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2021年7-12月、2022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辐照血液各种成分用于临床的差异。结果 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小板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7.16%,2021年7-12月为2.11%,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红细胞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2.05%,2021年7-12月为0.63%,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输血中,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比率逐渐增高,表明一线临床医师对辐照的较为认可,辐照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中心血站 辐照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成分制备过程发生血液外泄情况。方法 统计2019年~2021年成分制备科成分制备中血液外泄袋数,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019年~2021年血液外泄总发生率0.102%,其中2019年为0.097%、2020年为0.107%、2021年为0.102%。经过分析主要的原因包括:离心后导管热合口漏、离心前袋渗漏、离心后袋破损。结论 成分制备过程发生血液外泄与众多因素相关,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才能减少血液外泄。

  • 标签: 成分血制备 血液外泄 离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2021年7-12月、2022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辐照血液各种成分用于临床的差异。结果 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小板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7.16%,2021年7-12月为2.11%,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红细胞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2.05%,2021年7-12月为0.63%,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输血中,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比率逐渐增高,表明一线临床医师对辐照的较为认可,辐照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中心血站 辐照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应用成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治疗(输入悬浮红细胞),观察组应用计划性输血方案(输入成分)。比较两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止血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再出血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HCT、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应用成分能够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再出血发生,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成分血 止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理使用成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输血申请单输血,观察组则为输血科参与输血方案制定。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合理使用成分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合理使用成分血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成分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 本次将本站2021年1-12月制备审核报废的100袋成分纳入研究,分析成分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然后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结果 本次100袋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发生血液损耗的成分,报废血液损耗的主要原因为:脂肪(66.00%)、溶血(23.00)、血液凝块(5.00)、离心破碎(4.00)、其他渗漏原因(2.00)。 结论 成分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较多,需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成分制备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成分血制备 血液损耗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针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成分输血的治疗疗效及对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方法:挑选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工作的研究对象,并采取等额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血液进行输血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项指标(PTL、HB、HTC)均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患者成分输血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水平,避免了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后续临床治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成分血 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治疗 疗效 血红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原子吸收法(AAS)对甘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主根中甘草酸含量和多糖含量最高,甘草苷含量略低于不定根中甘草苷含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标准,地上部茎叶部位的三种成分含量均最低;甘草各部位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顺序为:地上部茎叶>主根>支根>不定根>芦头,地上部茎叶含量最高为42.53mg/g;各部位中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粗脂肪含量在2.48-4.13%之间,而粗蛋白含量在14.28-16.67%之间;甘草各部位中矿质元素表现各异,其中地上部茎叶部位含Fe元素最高,Ca、Zn和Mn元素含量最高部位均在不定根。本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甘草 HPLC UV-Vis 甘草苷 总黄酮 多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燕 余晓丹 毛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人乳是成分复杂且高度可变的生物液体,对婴儿肠道成熟、免疫功能、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人乳中“营养”和“非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及检测方法,以帮助医生深入认识母乳喂养优点、纠正临床工作中人乳成分检测的误区;同时建议未来以“生物系统”观念研究人乳的健康效应,促进特定功能人乳成分的临床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法(AAS)、凯氏定氮法及索氏抽提法对3种车前科植物中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车前科植物中大车前苷、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车前中总黄酮类、大车前苷和Fe含量最高,分别为3.36%、0.32%和34.21μg/g;平车前中木犀草苷含量最高;大车前中粗蛋白、粗脂肪、Ca、Mg和Zn含量最高,而平车前中含量最低。本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车前科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车前 药用成分 营养成分 UV-Vis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受者和供者交叉配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配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配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配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配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配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方法 利用UPLC-QTOF仪器对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确认。结果 从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共检出28种三萜类、11种黄酮类和6种鞣质类成分,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 海南野生硬叶蒲桃含有多种抗肿瘤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和黄酮类。

  • 标签: 硬叶蒲桃 提取 分离鉴定 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蒙古黄芪(Membranous Milkvetch Root Mongolian Milkvetch Root),别名:白皮芪(Astrugalusmembrunaceus(Fisch.)Beg.var.monghoticus(Bge.)Hsiao),是蔷薇亚纲、豆科下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入药,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是我国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其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因此本文探讨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期待在已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 标签: 化学成分 蒙古黄芪 研究
  • 简介:摘要:乳腺癌分为微管A型、微管B型、HER2因子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4种细胞亚型;微管A、B 型乳腺癌主要采用内分泌疗法,HER2 因子过表达型乳腺癌采用靶向疗法,基底样型乳腺癌则以化学治疗为主,其他疗法为辅的方式。蒲公英药材中蒲公英多糖、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羽扇豆醇、β-谷甾醇、α-亚麻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脂肪酸棕榈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阻滞乳腺癌细胞分裂周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等。目前,蒲公英活性成分抗乳腺癌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基础试验阶段,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蒲公英 乳腺癌 活性成分 凋亡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血液制备和储存,关乎到输血者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血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血液成分制备方法多样,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并且要注重血液储存环境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避免血液成分质量受到影响。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来制备血液成分,均是依据成分比重差异,通过过滤和离心方法进行分离处理,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和储存措施。

  • 标签: 血站 血液成分 储存
  • 简介:摘要:根据我国卫生部门针对采血机构的管理内容,应该全面的掌握各个储点的主要工作状况,充分的落实《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血站管理办法》内容,加强用血的管理质量,提高供的安全性,保证供程序有序的进行。在临床当中用血时可以充足及时的进行供应,针对血站的储点采用网络管理的形式能够提高血站的管理质量,本文以血站储点供网络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储血点 供血 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