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烟雾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烟雾病(Moyamoy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诊断为Moyamoya病的CTA检查病例。结果17例均一次完成检查,其中15例脑动脉改变均清楚显示,2例因患者意识不清不能配合导致图像小部分受影响,但不影响诊断。结论MDCTA为Moyamoya病诊断的经济、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MSCTA 烟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也可表现为脑缺血,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等诊断。根据动脉瘤的部位不同可分别采取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仍需探讨。本文就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形成的可能原因、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加以阐述,以期增加对MMD合并动脉瘤的进一步了解。

  • 标签: 烟雾病 动脉瘤 诊疗
  • 简介:摘要烟雾病的传统诊断定义为两侧病变,近来有许多学者认为单侧病变也可诊断为烟雾病,单侧病变能否诊断为烟雾病吗?文章介绍了不同学者的观点。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单侧
  • 简介:环境烟草烟雾(ETS)是影响儿童呼吸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家庭中环境烟草烟雾是儿童被暴露的最常见来源,此外,学校、餐馆、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烟草烟雾也不可忽视。环境烟草烟雾中的微粒比主流烟雾更小,因而在儿童的气道中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对儿童,尤其是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并且,它可以通过胎盘威胁胎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因此,了解环境烟草烟雾如何损害肺功能以及呼吸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为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并能了解环境烟草烟雾对儿童哮喘影响提供基础以及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环境烟草烟雾(ETS) 儿童哮喘 呼吸道传染 预防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初次诊断烟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3.6岁,女性为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间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病形式为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让部队卫生防疫人员了解和使用好SS150F型烟雾机。从卫生装备原理人手,结合操作规程和自身的维修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取得了一些操作和维护经验,便于部队卫生防疫人员更好地使用卫生装备。对于进口的部队卫生装备,进行操作和原理分析,确保卫生装备的正确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卫生装备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烟雾机 卫生装备 分析 使用价值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临床表现多样,常规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多样,手术操作困难,是神经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我院针对研究生在烟雾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经验。

  • 标签: 烟雾病 教学 探究式学
  • 简介:患者女,4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7d,加重1d”于2012年12月1日入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下肢抬举无力,右手活动笨拙,说话不清楚,未在意。昨日无力症状加重,右手持物易掉落,右下肢行走拖曳。无头痛、面部麻木、饮水呛咳。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入院查体:BP130/80mmHg,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Ⅳ级,偏瘫步态,右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4分,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双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经颅多普勒示:双侧MCA、ACA、TICA及LPCA、RSCA狭窄,BA、LVA、RPCA代偿性血流速度增快。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90%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均不同程度狭窄,其颅底见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的M1段远端位置可见一扩张的、脆弱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长约6mm,宽约3.2mm),造影剂明显滞留。诊断:烟雾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本例患者拒绝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丹参活血化瘀及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并指导康复锻炼,3周后患者肌力、语言恢复正常。

  • 标签: 血流速度 烟雾病 动脉瘤 相关性 右侧肢体无力 大脑中动脉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方法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HE染色显示,两组的硬脑膜血管壁均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外层的周细胞构成,无中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有部分内皮细胞核深染,向管腔轻度突起。②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壁的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发生率分别为92%(23/25)、84%(21/25)及84%(21/25),对照组分别为20%(1/5)、20%(1/5)及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硬脑膜血管即使有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也均为弱阳性(+)表达。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VCAM-1阳性表达发生率为14%(3/21),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相关蛋白可能参与烟雾病患者的血管损伤。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补体C3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同时伴有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MMD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缺血脑组织血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血管融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结果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流灌注 后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天,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好。结论目前甲状腺疾病手术安全可靠,手术不仅对术者要求严格,而且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甲状腺 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研究。方法观察我院护士日常护理方式,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患者进行探访。结论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及时交予巡回护士,装入标本容器,及时贴上标签,分类放置。术中标本应集中放置在既醒目又不易触及的地方妥善保管;传送的容器应密闭,以确保标本不易打翻。术后手术医师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加入标本固定液,登记签名后将标本置于标本室的指定处。专职工勤人员清点标本总数,准确无误后送病理室,病理室核对无误后签收。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配合 护理职责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汇总、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手术规划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需手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进行模拟手术规划;另选取同期手术的2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模拟切除肝组织体积和实际切除肝组织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制作肝脏三维模型,并行术前手术规划;模拟切除肝组织体积与实际切除肝组织体积呈正相关性;术中出血量实验组(304.12±141.5)ml,对照组(481.33±104.3)ml,t=2.168,P〈0.05;肝门阻断时间实验组(18.67±7.4)min,对照组(24.50±8.6)min,t=2.375,P〈0.05。术中出血量与肝门阻断的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维虚拟肝脏技术能精确测定模拟切除肝组织的体积,与实际切除肝组织的体积相似,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2)术前熟悉拟切除面中将要遇到的肝内管道,减少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术前手术规划可加强术者对肝脏解剖的熟悉,模拟手术的训练。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成像 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