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省明清时期的建筑彩画是研究古代建筑彩画艺术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制作工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建筑彩画的官式作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作为江苏地区传统建筑彩画中彩画色彩重要组成的“二色”,普遍存在有严重的褪变色现象,轻则影响了彩画的艺术效果,重则危及彩画的长期保存。为明确了解彩画中“二色”发生褪变色的主要原因,在实地调查、传统工艺调查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采集样品的科学分析检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二色”颜料层褪变色最为明显是由于光照、高温高湿、二氧化硫协同作用,其中颜料和胶料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致。本文利用实验结果比对,分析了实际情况下“二色”的褪变色病害,得出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彩画 二色 颜料 褪变色
  • 简介:楼、阁、塔是我国古代不同环境、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文化要求下产生的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无论是从文化意义上,还是其建筑造型与形制上都有其特殊意义.分清楼、阁、塔这三种建筑形式与文化意义,对今后指导我们在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与复原工作中,尤为重要.

  • 标签: 文化含义 建筑形制
  • 简介:荥阳原武温穆王墓是明代周王家族中郡王等级的原武温穆王与元配张太妃的合葬墓。从其墓室建筑的构造与形象风格分析,其图样设计及营造技术明显来自明代宫廷,但从主室门扉的断砌造构造、前室空间尺度的着意设计以便家族后续事宜安排等细节设计方面也透露出了家族意识可能参与其中的信息。经折算,原武温穆王墓的设计模数是营造尺,其各部分构造的数据之间存在着较规整、和谐的比例关系,而营造尺模数的基础是人体尺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主室前壁高等级的建筑形象以几何比例为则的设计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艺术优先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代宫廷主导的建筑实例上早有存在,并非西方所独有。

  • 标签: 原武温穆王墓 营造尺模数制 建筑 艺术构图
  • 简介:从仰韶时代中晚期开始,出于土地崇拜的观念,为建筑建造举行奠基祭祀成为黄河流域一种较为普遍的习俗。龙山文化时期,建筑奠基习俗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展,但黄河中游的郑洛平原一直是分布中心。仰韶晚期以降,随着史前城址的涌现,黄河流域出现了位于城墙夯土中的奠基遗存,这标志着奠基习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考古发现和民族志材料,可以看出,部分位于城墙夯土中、房屋墙体下或居住面下等特殊位置的瓮棺,当不是一般的墓葬,而很可能是奠基仪式或祭祀的产物,其目的无非是借牺牲来慰解鬼神,以求建筑的稳固。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 瓮棺 奠基祭祀
  • 简介: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

  • 标签: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 抬梁体系 穿斗体系 残损点
  • 简介:对比《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从博物馆建筑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博物馆建筑空间划分、功能需求和人员流线,为中小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博物馆 建筑空间设计
  • 简介:2017年3月,正定南城门修缮工程在瓮城外西南侧施工时,于地下两米深处发现一件石造像残座。此座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原座上佛像毁弃后,又将座之顶面重新雕刻为一佛龛。座之原始雕饰现仅存侧面四神王像和民间佛教团体“义邑”中都维那、维那、邑子题名。根据四神王及佛龛中残存菩萨像的造型特点,文章初步分析认为,此座原系北朝石造像底座,宋朝对其进行了再利用。

  • 标签: 河北正定 南城门 石造像残座
  •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华文明 形象 史学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