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婚 前医学检查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婚检”, 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的重要防线,对于保护下一代健康、结婚男女健康、社会稳定、家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乙型肝炎是一种可经性传播传播于下一代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婚检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婚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检出情况展开综述。

  • 标签: 婚检 乙型肝炎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226例开放性骨折手术且术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于清创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细菌培养标本。调查本组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感染情况分布情况,以及本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⑴本组不同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其中以胫腓骨、股骨与足部骨折最为常见。⑵本组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1.01%,革兰氏阴性菌占58.54%,其他11.15%。主要致病细菌前3种为铜绿假单胞菌27.18%、粪肠球菌D群24.04%、鲍氏不动杆菌17.07%。结论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加强对创口病原菌的培养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就医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手术患者 细菌感染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所娩儿童的早期诊断检测(简称"早诊检测")情况,以期为改进广东省早诊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监测随访2014年7月-2017年9月在广东省各级助产机构出生的HIV暴露儿童,满6周龄时采集干血斑(DBS)进行雅培RealTimeHIV-1定性检测扩增试验,结果阳性立即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结果阴性即3月龄时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判定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采用SAS和SPSS比较不同检测年度早诊检测情况和两次早诊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早诊检测1242人次,2016年检测样本占比最多(42.11%,523/1242),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14年标本接收至检测所需时间最长(12.5天),其次为2017年(5天),2014年标本检测至结果反馈所需时间最长(0.5天);进行了第一次早诊检测的680例儿童中,562人进行了第二次早诊检测(82.65%,562/680),第一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3.38%(23/680),第二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4.09%(23/562)。暴露儿童第一次早诊检测的年龄为44天,第二次为95天,第一次检测阳性儿童的第二次检测年龄为84天。配对卡方分析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早诊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两次早诊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4%。结论我国的早诊策略有助于及早发现HIV感染儿童,两次检测有助于从第一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儿童中进一步发现漏诊或新发感染的儿童。随着项目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东省能够按照项目要求为HIV暴露儿童提供规范的早诊检测服务,并保障标本和信息安全及时的流转,但第一次早诊检测结果阳性的儿童,其第二次检测时间明显滞后,其规范性有待加强。

  • 标签: 艾滋病 早期诊断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感染护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182例患有感染症状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科学合理的感染护理措施,以2017年12月为分界,之前的81例患者只是进行常规护理,为参照组,之后的101例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为探讨组。比较两组病患的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护理质量。结果参照组病患的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评分分别为(9.16±1.08)d和81.08±4.61,而探讨组病患则为(5.44±0.87)d和93.45±3.48,之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探讨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院在进行患者的感染护理过程中,可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进行干预,使病患得以尽快康复,同时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护理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河源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的沙门菌感染状况,了解沙门菌感染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河源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测腹泻病例905例,检出沙门菌阳性120例,总阳性率为13.26%;沙门菌检出阳性高峰期为5—9月,共检出沙门菌阳性86例,占71.67%。120例阳性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以0~2岁年龄组阳性病例最多,共72例,占60.00%。血清分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76.67%(92例),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占12.50%(15例)。120株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83.33%),其次为氨苄西林(81.67%);未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敏感率均达70%以上。结论河源市腹泻病例沙门菌感染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0~2岁儿童为易感人群,选择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沙门菌引起的感染

  • 标签: 腹泻 沙门菌 血清分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所谓多重耐药菌指的是三种或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存在耐药的菌株。最近几年,多重耐药菌已发展成院方感染的主要病原,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及各种介入性的治疗,使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有些细菌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而由多重耐药菌诱发的感染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使得临床治疗极其困难,无论是发病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死亡率均有所增加。本文将针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与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 多重耐药菌 感染情况 护理对策
  • 作者: 苏彭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辽宁沈阳 1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泌尿感染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察。方法:选取1000例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老年泌尿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针对于老年患者中段尿液进行药敏检测,并对耐药性进行记录。结果:1000例患者的尿标本培养出 14 种病原菌,一共798 株,大肠埃希氏菌占比最高。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最强,其次是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士菌。结论:老年泌尿感染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中,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实践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 作者: 买日叶木古丽·吐尔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新疆吐鲁番     838000)  【摘    要】    目的:了解吐鲁番市高昌区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吐鲁番市高昌区MSM中开展横断面调查,HIV检测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216名MSM中,HIV感染率为4.6%,梅毒患病率为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报HIV感染状况正确(OR=0.06, 95%CI:0.02-0.18)、对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分数>55:OR=0.44, 95%CI:0.20-0.98)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近一年有过性病症状(OR=6.78, 95%CI:1.92-23.95)、梅毒阳性(OR=4.19, 95%CI:1.49-11.80)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MSM的HIV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人群HIV流行。  【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接诊的 132 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 2 组,每组 66 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结论: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炎琥宁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的HIV感染调查情况及其防护措施。方法本文纳入强制戒毒所2017年1月-2018年12月500名吸毒者,采血后通过用ELISA法检测HIV抗体,WB法确定,同时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认知度、性行为和吸毒行为,对此分析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吸毒者中HIV检测抗体阳性者为16例,占比3.20%;其中静脉注射吸毒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口吸吸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的HIV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静脉注射吸毒,尤其是使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对此要加强对吸毒人群HIV传染病的防治和宣教,加深对艾滋病的了解。

  • 标签: 强制戒毒所 吸毒者 HIV感染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1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6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炎琥宁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患者53例,根据手术实施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2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27例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效果较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较为满意,且有效的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为诊疗工作开展提供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65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单纯HCV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HCV-RN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ALT、AST、ALB、TBIL肝功能指标以及HCV-RN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B超异常表现则无显著差异(P>0.05)。六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ALT、AST、ALB、HCV-RNA以及B超恶化上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升高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HCV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因而在治疗中需辅助HCV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HCV感染 肝功能 HCV-RNA 动态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6年-2017年我院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临床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1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IC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进行药敏数据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mecA基因进行筛查。结果101株SAU中,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2.1%(93/101),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25.7%(26/101)。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大于40%,对四环素的耐药大于10%,其余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小于10%。101株SAU中发现mecA基因25株。结论我院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SAU耐药情况逐年上升,mecA基因普遍存在MRSA当中。临床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MRSA菌的耐药性监控。

  • 标签: 乳腺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时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后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的疗效。方法于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9年1月)内抽取本院收治的66例B族链球菌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病例资料,以入院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6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3例孕妇分娩时不实施生素预防性治疗,试验组33例孕妇分娩时实施生素预防性治疗,对比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族链球菌感染孕妇分娩时,实施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时 抗生素 预防性治疗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点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人们对住房的建筑外观有了很大的改进,使得建筑事业有了很大的创新,百姓对外墙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涂料作为建筑外墙施工中重要的一环在选取上具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否则就会造成外墙墙皮脱落、出现裂缝、涂料褪色或是变色等问题。所以,对于建筑外墙涂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了。本文通过分析了建筑外墙涂料质量施工管理、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合理控制建筑外墙涂料质量的措施。

  • 标签: 建筑外墙 涂料 质量 控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