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发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感染发热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研究就优质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48例感染发热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得到的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感染发热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

  • 标签: 感染性发热 优质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因输血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必须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传染指标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从而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 标签: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检测
  • 作者: 巩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中午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6407
  • 简介:目的:研究感染创面接受臭氧消毒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选取的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感染创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5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消毒处理,实验组患者予以臭氧消毒技术,对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以及伤口愈合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两组的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变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d、9d以及12d实验组的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变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消毒技术用于感染创面治疗中,会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提高整体的创面愈合效果,值得运用。

  • 标签: 臭氧消毒技术;治疗;感染性创面;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女,10岁,主因“腹痛伴腹泻3个月,右侧腕关节肿痛半个月”于2020.7月入院。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钝痛,疼痛时有便意,便后缓解。每日腹部疼痛伴腹泻2-4次,大便为黄稀便较粘稠,无血丝。无发热,无呕吐,无乏力、盗汗。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感染腹泻”给予“头孢克肟”口服,患儿病情无好转。门诊查血常规:WBC 34.34×10^9/L,N 73.2%,L 20.0%,HB 102g/L, PLT102×10^9/L。大便常规:白细胞0-2/hp。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感染性腹泻 误诊
  • 简介: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胃病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中药 幽门螺杆菌 胃病 临床观察 四君子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葡萄膜炎约占所有葡萄膜炎的5%~10%,多为非感染,通常起病隐匿,可能造成诸多并发症,预后欠佳,治疗棘手。针对儿童非感染葡萄膜炎,目前传统常用药物有眼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的应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儿童非感染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葡萄膜炎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 生物因子 阿达木单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创面采取臭氧消毒技术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8例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消毒技术,观察组实施臭氧消毒技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臭氧消毒技术 传统消毒技术 皮肤 感染性创面
  • 简介:摘要:感染结膜炎堪称眼科领域的常见病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提供更高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本文深入研究了临床眼科防控专家共识,全面剖析感染结膜炎的成因、病症表现、诊断要领及治疗手段,并给出了针对防控策略。

  • 标签: 感染性结膜炎 眼科 防控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在人工驯化、饲养繁育及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非人灵长类生理及生活习性,导致出现较多的外伤情况,并且往往不配合治疗,最后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1只雄性恒河猴进行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经手术切除及3周的清创治疗,伤口逐步收窄、肉芽组织长出,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表明该实验猴基本痊愈。本病例的完成,为出现感染外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手段。

  • 标签: 非人灵长类,实验猴,外伤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伤口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疼痛护理 感染性伤口 负性情绪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感染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骨或骨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骨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骨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骨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骨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感染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检验 8项感染性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感染腹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实验。结果:所收集的粪便样本检出5种病原菌,分别为沙门氏菌4株(12.12%)、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4.24%)、志贺氏菌6株(18.18%)、致病大肠杆菌10株(30.30%)、铜绿假单胞菌5株(15.15%);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的耐药性实验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耐药性更高,与其他病原菌差异明显(P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 抗菌药物