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立足现实、剖析现实和构建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方法论上看,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等都寓于这种统一中。这种有机统一也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功能或精神。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则不同,它包含但绝不等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学术发展形式上,“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当然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研究”显示出来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逻辑结果,但并非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其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实批判 主体
  • 简介:阅读批判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素养上的严重缺陷。究其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视野,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提出培养学生阅读批判力的实践策略:接纳;逆袭;问学。

  • 标签: 儿童哲学视野 阅读批判力 原因分析 实践探索
  • 简介:本文旨在评估希望范畴在何种程度上有助于保存并重塑社会批判理论中乌托邦思想的痕迹。希望在社会批判理论诸范畴中从未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其间或得到相当的关注。我将证明,当前对社会希望的哲学的和日常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的自由概念在表达一种因当代的苦难和被蔑视的经历而寻求社会转型图景时的无能为力。这些体验的背景是诸种结构化变迁,这与全球化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想象的动员以及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相关。通过联结规范性原则与时间取向,希望范畴有助于维系批判理论的乌托邦主义。但是,当前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诸多悖论进一步解构了进步的观念。由于希望范畴的神性背景构成了一种主要的限制,批判的乌托邦取向在与社会希望转向的二律背反以及哈贝马斯话语理论之潜能的关联中得以阐明。虽然卡斯托里亚迪斯对希望范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当前社会分析中希望范畴的使用与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的理念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希望 批判理论 乌托邦 全球化 资本主义 哈贝马斯
  • 简介:《资本论》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之道”、“价值之德”以及“资本之道”、“资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学”基础。这种研究使历史建立为“实践的对象”,产生认识,又进一步使逻辑建立为“认识的对象”,产生理论,从而完成了对于“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真正走出。

  • 标签: 《资本论》 商品批判 资本批判 社会客观批判
  • 简介:电影《武训传》主要描写乞丐武训吃苦受难,忍辱负重,为兴办义学而四处奔波的过程,以正面歌颂为主,公映后好评好潮,引起毛泽东关注。他经过思考后认为,《武训传》涉及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它的后面存在一个深刻的问题,即我们党迫切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人民的问题,涉及到用新的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使新的意识形态反过来去促进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问题。

  • 标签: 《武训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 批判 思想文化阵地 意识形态 人民政权
  • 简介:翻译目的论主张用自己当前的目的、意图、计划、需要、用途等来对原文进行取舍和利用,这是对原文的简化、遮蔽和限制。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以为是的、傲慢的唯我论缺乏对原文整全性的认识和对原文自身价值的尊重。翻译目的论所秉持的是一种典型的精英主义立场,它不相信读者能够与原文直接对话,而必须由它来对原文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原文方可为读者所接受。

  • 标签: 翻译目的论 操控 投降
  • 简介:"沉浸式"阅读引导读者凝视作品,对于当代阅读有着积极的补救价值,但不能替代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主张质疑与解惑、多元与权衡、解构与建构的统一。真正的读者,首先必须是个批判者。批判的姿态,才是经典阅读应有的姿态。批判是对话的基础,批判是建构的前提。

  • 标签: 批判性阅读 对话教学 文本解读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理念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化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尔和马克思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
  • 简介: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为指导,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首先,秉持"道德批判当先"的理念,是合理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坚持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自觉契合,是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现实诉求。

  • 标签: 道德批判 经济批判 生成性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 内生逻辑 当代观照
  • 简介:学界一般把散文的特点归结为“形散神不散”。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这一观点的批判,提出此观点的作者自己也不认同此观点。笔者从历史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出散文的最大特点应该是真实。对写作者的指导意义在于需要在真实性上下功夫。

  • 标签: 散文 文学 小说
  • 简介:人的成长往往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批判"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超越、发展和成就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秉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的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历史教学 批判精神 历史智慧
  • 简介:阅读批判力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以文本为中心,在接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观点或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判断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阅读批判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对学生阅读批判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有效提升阅读品质。

  • 标签: 阅读活动 批判力 培养 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阅读 文本内容
  • 简介:"思辨唯实论"近年来已成为艺术理论的基石。然而鉴于对社会问题的忽视以及它所持有的科技和物质决定论的倾向,它仍然广受人文主义和左派传统代表的批评。《思辨("未来是____")》一书并非如其题目所指向的那样是一本思辨唯实论专著。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使用思辨性的语言来探讨左翼艺术阵营的政治项目。这本书由评论性刊物《三层顶》出版,后者称自己的出版物旨在"减缓互联网的步调"。

  • 标签: 唯实论 物质决定论 艺术理论 评论性 一本 PHOTOGRAPH
  • 简介:思维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思维力所谓的知识、能力、价值、文化都无从谈起。而对于思维的批判力的培养则是思维力的培养的关键。只有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分析判断知识及人、事、物,思维力才能得以发展提升,核心素养才能得植立。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力,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厘清师生与文本间的关系,才能有所作为。

  • 标签: 培养 批判 素养 语文 组成部分 知识
  • 简介:康德哲学是真正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的批判品质也显著体现在他关于审美判断的论述之中。康德以三个"不是"——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展示了其审美判断理论的批判品质。其中,康德通过揭示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把审美活动引向了反思的立场。而强调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理性派美学,并引出人的情感的自由表达能力问题。强调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经验派美学,并引出人的情感的普遍传达能力问题。

  • 标签: 康德 审美判断 规定判断 认识判断 私人判断
  • 简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 标签: 剥削 剩余 剩余劳动 吉登斯 马克思
  • 简介:摘要作为“四十岁作家”的作家的代表,马卡宁颇具实力与声望。《审讯桌》是作家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一次尝试,按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归入反思文学的范畴。作品通过主人公无数次在桌子前接受审判,由此揭示了审判对人造成的摧残与异化,反观俄国历史,进而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进行反思,以此达到批判的目的。

  • 标签: 审判 荒诞 负罪感 反思
  • 简介: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冷峻、强硬著称。这与他对“同情”的拒斥具有极大关联。本文就《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显示,尼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同情”展开批判。在其过程中,尼采表明了自己同以往大多数“道德教师”分庭抗礼的态度。尼采认为,“同情”是人类情感中的“毒瘤”,必须予以祛除。

  • 标签: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 同情
  • 简介:大数据时代,各种讯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生活状态。面对变化着的世界,许多国家把教育的价值追求转向育人,关注提升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必须解构原有的教学环境,积极建构适应即时学习的环境,为师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以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 标签: 核心素养 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