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检测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ELISA检测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陈燕群韦海春傅锦坚

陈燕群韦海春傅锦坚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5049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检测。结果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TP、HIV、HCV,感染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阳性率为3.04%。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清学感染性指标,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安全输血医疗纠纷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76-02

ELISAdetectioninpatientsbeforetransfusionserologicalinfectiondetectionandanalysisoftheindex

ChenYan-qun,WeiHai-chun,FuJin-jian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LiuzhouMunicipalMaternity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Liuzhou,Guangxi545001,)

【Abstract】ObjectiveRetrospectiveanalysisofpatientsbeforebloodtransfusioninfectionindicatorsserologicaltestresults,toraiseawarenessofself-protectionofmedicalpersonnel,reduceoccupationalexposure,reducemedicaldisputes.MethodForpatientswithtransfusionbefore5049cases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forhepatitisBvirussurfaceantigen(HBsAg),hepatitisCvirusantibody(HCV),Treponemapallidumantibodies(TP),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ntibody(HIV)detectionTheresultswereanalyzed.ResultsInfectionratesintheorderofHBsAg,TP,HIV,HCV,infectionrateswere1.25%,1.11%,0.42%,0.26%,3.04%totalpositiverate.ConclusionPatientswithpre-transfusionserologicaldetectionofinfectiontargets,avoidandpreventhospitalinfectionandcross-infection,strengthenhealthcareworkerstoprotectthemselvesandreducemedicaldisputescausedbybloodtransfusion.

【Keywords】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Safebloodtransfusion;Medicalmalpractice;Occupationalexposure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输血治疗为当代卫生事业发挥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输血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的传播。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确定患者是否在输血前已感染相关性疾病,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统计了本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HBsAg、HCV、TP、HIV)检测结果。患者年龄为1天~45岁,住院科室包括新生儿科、产科、妇科、儿外科、重症科等。受检者早晨以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ml后送检验科,当日检测。

1.2试剂HBsAg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CV、TP、HIV试剂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上试剂检测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内附阴性、阳性对照试剂。所有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试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及本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1.3质控品均为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每次检测均加入两个浓度的质控品作为室内质量控制,其中一个为接近Cutoff值的弱阳性质控品,另一个为阴性质控品。

1.4仪器洗板使用PW-960汇松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试验结果使用上海科华ST-360型酶标仪比色,在450nm处读取各孔吸光度值(OD)。

1.5结果判定室内质量控制合格后,检测结果判定以cutoff值作为临界值。HBsAg的cutoff值=阴性对照OD平均值×2.1,HCV、TP的cutoff值=阴性对照OD平均值×2.8,HIV的cutoff值=阴性对照OD平均值+0.1,待测样品OD值≥cutoff值时,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的标本均要复查,复查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病例(HIV阳性标本送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回报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病例)。

2结果

2.15049例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血清学感染阳性样本共有153例,总阳性率为3.04%。阳性率最高的是HBsAg,阳性率是1.25%;其次是TP,阳性率为1.11%;阳性率最低的是HCV,为0.26%。结果见表1。

表15049例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3讨论

输血能够拯救生命,但输血是有风险的。自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后,各采血供血机构对献血者的筛查有了明显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但我国感染性疾病病毒携带者的人数却不断增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通过输血感染病毒[1]。据统计,我国输血后乙型肝炎感染率为1‰、丙型肝炎为2‰~4‰,HIV为1/1000000[2],输血后感染相应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免疫沉默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因素,“窗口期”的存在以及传统ELISA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的漏检,是医院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疾病指标主要包括HBsAg、HCV、TP、HIV,医院检测这些项目其目的是证明该患者是否在输血前已经感染相关性疾病,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需要。我院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HBsAg、TP、HIV、HCV,阳性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感染率为3.04%。

本院患者输血前HBsAg检测的阳性率远低于我国10%左右的自然人群感染率,这可能与我们研究的对象有关,也与人们对乙肝病毒的防治有关。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由于疫苗的接种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使得病毒株变异而影响检测[3]。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它也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临床输血与血液制剂安全的重点病毒性传染病。国外报道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HCV感染的重要环节,我国文献报道输血传播HCV的风险约为1/60000~1/40000[4],本院患者输血前HCV检测的阳性率较低,但也不能忽视。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可由血液传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明胶颗粒凝集法(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gglutinationtest,TPPA)是公认的TP确诊试验,由于操作方便、省时,很多基层医院都使用ELISA法取代操作繁琐的TPPA法检测TP,尽管ELISA法与TPPA法均是检测抗体,但我们遇到使用两个厂家的ELISA检测阴性,而TPPA检测阳性的病例,具体是由于菌种的变异或者其他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但如果该患者需要输血,那么输血后仍然避免不了纠纷。梅毒在4℃条件下保存超过3天即可灭活,但在现今血液紧张的情况下,输注的血液保存期不超过3天,存在传播梅毒的隐患。我院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阳性率排在第二位,接近HBsAg的阳性率,应该值得医护人员的关注。

经血液传播是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近几年来,柳州市无偿献血HIV感染率的上升势头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5]。柳州在广西乃至全国属于HIV感染高发区,“防艾”工作刻不容缓。

ELISA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检测结果易于仪器判读及保存,越来越多的基层实验室使用该方法检测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但ELISA固有的缺陷,即使其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仍然无法避免“窗口期”导致的漏检以及内源性、外源性等因素干扰引起的假阴性、假阳性。检验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遇到一些标本其吸光度值处于临界值附近,经反复检测甚至重新采集血液检测也是如此,不能贸然发出检验报告。只能请临床科室让患者过一段时期再来复查[6],但是这样处理给我们的安全输血带来严重隐患,仍然无法完全通过输血前的检测来区分患者是否感染相关疾病,是引起误诊和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7]。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对使用ELISA法检测结果可疑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在病历中加以说明,在避免医疗纠纷以及职业暴露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迅.采供血机构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条件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1):825-826.

[2]张洪翡.安全输血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22(2):302.

[3]杨永林,马贵明,黄祖瑚,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18位氨基酸变异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0):806-809.

[4]ShanH,RenFR,ZhaoHY,etal.Amulti-Chinesebloodcenterstudytestingserologic-negativedonorsamplesforhepatitisCvirusand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withnucleicacidtesting[J].Transfusion,2007,47(11):2011-2016.

[5]周仲民,王荔,刘峭梅.柳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2):124-127.

[6]张汉奎,苗霞,何结冰,等.动态观察处于灰区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趋势[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937-938.

[7]董旭才,刘昕阳,张婧,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59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