中国 东盟 南海问题 “舆论战”
  • 简介:对于最终裁决,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它将会是一份对中国不利的裁决。中国坚持仲裁庭对案件无管辖权,其做出的裁决非法无效,对中国不具有拘束力,中国不会承认,更不会执行。菲律宾和有关各方则坚称既然中国是《公约》的缔约方及案件的当事国。仲裁庭所做的程序性和实体性裁决均对中国具有拘束力,它们也会借助所有可能的途径、采取各种手段向中国施压,以期逼迫中国承认并执行裁决。针对这一形势,中国外交部门已经广泛寻求并获得了不少国家对本国南海政策的支持。显然,裁决出台后,中国和菲律宾及有关各方将会围绕该案展开新一轮的外交、舆论、军事对抗,南海冲突势必随之升级。

  • 标签: 南海政策 前景预测 仲裁案 外交部门 《公约》 军事对抗
  • 简介:自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做出了有关南海仲裁案的管辖权审理裁决之后,该案已经进入了实质部分的审理。自2013年菲律宾提出相关诉讼,至今已过去三年时间。三年之中,南海问题变得越发复杂和敏感,而中国也同时面临着现实和法律两个层面的压力。日本作为本地区内的一个海洋强国,基于各种利益考量,对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关注。本文将对仲裁庭做出的管辖权裁决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日本学者关于该案的相关研究和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简单的介绍,为该问题的各位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中菲南海仲裁案 日本 看法 立场
  • 简介:作为主管外交的职能部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塑造亚太”的主要实施和协调者。在所谓“塑造亚太”方面,美国国务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负责公共外交的公共事务局、负责网络外交的e外交办公室、提倡宗教自由的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以推广美式“普世价值”为己任的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等。后两个部门每年都要分别发布《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和《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亚太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宗教自由、人权等状况加以评判,以配合美国对亚太的塑造。美国亚太塑造策略的实质是以宗教和人权为借口,推销其民主价值观,以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多的亲关政权。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塑造亚太 国际宗教自由报告 国别人权报告
  • 简介:国内恐怖极端主义发展态势严峻和阿富汗北部局势不稳是中亚地区面临较高的"伊斯兰国"威胁的内外环境背景因素。"伊斯兰国"威胁在中亚地区的主要表现包括,"伊斯兰国"中亚籍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高职位军人和政治人物受到"伊斯兰国"的影响;社交网站是"伊斯兰国"向中亚进行宣传和招募人员的主要途径。目前,中亚面临的来自"伊斯兰国"的现实性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回流的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参加"伊斯兰国"军事行动的中亚籍人员,二是和中亚国家相邻的阿富汗北部地区的"伊斯兰国"力量渗入中亚南部地区。其中与阿富汗相邻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面临的来自"伊斯兰国"渗入的威胁风险较高。

  • 标签: 中亚地区 “伊斯兰国” 恐怖极端主义 阿富汗
  • 简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越南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自南北统一之后就开始注重海洋经济的发展。近些年越南在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方面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海洋经济在越南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撇开地缘政治、军事安全等因素,单从经济因素出发,南海丰富的资源和天然的地理优势就让越南对南海主权欲罢不能,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暗地里也在助攻越南实现"东进、扩展东海领土"的野心。(1)中国和越南之间虽然小摩擦不断,但合作的基础还在,双方应暂时放下争议,认真贯彻执行已达成的协议,同时积极探索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本文从越南海洋经济发展出发,分析越南的南海主权争议战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中越海洋经济合作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越南 海洋经济 南海主权 中越合作
  • 简介:龙江丝路带是黑龙江省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基础上,立足于自身实际作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构建对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全方位务实合作、促进地区间经济互利共赢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幸福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透视龙江丝路带在现实构建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存在运输规模收益递增将会损失黑龙江省的区位利益、引力差异决定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贸易难以实现均衡、本地市场效应决定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存在区域竞争这三大深层问题。基于此,应规避好过渡区位效应、全力打造黑龙江省“互联网+”欧俄黑订单,发挥好贸易引力效应、对俄远东资源实施“引进来”贸易战略,利用好本地市场效应、积极承接好东亚地区国内外产业转移。

  • 标签: 龙江丝路带 经济地理学 俄罗斯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旋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 标签: 巴基斯坦 恐怖主义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近年来,日本对中国南海事务的干预力度不断增大,愈来愈明目张胆,系除美国之外介入程度最深、最积极的域外国家。其紧追美重返亚太战略步伐,密切配合美南海政策作为,主动充当东盟国家特别是相关声索国的坚强后盾,给予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援助,竭力煽动他们集体与中国抗衡;借南海问题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诋毁中国国际形象,打着国际法的幌子强力制约中国,力挺菲律宾提出南海国际仲裁案,多方拉拢域外国家深度介入,推动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不惜悖逆民意,强势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频频派出海上自卫队舰艇赴南海刷存在感,访问港口,举行联合演习,配合、支持美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为日本直接军事介入南海清障铺路做准备,力争形成东、南海"联动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在东海、钓鱼岛海洋权益斗争中的主动地位,减缓中国崛起步伐,迟滞中国发展强大进程,努力夺回日本在中日战略博弈中的优势地位,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重振昔日军国主义雄风,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狂妄野心。

  • 标签: 日本 中国 介入 南海问题 动向 意图
  • 简介:本文试图聚焦印度国内对中国在印度洋的行为的争论。作者首先介绍了印度和中国各自对印度洋地区(IOR)的基本认识。这对于理解印度国内对印度洋的普遍认识至关重要。然后,作者叙述了印度议会对中国在印度洋活动的争论,尤其重点阐释了不同议会成员(MPs)对此活动的议论和疑问,以及印度政府的回应。最后,作者分析了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在过去几年对此问题的报道,以解读印度国内的观点。通过研究对中国较为关注的印度国内智库和研究机构的观点与看法,本文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 标签: 印度国内争论 中国 印度洋 活动
  • 简介:柬埔寨共有近30个民族,其中高棉族为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九成,而华人数量次于越侨,排名第三。华人数量约为总人口的5%,却在柬埔寨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柬埔寨政府反应积极。对于广大柬华而言也是重要契机。长期以来,柬华人与柬埔寨人共同建设柬埔寨国家,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历史时期,情谊难分彼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当地人民的参与,尤其是华人华侨群体。究竟如何引导柬华人参与建设?本文拟通过总结柬华人的历史贡献,分析华侨华人群体的特征,为引导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柬埔寨 华人华侨
  • 简介: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典型的入境旅游国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本文基于新加坡入境旅游2005~2015年数据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季节集中指数和年际集中指数分析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研究入境市场中旅游者消费行为选择。结果表明: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位于31%~35%区间,且变化较为稳定,旅游客源市场较广;入境旅游季节集中指数R值位于0.5~1区间,客源地年际集中指数位于0~4区间,表明旅游客流的季节变动强度较小,客源地游客年际变化较小,入境旅游市场客源量较为稳定;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旅游购物和奢侈品消费的支出有所下降,

  • 标签: 新加坡 入境旅游 地理集中指数 旅游消费行为
  • 简介: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该州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很小,主要经济部门是铁矿开采和木材采伐与加工业以及农牧业等。为发展经济,州政府积极拓展与黑龙江省的经济合作关系,双方正在修建跨黑龙江(阿穆尔河)铁路大桥,大桥建成后必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全面合作。刚刚建立的“阿穆尔一兴安”超前发展区将极大促进黑龙江省与该州的多领域合作。

  • 标签: 犹太自治州 经济 黑龙江省
  • 简介:21世纪以来,中柬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而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出台后双边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髙度.本文以三位(投资FDI+贸易Trade+援助Aid)一体(外交)的中柬关系为主轴,讨论中柬关系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前、后的范式转换,考察如果中国能适当地规避、降低其中的相关政策与道德风险,中柬关系可能将逐步从“恩庇-侍从”的援助国-受援国的交往模式,逐步转变为互利共赢、相互依存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 标签: 柬埔寨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援助 中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