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内留置导管已不仅仅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而且已经非常普通的应用于医学实践中。静脉输液治疗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治疗手段之一,自1957年发明头皮针后,静脉输液有了飞速发展,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于1962年问世,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第四代静脉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1]。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治疗 防治 感染 医学实践 危重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人工肝治疗后常合并继发性感染。而感染是肝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预后不佳。如何防治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发生感染,是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肝,人工 肝功能衰竭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迄今为止,引起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感染引发的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重视烧伤感染防治无疑是降低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如何防治烧伤感染?笔者就其焦点问题谈点体会。

  • 标签: 烧伤 感染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在ICU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起在ICU感染防治中采取了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其设置为实验组,以之前未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的ICU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患者满意度,实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由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感染防治中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不仅能过减少术后感染率,还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源 消毒隔离管理 ICU感染防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本文运用有关调查资料及数据表明,妇女生殖道感染具有患病率高、无症状比例高、不求医比例高、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比例高的特点;防治生殖道感染,应首先防止新感染的发生,发现和治疗无症状的病例,改善患者的求医行为,正确诊断和治疗现患病例,有效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防治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防治作用。[方法]对照1组采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2组单纯采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交替使用以上两种雾化吸入方法预防呼吸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1组相近。[结论]制霉菌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有预防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真菌感染 制霉菌素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引流管道感染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6例30根骨科手术发生引流管道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21例24道置管后2—4天出现引流口皮肤红肿热痛,5例6道置管后5—7天出现,其中7例10道出现淡黄色渗液,5例6道出现脓性分泌物,1例1道出现瘘管,1例出现全身发热。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23根在发现感染后立即拔管;7根因引流物尚多在5—7天拔管,未拔管期间加强局部换药,使用抗生素;1例1道形成瘘管,一月后行瘘管切除。结论骨科手术放置引流管不当存在感染危险性,其防治首先应严格无菌操作,选择中等粗细及硬度适当的引流管,引流管应置于病人体位无压迫处,不能过紧及过松,保持清洁,引流管留置时间最好在24—48小时内,使用有效抗生素。如引流管道有炎症反应时,应将引流管拔出,加强换药及支持治疗。有瘘管形成时,行手术切除瘘管。

  • 标签: 引流管道感染预防及治疗
  • 简介:天长市是全国商品猪生产基地,每年要从邻近的苏北地区引进大批仔猪,以解决本地猪源不足的问题,这就给当地疫病防治带来很大困难。2004年2月初,天长市某肥育猪场饲养的4月龄左右的仔猪突然发生以体温升高、顽固下痢、皮肤红疹的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猪场 圆环病毒病 仔猪 月龄 下痢 防治情况
  • 简介:目前,由于多种耐药细菌存在和手术切口处理不当,骨科手术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行骨科手术患者多为外伤引起的急性病症或中老年体弱患者,局部供血能力较差,术后需长时问卧床休息,若切口处感染,轻者延缓伤口愈合,重度患者可导致骨髓炎甚至危及生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刻不容缓,现将我院防治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率 骨科手术 防治经验 体弱患者 切口处理 耐药细菌
  • 简介:我县某一羊场于2003年7月20日开始零星发病,几天后爆发到2003年8月22日,全场220只羊相继有88只发病,发病率达40%,死亡56只,死亡率达63.3%,发病年龄在1.5—8月龄,其中4—5月龄多发,死亡羊只多在6—7月龄,病程一般持续3—5天,最后因不食贫血,衰竭死亡。开始畜主疑似营养不良、饲料跟不上,而引起贫血,采用补铁和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采集粪便送到县畜牧水产局化验,确诊为几种吸虫和线虫混合感染引起发病,经对羊驱虫等综合处理后,病情得到控制。

  • 标签: 山羊 吸虫 线虫 混合感染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