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耶稣托钵传教经历了前利玛窦时代、利玛窦时代及后利玛窦时代,其传教空间随之发生变化。明代耶稣来华路线是从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进入澳门,托钵士多从西班牙马德里、墨西哥、马尼拉进入中国。两者在前利玛窦时代的传教区域基本局限在东南沿海一带;而利玛窦时代及后时代,前者传教区遍及云贵台之外的中国大地,后者主要在台闽一带。两者传教的空间变化及两者之间空间差异成因在于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范围、传教策略、明政府政策及士大夫态度的共同作用。

  • 标签: 明代 耶稣会士 托钵修会士 传教 时空演变
  • 简介:霞博士,女,1967年7月生,陕西周至县人。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至2004年8月在安康市第二师范学校任教。2003年12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博士学位。现任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标签: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师范学校 师范学院 周至县
  • 简介:与"西山"杨加入曹植的"西山"时间不详,但《三国志》"贾诩"传说:"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即曹丕也有自己的"西山",他们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曹植的"西山"则有丁仪、丁訥、杨等为之羽翼。丁仪、丁訥是两兄弟,很多读者都不知道这两个人,因为"丁仪、丁訥,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即曹植),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

  • 标签: 丁仪 五官将 吴质 刺奸 侯植 曹丕
  • 简介:8月23日,包钢稀土举行了形势任务报告,包钢(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作形势任务报告。他从6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当前稀土行业及公司面临的形势。首先他通报了公司上半年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市场形势。上半年稀土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动力不足,正规稀土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非法企业产品大量充斥市场,导致了合法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许多合法企业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 标签: 报告会 包钢 稀土行业 稀土企业 市场形势 总工程师
  • 简介:刘松龄(AugustinF.Hallerstein,1703—1774),斯洛文尼亚人,乾隆初年来至中国,在钦天监任职31年(任监正28年)。但对他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应有重视。近年斯洛文尼亚学者从欧洲各地发现了一批刘松龄的私人信件,不但涉及天文科学、传教事业,还涉及对中国文化的赞颂,以及对乾隆朝政治的批评(由于篇幅等限制,有关研究将期以他日),弥足珍贵。本文是笔者访问斯洛文尼亚归来对双方研究的一个小结,从各个方面阐述刘松龄的所作所为,并结合新的“近(现)代史观”,对其略作评价。

  • 标签: 刘松龄 耶稣会 斯洛文尼亚
  • 简介:德意志耶稣魏继晋(FlorianJosephBahr,1706-1771)于1738年抵达中国。当时,天主教内部已经禁止就中国礼仪问题再行讨论,中国境内亦已禁止天主教公开传播。与其他在京欧洲传教士一样,魏继晋通过提供宫廷服务,获得在华居留权,但他视在华传教为第一要务,为此积极争取来自欧洲的经济支持,重视与欧洲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的信息交流。1755年魏继晋获得新教学者完成的《中华帝国全志》德文本,不满其中有关在华耶稣的部分记述,撰《驳谬说书》加以辩驳,以期向德语区读者证明,耶稣才是中国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希望德语区读者继续相信并支持天主教在华传教工作。

  • 标签: 魏继晋 耶稣会士 《中华帝国全志》德文本 《驳谬说书》
  • 简介:明代晚期是中國印學理論框架漸趨完備的時期。楊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印論家,其籍貫爲松江府青浦縣,活動範圍多集中在蘇州府、松江府一帶,與張大復、陳繼儒等人交往密切。同時,楊與晚明周應願、顧苓等印人家族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在姻婭網路中印學理念得以彼此傳承。楊之印學論著《印母》後世稀見,同時在流傳過程中與清代印人陳鍊《印言》之間産生了諸多迷霧。

  • 标签: 楊士修 籍貫 家世 生卒範圍 姻親關係 交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即耶稣是否曾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三、Tycho体系在客观上也不会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二、耶稣从未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

  • 标签: 哥白尼学说 士哥白尼 学说传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6
  • 简介:即耶稣是否曾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三、Tycho体系在客观上也不会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二、耶稣从未阻挠中国人接受Copernicus学说

  • 标签: 哥白尼学说 士哥白尼 学说传播
  • 简介: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 标签: 法国耶稣会士 汉学研究 中西文化
  • 简介:4月21日上午,续《灵武市志》评审会在灵武市政府召开。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及银川市三区两县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及专家学者10余人莅临灵武指导工作。灵武市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灵武市 评审会 续修 石嘴山市 专家学者 单位负责
  • 简介:<正>自古地以人重,事以人传。扬州地处江淮要冲,绝少山林。原本区区丘阜的蜀冈,若不是欧阳当年慧眼识奇,构辟新堂,人们或许至今能见到的还是一抔荒冈。然而"自斯堂出而隋唐间之

  • 标签: 修禊 丘阜 王士禛 平山堂 美人香草 地方长官
  • 简介:谈到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的贡献,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传教士本人的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的价值,传教士在欧洲传播普及中国知识的程度,传教士与早期欧洲汉学家的来往.然而照此看来,本文的主人公法国耶稣傅圣泽(Jean-FrancoisFoucquet,1665-1741)只是个边缘人物,尽管他的中文造诣足以使他成为耶稣的翘楚,但他数量不菲的著述绝大多数不曾公开,即使公开也难以获得很高评价,这都是因为他有一个醒目的身份标志--'索隐派'①,他终身执着的立场被致力于顺应中国文化的耶稣目为异端,也被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学者视为荒谬,于是不仅导致耶稣会对其作品的封杀,也影响他不能参与欧洲汉学的奠基.但不管怎么说,他算是'耶稣汉学家'这个整体中的一员,他在汉学发展史上依然留下了不应被遗忘的踪迹.

  • 标签: 中国知识 传教士 耶稣会士 中文 普及 欧洲
  • 简介:  5月23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发表65周年之际,湖南常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举办黄元戏剧、曲艺作品研讨.特殊的日子给了这个研讨不同寻常的意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人及应邀来常德的北京、省里的文艺专家,同我市宣传文化界人士共聚一堂,对黄元这个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著名农民剧作家、曲艺家五十年的从艺道路及其创作经验,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 标签: 举办黄士 作品研讨会 常德举办
  • 简介:陕西省志续工作座谈会于2002年4月28日在西安召开。省军区、省高院、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陕西日报社等30个单位负责志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史志办主任、主编或有关负责人,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伯光,副主任董健桥、张芳斌及省志办有关处室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

  • 标签: 续修工作 《陕西省志》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史志 主编
  • 简介:6月28-29日,《福建省志·建设志》编纂人员培训会在福州召开。省建设厅各处室、各科研机构.以及各设区市建设局、规划局、房管局、公用局、园林局共50余名主笔参加培训。

  • 标签: 培训会 建设厅 修志人员 编纂人员 科研机构 福建省
  • 简介:初步梳理明清之际来华耶稣在江西的活动线索,具体论述利玛窦、曾德昭、殷弘绪等人如何向西方介绍江西.不仅将其看作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更着意说明江西并非耶稣来华最重要的目的地,而是由于江西当时尚处于南北交通要道之中,因而获得一种"便道"交流的机会,从而首次被介绍给西方世界.这一研究可以为透视1840年以后逐渐失去"便道"交流机缘的江西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参照物.

  • 标签: 耶稣会士 西方 江西 利玛窦 曾德昭 殷弘绪
  • 简介:《耶稣中国书简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书简集的内容显示17、18世纪中西双方都积极关注对方,但中西之间的沟通不是逐步递进的,而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漫长过程。书简集中译本的出版必将推进中国学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 标签: 耶稣会士 书简集 汉学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