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因输血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必须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传染指标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从而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 标签: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进一步降低输血感染的发生率,加强血液病感染预防控制,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开展输血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分析检查情况。结果:从患者输血感染指标检测结果中看,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比为16.0%(96/600),其次则是HBsAg,占比为9.7%(58/600)。此外,还涉及HBeAb、HBeAg以及HBcAb。如果患者存在2种及其以上的重叠感染问题,则以HBsAb+HBeAb这一模式的占比更最高,为2.2%,其次则为HBsAg+ HBsAb+HBcAb,占比为1.7%,此外,也涉及到其他的重叠感染模式。结论:采用针对患者进行7项输血前感染指标的分析,可以切实的提升输血安全,并有助于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矛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检测 输血感染 交叉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1100例,并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包括了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相关的方法对患者在进行输血前的8项病毒进行检测,从而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得出,1100例患者输血感染指标检测中,HBsAb占比率为22.63%,是阳性率占比最高的,之后阳性率占比较高的是HBsAg,占比率为11.09%,阳性占比率最低的是抗-TP,阳性占比率为0.27%;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患者存在两种或者三种重叠模式,因此HBsAg+HBsAb+HBcAb的感染模式占比最高,占比率为1.91%,之后是HBsAb+HBcAb,占比率为1.81%,感染模式占比最低的是HBsAb+HBcAb+HBeAb,占比率为0.36%;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阳性率有着明显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对患者在输血前的感染指标检测进行加强,才能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输血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5049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检测。结果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TP、HIV、HCV,感染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阳性率为3.04%。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清学感染指标,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安全输血 医疗纠纷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献血者血液检测感染指标。方法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法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初复检检测,有一家阳性结果报废。结果无偿献血人数明显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项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结果呈现下降趋势,但抗-HIV阳性确认结果却呈上升趋势。讨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及安全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建立一支健康的低危献血者队伍,血站在招募献血员时,要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感染性指标 ELISA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检测的情况,探讨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对我院1503例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P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3例患者HBsAg阳性175例(11.6%)、抗-HCV阳性42例(2.7%)、抗-PT阳性22例(1.4%)、抗-HIV均阴性,另有4例为2种指标重叠阳性。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疾病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 血液感染性指标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检测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指标,了解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41305例患者进行术前血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41305例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指标阳性有2061例,阳性检出率4.9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3.36%,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阳性率0.95%,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Anti-TP)阳性率0.6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阳性率0.02%。不同性别HBsAg(χ^2=25.04,P〈0.05);Anti-HIV(χ^2=5.95,P〈0.05)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术前HBsAg(χ^2=15.36,P〈0.05);AntiHCV(χ^2=39.20,P〈0.05);Anti-TP(χ^2=91.86,P〈0.05)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指标均存在一定阳性率,为了降低医源性感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应广泛开展术前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工作。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患者 血清 感染性指标 阳性率 医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医院收诊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在输血前行乙肝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肝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感染指标。结果3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18例(6.0%)、HBsAb阳性者108例(36.0%)、HBeAg阳性者9例(3.0%)、HBeAb阳性者72例(24.0%)、HBcAb阳性者150例(50.0%)、HCV阳性者9例3.0%、HIV阳性者1例(0.3%)、TP阳性者3例(1.0%)。男性患者在HBsAg、HBeAb、HBcAb方面的阳性率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仅在HIV、HBsAb方面与年龄≤60岁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能够发现患者潜在感染疾病,进而做出防治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能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 标签: 输血前检验 感染性指标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感染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指标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检验 8项感染性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或手术前患者感染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在本院接受输血或手术治疗的患者22484例。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测情况、抗-HIV1+2阳性合并其它感染的情况、抗-TP或(和)抗-HCV、HBsAg重复感染的情况。结果:在所有22484例患者当中,检测的四项指标当中至少有一项指标阳性的患者总共有5039例(22.41%);检测结果提示,HBsAg阳性者4647例(20.67%)、抗-HIV1+2阳性者20例(0.09%)、抗-TP阳性者370例(1.65%)、抗-HCV阳性者74例(0.33%)。在所有20例抗-HIV1+2阳性者当中,共有11例抗-HIV1+2阳性合并其它感染的患者。其中,抗-HIV1+2+抗-TP患者7例(63.64%)、抗-HIV1+2+HBsAg患者3例(27.27%)、抗-HIV1+2+抗-HCV患者1例(9.09%)。抗-HCV+HBsAg合并感染患者21例,抗-TP+HBsAg合并感染患者30例,抗-TP+抗-HCV合并感染患者5例,抗-TP+抗-HCV+HBsAg合并感染患者1例。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或手术前就已经患有一种或者多种感染疾病。在进行输血或手术治疗之前,对于患者的相关感染指标进行常规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明确,对于防范医疗纠纷,有效地防控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输血 手术 血液性传染病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感染指标对血源传染病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561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在2561名住院患者中,血清感染指标的单独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BsAg、HCV-Ab、TP-Ab、HIV-Ab;双重阳性率较高的是HBsAg+HCV-Ab、HBsAg+TPAb。血清感染指标阳性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感染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1~40岁和>40岁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20岁。结论HBV是血源传染病的主要感染指标,重视对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可有效预防HBV、HCV、HIV和TP的传播。

  • 标签: 感染性指标 血源性传染病 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住院病人输血,手术,介入检查治疗前检测血液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分析,探讨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及预防医疗纠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医院各科病人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IV、抗TP、抗HCV检测,共6086人。结果住院患者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HBsAg阳性率为5.62%,抗HCV阳性率为0.89%,抗HIV阳性率为1.43%,抗TP阳性率为0.87%。结论介入治疗前,输血和手术前检测血清感染指标,不仅对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保护有利,也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临床科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术后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实验室支持。

  • 标签: 感染性指标检测 医源性感染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分别对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测定,计算其各自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分别对1000例患者的各项感染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BsAg的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1.5%,显著高于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指标进行测定,可以为感染疾病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检测结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儿感染肺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感染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新生儿感染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混合感染组35例,其他组110例,选取同时期2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感染肺炎临床诊断中,通过对血清中CRP、WBC、PCT进行测定,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指导抗生素用药、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脊液检测指标感染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0至2022-12月时间段内,28例感染脑膜炎病人为创新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无中枢感染病人29例为对比组,均采取脑脊液检测,观察检测数据差异性及准确。结果:在检测指标方面统计,创新组免疫球蛋白指标、乳酸脱氢酶、以及腺苷脱氢酶指标相比较对比组而言明显升高,且糖指标大幅度下降,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调查脑脊液检测准确,创新组几率为96.42%(27/28),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感染脑膜炎病人采取脑脊液指标检测,各项指标变化明显显示病情变化,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依据,利于疾病快速诊断与治疗,具有推荐价值。

  • 标签: 脑脊液检测 感染性脑膜炎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