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52例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有系统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单组内随机挑选26名患者,系统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将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其中,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当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且实验组内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有助于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控制,将其应用于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

  • 标签: 术后康复护理 手术创伤并发足下垂护理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折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76例骨折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踝关节人工手法被动运动,对试验组患者实施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折手术创伤并发足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折手术创伤 足下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工”字型防足下护具在脑卒中患者预防足下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康复训练中使用的足下预防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足下垫方枕法,观察组则采用“工”字型防足下护具预防,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足下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伸肌痉挛、踝关节足趾屈、无背屈功能、背屈功能减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工”字型防足下护具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足下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ldquo 工&rdquo 字型防足下垂护具 脑卒中 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9例足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6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0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背伸肌力5级者1例,背伸肌力4级者4例,3级者2例。结论足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足下垂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黄韧带囊肿合并腰椎不稳并发急性足下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极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腰椎黄韧带囊肿并发急性足下病例,患者以“右下肢麻木、无力2周”为主诉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黄韧带囊肿,给予腰椎黄韧带囊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术后足下得以明显改善,建议并发急性运动障碍的腰椎黄韧带囊肿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 黄韧带囊肿 腰椎不稳 足下垂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MED术后致足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例MED术后致足下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7例患者腰腿痛及感觉麻木区域明显减轻或消失,足下表现经予营养神经及指导患肢功能锻炼3~6个月后恢复.结论:MED手术时术中对腰5神经根的牵拉损伤及各方面因素对腰5神经根的刺激是引起足下的关键.

  • 标签: MED 足下垂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防止足下支足用具的研制及使用方法。该用具由2块侧板及1根可伸缩杆连接而成。主要材料采用塑胶板、不锈钢管和棉质固定带。该支足用具同时实现保持患足功能位及固定作用。且具有设计合理,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及体位调节长度及方向,又便于收纳等优点,既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更利用医护人员对患足功能位的保持促进康复。

  • 标签: 卧床患者 足下垂 支足用具
  • 简介:摘要制作一种防足下垫,可调节长度,充分考虑到病人卧床时足跟与床尾的间距,病床床尾有无床挡;护士方便观察病人足趾末梢的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更有利于病人更换卧位,减少骶尾部压疮的发生。可调节防足下垫由支架和垫两部分组成,使用时置放于床尾,根据病人的身高相应调节长度,让足底与垫充分接触,防止脱节现象,又便于观察足底末梢循环,易于保暖,充分起到防止足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可调节 防足下垂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早期预防足下护理策略。 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9.7 月 ~2020.7 月期间,因颅脑损伤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30 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优质护理结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15 例,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足下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和康复护理后,没有发生足下症状,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伸肌痉挛、足趾屈、背屈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分别为 13.33% 、 20.00% 、 13.33% ,观察组明显更佳,(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针对于颅脑损伤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早期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足下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长期卧床 早期预防 足下垂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防足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64患者充当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和研究组(32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足下发生率、肢体运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足下发生率为6.25%、参照组足下发生率为28.13%;研究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身上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拥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足下垂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能力 重型颅脑损伤 足下垂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创伤足下合并胫骨骨缺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12月应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同期治疗合并创伤足下的骨缺损患者17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延长长度为5—12cm,平均为7.9cm;延长时间为55~160d,平均为98d;

  • 标签: ILIZAROV外固定架 胫骨骨缺损 同期治疗 足下垂 创伤性 应用
  • 简介:摘要临床常应用悬浮床治疗及护理烧伤患者创面,由于悬浮力致患者活动受限,加之长时间卧床,极容易引发足下,影响患者的康复。针对此问题,笔者选用不锈钢设计制作了应用于卧悬浮床患者的足下预防挡板,在耐受悬浮床浮力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双足拟分开的距离进行前后、左右调节,并能够根据患者的舒适度使足部保持正位及外旋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烧伤 设备设计 悬浮床 足下垂 挡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早期预防护理足下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7月-2023年6月为时间节点,在XXX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中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比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6例,早期预防护理),对比足下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足下发生率(3.85%)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6/26),χ²=4.127,P=0.042。结论:早期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足下的发生,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亦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早期预防护理 足下垂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点刺十二井穴治疗腰椎间盘突术后并发足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术后并发足下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点刺十二井穴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周、2周、6个月运动功能评估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估随时间延长均提高,各时间段有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及治疗后6个月运动功能评估和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点刺十二井穴治疗腰椎间盘突术后并发足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点刺十二井穴 腰椎间盘突术后并发足下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足下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足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站立床训练干预。采用同一关节角度计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测量踝关节背屈主动活动度(AROM)、被动活动度(PROM),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踝关节运动、跟腱反射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康复护理 站立床训练 脑卒中 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